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5278945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检测及诊断技术教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教案第1、2节课1. 授课时间:08年3月10号 第3周 授课班级:汽检062 地点:J3 2152. 教学内容:单元一 概述(1)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1.1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1.2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1.3 汽车诊断的方法3. 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2)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 (3)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的目的和方法的基础知识4. 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5. 本节课重点难点: 汽车检测诊断基本术语的理解和识记。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6. 板书设计:教学讲稿部分第一节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一汽车

2、检测技术发展概况1、国外发展概况 20世纪40、50年代就研制成功一些功能单一的检测或诊断设备。 20世纪60年代后,将单项检测、诊断设备联线建站,出现汽车检测站。 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微机控制,出现了检测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自动存储并可打印的现代综合检测技术 。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先进国家的现代检测诊断技术已达到广泛应用的阶段 ,发展出汽车自诊断系统。2、国内发展概况 20世纪60、7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从国外引进过少量现代检测设备。 20世纪80年代,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始自行开发研制汽车检测设备,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

3、站,公安部门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中,也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 20世纪90年代 ,交通、公安两部门的汽车检测站已建至县市级城市,逐渐形成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 二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 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已发展成为集机、电、液、气于一体,并能及时、广泛地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交通工具。现代电子技术、微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舒适性、通过性和可靠性等使用性能愈来愈完善,使用寿命也愈来愈高。 随着汽车的结构愈来愈复杂,传统的汽车检查方法(人工感官检查)已无法应对,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检测手段,才能定量地确定汽车的性能参数

4、和技术状况,由此发展起了现代汽车检测技术。 从事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工作,不仅要有完善的检测手段和分析、判断的方法,而且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诊断参数 诊断标准 诊断周期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1.1 基本术语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使用性能的参数值的综合。 表征汽车技术状况的参数分为两大类:1结构参数 2 技术状况参数 结构参数指表征汽车结构的各种特性的物理量:几何尺寸、电学和热学的参数等。技术状况参数指评价汽车使用性能的物理量和化学量,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油耗和排放值等。 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指汽车完全符

5、合技术文件规定要求的状况。包括使用性能、外观、外形等参数值。汽车不良技术状况。指汽车不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任一要求的状况。 2.汽车检测确定汽车使用性能或技术状况进行的检查和测量。 3.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也可表述为:在不解体条件下对汽车检查、测量、分析、判断的全过程,称为汽车诊断。 4.汽车工作能力:指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 5.汽车故障: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6.现代汽车检测技术用现代检测设备检测并能定量指示检测结果的检测技术。 7.现代检测设备包括现代各种用于检

6、测(检查、测量)的仪器、仪表、装置和设备;有便携式的、移动式的、固定安装式的和车辆自带式的。在检测设备中,对检测结果具有判断功能的称为诊断设备。1.2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外观症状主要有: 汽车动力性变差。汽车燃料消耗量和润滑油消耗量显著增加。汽车制动性能变差。汽车操纵稳定性能变差。汽车排放污染物和噪声超过限值。汽车在行驶中出现异响或异常振动,存在着引起交通事故或机械事故的隐患。汽车的可靠性变差,使汽车因故障停驶的时间增加。1.3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 目的是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为汽车继续运行或维修提供依据。分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两大类。1. 安全环保检测

7、的目的:建立安全和公害监控体系,确保车辆具有符合要求的外观容貌、良好的安全性能和符合标准的废气排放,使汽车在安全、高效和低污染下运行。 2. 综合性能检测的目的:在汽车不解体情况下,对运行车辆确定其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对维修车辆实行质量监督,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同时又是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制度的前提和保障。1.4 汽车诊断的方法 主要分为两种:1传统的人工经验诊断法: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人员,不解体或局部,借助简单工具,眼看、耳听、手摸和鼻闻手段,检查试验分析判断技术状况。 优点:不需要专用

8、仪器设备,可随时随地进行和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缺点:诊断速度慢、准确性差、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和需要诊断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掌握大量资料。2 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不解体下,用专用仪器设备检测整车、总成和机构的参数。 优点: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能定量分析,可实现快速诊断。 缺点:投资大和对操作人员要求高。第3、4节课1. 授课时间:08年3月12号 第3周 授课班级:汽检062 地点:J3 2152. 教学内容:单元一 概述(2)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2.1 汽车诊断参数2.2 汽车诊断参数标准2.3 诊断周期4. 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诊断参数含义及选择原则 (2) 理解

