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苏教)第三篇阅读-说明文阅读(共119张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345547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苏教)第三篇阅读-说明文阅读(共119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苏教)第三篇阅读-说明文阅读(共119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苏教)第三篇阅读-说明文阅读(共119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苏教)第三篇阅读-说明文阅读(共119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苏教)第三篇阅读-说明文阅读(共119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苏教)第三篇阅读-说明文阅读(共119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苏教)第三篇阅读-说明文阅读(共119张ppt)(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三 说明文阅读,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 2014宜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梁 衡 天星桥的美和其他地方一样,还是跑不了石美、水美、树美。但是它却硬能够化平淡为神奇,将几个最普通的音符谱成了一首天上的仙乐。 石头哪里没有?但这里的石头总要变个样,变出别一种形,别一种神,像一个曲子的变奏,熟悉中透着新鲜,叫你有一种感觉到却说不出的激动。比如石的表面经常会隆起一簇簇的皱褶。它本是个铜头铁脑、生硬冰凉的东西,却专向柔软多情方面取貌摄形,如裙裾之褶,如秋水之纹,如美人蹙眉,如枯荷向空。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你心里,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

2、,筛选提取信息,真题典例,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天星桥景区的前半部分是石在水中。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的影。有的平光如洗,在水里是一面立着的镜子;有的中裂一缝,在水里就是一道飞来的剑影。而在这很多但并不太高的群峰之间则是365块踏石,游人踩着这些石头,鞋底贴着水面,在绿波上荡漾。当你看着水里的青山倒影时,也就惊奇地发现了自己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美。因为这石的数目暗合了一年的天数,所以在这里总会有一块正是你的生日,此园就名“数生园”。你站在生日石上可以体会一下降世以来这最美丽的一天。景区的中部是两座对峙的山峰,相距数十米之遥,他们各探出一只手臂呼唤对方

3、。但就在相差一拳之远时,臂长莫及,徒唤奈何。这时一块巨石从天而降,上大下小,正好卡在其间,于是两手以石相连,成一座云中石桥,千年万年,苍松杂树扎根其上,枯藤野花牵挂其旁。石头能变到这等花样,也算是中外奇观。这桥景区的名字大概就是因它而取,就像我们一本散文集取名,就拣其中最得意的一篇。 (有删改),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要求我们找出天星桥的“石”美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读全文,然后逐一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归纳。,1天星桥的“石”美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_ _ _,神态各异:总要变个样,别一种神。形状各异:什么也不像,什么也不是。

4、陪衬优美:有水、苍松杂树、枯藤野花的衬托。,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2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4分) _,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 作用:举例子,具体说明了石头的形态特征;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形神各异的特征。,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3第段“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侧面看它却薄得像一本书,或者干脆是一张纸”一句中加点词“大约”能否去掉?请简述理由。(3分) _ _ _,不能去掉。因为“大约”表示不确定(或“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如果去掉则不准确。,4桥,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

5、给人以美感。现实生活中有“梁桥、浮桥、吊桥、立交桥”,人们还赋予“桥”更多含义并造出不少新词,如“商桥、书桥、鹊桥、汉语桥”等。请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汉语桥”进行解说,不少于20字。(3分) _ _ _ _,示例一:汉语桥是通过汉语学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与其他国家建立起沟通、交流平台的纽带。 示例二:汉语桥是通过学习汉语,搭建起中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 示例三:用汉语作为纽带,促进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交流、互信、增加友谊的通道就叫汉语桥。,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找准说明对象。 2介绍说明对象的角度(方面)。

6、 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4有效筛选信息,整合内容要点。,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不少事物说明文题目就表示了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对于事理说明文,题目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说明对象,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说明的对象是花呈现红色的原因。 有的选文没有题目,我们就看第一段,它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说明文往往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其特征。 回答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直接从文中找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这类句子通常是说明文的题目、段首的总括句和结尾的总结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做法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抓段首中心句及连接词,如

