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第11课《山坡羊潼关怀古》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338559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第11课《山坡羊潼关怀古》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第11课《山坡羊潼关怀古》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第11课《山坡羊潼关怀古》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第11课《山坡羊潼关怀古》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第11课《山坡羊潼关怀古》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第11课《山坡羊潼关怀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第11课《山坡羊潼关怀古》(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朝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起。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山坡羊潼关怀古即作于赴 任途中。是年,积劳而死。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关于作者,潼关,古代关名,在陕西省东部,今潼关县。此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乃秦、晋、豫三省要冲,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怀古,对古人的事迹有所追念和感慨。本首选自全元散曲,是张养浩散曲的代表作,也是元曲中的佳作。 当时关中大旱

2、,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背景介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峦: 山河: 表里: 潼关路: 宫阙: 兴、亡:,小而尖的山。 “山”指华山;“河”指黄河。与现在说的“山河”,泛指国土,不一样。 表,外边;里,里边。古称潼关之西为关内,以东为关外。 这里的“路”,作“要地”“重地”讲。 帝王

3、居住的宫殿,这里指秦汉的皇宫建筑。 兴、亡这里都是泛指某个王朝的兴 起(建立)或灭亡。,字词,峦 踌 蹰 阙 兴,lun,chu ch,qu,xng,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并作分析。,赏析,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 “聚”: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怒”: 一方面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另一方面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黄河水是无生命的, “如怒”

4、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奔流的险隘之处。也由此引发下文的感慨。,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 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感慨横生,激愤难平的样子。 第六、七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点出了无限伤感的原因。,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为百姓悲凉。,第三层(最后四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是

5、全曲之眼。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正因为这两句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小结,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名句反映了这个主题?,()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现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愤慨。,总结,退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