9、汽车诊断参数标准及分类 (3) 制定最佳汽车诊断考虑因素和方法4. 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5. 本节课重点难点: 汽车诊断参数含义及选择原则,汽车诊断参数标准分类6. 板书设计:教学讲稿部分2.1 汽车诊断参数一基本术语:1.诊断参数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的指标(量)称为诊断参数(值);诊断参数值通常为间接指标量,但与结构参数值(通常为直接指标量)紧密相关,是一些可测的物理量和化学量。 (1)工作过程参数汽车、总成或机构在工作过程中输出的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能表征诊断对象工作过程中总的技术状况,与汽车使用性能评价指标直接相关,适合于汽车、总成或机构的

10、总体诊断和评价。 (2).伴随过程参数伴随汽车、总成或机构工作过程输出的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能揭示诊断对象的局部信息,但与汽车使用性能评价指标无直接关联,可用于复杂系统的深入诊断。 (3).几何尺寸参数该参数可提供总成或机构中配合零件之间或独立零件的技术状况,能表征诊断对象的具体状态。二、汽车常用诊断参数 汽车整车: 最高车速,(kmh) 加速时间, ( s ) 最大爬坡度,()或 ( ) 驱动车轮输出功率,(kW) 驱动车轮驱动力,(kN) 汽车燃料消耗量,(Lkm)或(L100km)或(kmL) 汽车侧倾稳定角,() 汽车排放CO容积百分数,() 汽车排放HC容积百万分数,(106)

11、 汽车排放NOx容积百分数,() 汽车排放NOx容积百分数,()汽车排放CO2容积百分数, ( ) 汽车排放O2容积百分数, ( )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 ( Rb ) 发动机总成 额定转速, (rmin) 怠速转速,(rmin) 发动机功率, ( kW ) 发动机燃料消耗量, (Lh) 单缸断火(油)转速, (rmin) 单缸断火(油)转速平均下降值, (rmin) 排气温度, ( )曲柄连杆机构 气缸压力, ( MPa ) 气缸漏气量, ( kPa ) 气缸漏气率, ( ) 曲轴箱窜气量,(Lmin) 进气管真空度, ( kPa )配气机构 气门间隙, ( mm ) 配气相位,( ) 冷却

12、系 冷却液温度, ( ) 冷却液液面高度,( h ) 风扇传动带张力, ( kN ) 风扇离合器接合、断开时的温度,( )润滑系 机油压力, ( kPa) 机油液面高度(h) 机油温度, ( ) 机油消耗量 ( kg1000km)或( L1000km) 理化性能指标变化量(黏度、抗极压能力、黏温系数等) 清净性系数( K )的变化量 介电常数()的变化量 金属微粒的容积百分数,( )汽油机供油系 空燃比,()或 ( AF) 汽油泵出日关闭压力, ( kPa) 供油系供油压力, ( kPa) 喷油器喷油压力,( kPa) 喷油器喷油量, ( mLms) 喷油器喷油不均匀度, ( )点火系 断电器

13、触点间隙,(mm) 断电器触点闭合角,() 点火波形重叠角,() 点火提前角,() 火花塞间隙,(mm) 各缸点火电压值,(kV) 各缸点火电压短路值,(kV) 点火系最高电压值,(kV) 火花塞加速特性值,(kV) 柴油机供给系 输油泵输油压力, (kPa) 喷油泵高压油管最高压力,(kPa) 油泵高压油管残余压力, (kPa) 喷油器针阀开启压力,(kPa) 喷油器针阀关闭压力, (kPa)喷油器针阀升程,(mm) 各缸喷油器喷油量,(mL) 各缸喷油器喷油不均匀度,() 供油提前角,() 喷油提前角,() 传动系 传动系游动角度,() 传动系功率损失,(kw) 机械传动效率,() 总成工作温度,() 制动系 制动距离,(mm)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s2) 制动力,(N) 制动拖滞力,(N) 制动时间,(s)制动完全施放时间,(s) 驻车制动力,(N)行驶系 车轮静不平衡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