7、“首先”“其次”“再次”等。,方法总结,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二、筛选提取信息。 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2合理地概括信息。 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或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要点。,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方法: 1审读题干,找准筛选方向,明确表达要求。 2找准区间,明确筛选信息的范围。 3准确筛选,辨明主次。根据题干的要求选出主要的信息。 4合理转换,组织

8、答案。组织答案的方法有多种,如转换、摘录、提要、拼接等。 5谨要整合,分点作答。 谨:严谨符合题目要求,符合事理逻辑。 要:精要语言简洁、规范,抓住本质,彼此独立,标准一致,直观明朗。 明确说明文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一、 2014南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类可以冬眠吗 佚 名 据科学调查,实际上,所有的动物在冬天都会由于低温的影响,变得不爱动弹。因为这时的食物非常缺乏,而身体又需要保存热量。 在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会降到极低,它的新陈代谢、氧气需求和呼吸也会大大减少。不过,大部分动物都不会一直这样沉睡下去

9、。它们会偶尔起来上个厕所、吃一些食物,或者伸展一下身体,来保证肌肉不会萎缩。,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有记录表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类也能够进入冬眠一样的状态。2006年10月,一位日本人在攀爬雪山时失踪,24天后才被救援人员发现。他被发现的时候,医生确定他身体的新陈代谢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但他确实只是“睡着了”,经过治疗,成功地复苏过来。 还有一名掉入冰水中的挪威滑雪者,当时他已没有了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了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成功苏醒和复原。可见,人类自身还是具备冬眠的“潜力”的。 人们还发现,当受伤的人进入冬眠状态后,就像被麻醉了一样。不但感觉不到疼痛,而且还可以减

10、少出血,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目前,医生们已经可以用各种急救设备来降低病人的体温,以便外科医生能更顺利地为他们进行手术。,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但是,让人类“冬眠”的计划还很复杂。 首先,咱们人不像动物,天冷了,咱们只要穿上厚衣服就可以照常活动了,就不需要窝在被窝里睡大觉了。久而久之,人类的冬眠“潜能”也就慢慢“退化”了。其次,单纯地用低温来让人冬眠其实是不行的。因为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内的细胞就会被破坏,体内的血液和其他液体也会开始凝固,这一“睡”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所以,现在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的手段,实际跟麻醉差不多,需要

11、使用一定的药物,而到目前为止,这种办法只能使体型较小一些的动物进入冬眠。对体型较大的动物来说,药量小了不起作用,药量大的话又极容易引发危险。 至今科学家们还未能成功地在猪、羊等动物身上实现“人工冬眠”。现在人类对冬眠技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空旅行方面。为了飞往更遥远的星球,宇航员需要暂时进入一种休眠状态,以便在沉睡中度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时间。否则,到达那些陌生星球的,只能是机器人了。因此,人类仍然在继续努力探索冬眠的秘密,争取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 (选自探索与发现2014年4月,有改动),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1在冬眠时,动物呈现出怎样的生理特征?(2分)() _,体温降到极

12、低,新陈代谢、氧气需求和呼吸大大减少。,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阅读全文,找出动物冬眠时所呈现出来的生理特征。阅读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第段对此已经集中交代了。,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2让人类“冬眠”的计划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目前,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的技术手段取得了怎样的进展?(6分)() 表现:(1)_ _ (2)_ 进展:_,能使用一定的药物使体型小一些的动物进入冬眠。,在冬天,人们会穿上厚衣服照常活动,久而久之,人类的冬眠“潜能”慢慢“退化”了。,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人体内的细胞会被破坏,血液和其他液体也会凝固,甚至导致人死亡。,专题22 把握说明对象,筛选提取信息,3人类探索冬眠技术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_,目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空旅行方面,以使宇航员能在冬眠状态下飞往更遥远的星球。,解析 本题考查从文中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从文中找到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然后把信息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