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常见问题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520908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儿童常见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儿童常见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儿童常见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儿童常见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儿童常见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儿童常见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儿童常见问题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儿童常见问题分析孩子为什么不注意听讲因为每周二上午接听齐鲁晚报的成长热线,每周四接听山东商报的家长热线,我听到了太多的家长向我反映,孩子不注意听讲,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孩子粗心马虎,孩子磨磨蹭蹭,孩子撒谎拿钱,孩子有攻击行为,动不动就打人;孩子有退缩行为,在学校里老是受欺负,等等等等,家长为此困惑不已。孩子的这些问题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可能把这些问题都讲透了。如果家长认为有必要,可以反映给活动中心,再安排一次课/我今天只重点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孩子不注意听讲的问题,一个是孩子粗心马虎的问题。一、不注意听讲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不注意听讲、走

2、神的时候。我们这里不讨论一般的不注意听讲问题,我们讨论的是严重的不注意听讲,即经常的、持续的、弥漫性的、公然的、屡教不改的、令老师无法忍受的那一类的不注意听讲。许多老师遇到严重不注意听讲的情况,都简单地认为是孩子对学习不重视,或者不想学习。老师的对策,就是给孩子大讲学习的重要性,课上提醒、批评、罚站,赶出教室,再解决不了,就请家长。家长呢,听到老师的反映,不是设法了解孩子不注意听讲的原因,而是反复地叮咛孩子,要认真听讲,要认真听讲,可是孩子就是无法做到认真听讲,有的家长就开始怀疑孩子有毛病了。这也太简单化了。一个孩子严重不注意听讲,首先应该看看他学习成绩如何。如果成绩还可以,甚至比较好,那可能

3、有以下几种情况。1.他不是不注意听讲,而是在用他自己的姿态和习惯注意听讲或者比较注意听讲,因为其姿态与其他同学差别较大,很不“标准”,被老师误解了。他们有的人一边听一边动,有的人四处张望,有的人始终低着头,有的人眼睛很少看黑板,有的人手老不闲着。你认为他根本没听,其实他听见了。不信你叫他回答问题,他能答上来,考试成绩也不错。这种事情,小孩子比大孩子多。这种学习,如果我们批评他不注意听讲,就冤枉他了。一般孩子都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他其实搞不清自己是否在注意听讲,小孩子尤其如此。现在老师给他下了“不注意听讲”的结论,家长也跟着老师这么说,他会很迷惑,或者有点不服气,但是老师、家长总是这样说,时间一

4、长,他就真的认同老师、家长的结论了,他开始认定自己是一个不注意听讲的人,于是就可能真的变成一个不注意听讲的人了。老师、家长的主观判断可以把一个本来还算注意听讲的孩子造就成一个不注意听讲者,这大概是老师、家长万万没有想到的吧?不尊重科学,不研究实际情况,结果就会如此。这种学习既然不可以批评,是不是就不必管他们了呢?不是。可以帮助他们分析一下自己的听讲姿态,在理解和肯定的同时,劝他们作一些小的调整。比如他总是低着头,我们可以告诉他:“你若是经常抬头看看,成绩可能会更好的。”2.他早就会了,听得不耐烦。这种情况也是小孩子比大孩子多。有的孩子早期教育很好;有的孩子家长文化水平高,能辅导孩子功课;有的孩

5、子参加了各种课外补习班,提前预习,早就掌握了有关知识;有的孩子非常聪慧,听几耳朵就成了这样,他们上课就可能不注意听讲了。鉴别这种办法是老师讲点新鲜的、孩子没有听说过的知识试试,如果发现他这时候支起耳朵听了,那就可以判断:这不是个不注意听讲的孩子,只不过老师的讲课他“吃不饱”而已。老师若批评这种孩子不爱学习,那是大错特错,正相反,他们反而是爱学习的人,他们喜欢学习新东西,不愿意重复自我。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往往片面强调,即使你已经会了,再听一遍也没有什么不好,还说一些要尊重老师劳动之类的知识,是残酷的事情。成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反抗的,何况孩子?而且这明显的是缺乏效率观念,浪费孩子生命。孩子固然要尊

6、重老师,老师也要尊重孩子,否则就谈不到因材施教了。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情况,我建议家长密切和老师的交流,让老师给孩子一些自由,使他课上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看课外书,或者学习更深的东西,只要他不影响别人,只要他能保持优良的成绩就行。有的家长会说:你给他自由,他成绩立刻就下来了,怎么办?这是完全可能的。遇到这种情况,绝不要轻率地认定:“可见不能给你自由”!不能因噎废食。应对这种孩子说:“在学习上,独立支配时间和分配精力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是一旦学会了这种本领,对你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很大的好处。现在你的成绩有所下降,我相信这是你在精力分配方面缺乏经验造成的,请你重新安排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7、真正让实践说话。3.课上不注意听讲而成绩不错,还有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课外会有人给他再讲一遍,他课上不必听了这种孩子也是小孩子为多,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孩子。我见过这种家长,学校老师讲的内容,家长必定给孩子再讲一遍,一对一讲解,更加掰开揉碎地讲。孩子感觉老师没有家长讲得清楚,于是上课就不注意听了,反正有家长做“助教”,“助教”比“教授”更敬业。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情况,我可以负责地告诉这样的家长,您是在辛辛苦苦地害孩子。因为家长很难做到门门给孩子讲,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眼前的分数(孩子单独听家长讲,常常比在学校听讲效果好,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培养了孩子上课不好好听讲的坏习惯,一旦家长无法再给孩子讲解了

8、,孩子的成绩会一落千丈。4.有些不注意听讲然而学习成绩却不错的孩子是自学者这种学习中,中孩子尤其是高中生较多。他们喜欢读书研究,而不喜欢听讲。他们可能是视觉学习者,耳朵不灵眼睛灵,同样的内容,听人讲一遍远不如自己看一遍。看书和听讲感觉是不同的,看书可以一遍又一遍地从容揣摩,听讲则往往只有一次机会,跟不上老师的语速,听讲效果就很差。有一些脑子转得不快但是理解能力很强的孩子,就适合自己看书自学,老师适时加以指导,这样效果反而更好。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我可以设法取得老师的支持,允许孩子上课可以不听讲,自己看书,但是不能扰乱别人,看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问老师。上面我们说的是那些不注意听讲但是学习成

9、绩较好的孩子,我们把他们又细分为四种,分析了他们不注意听讲的原因,提出了对策。下面,我们来看看那些不注意听讲成绩又很差的孩子,看看他们是怎么一回事。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家长首先了解一下,是最近才这样的,还是从来如此。也就是一定要搞清楚,他不注意听讲是“新手”,还是“老手”。那些“新手”,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因为他们不会听讲,他们本来是有能力注意听讲的,他们原来成绩也还不错,只是近期(一个学期或一两年)被某种东西干扰了,一旦排除那些干扰,重新找到认真听讲的感觉,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上升。这些干扰来自何方?有的孩子是不适应新环境,有的孩子是同学关系紧张,有的孩子是不喜欢任课老师,有的孩子家庭关系紧张,有

10、的孩子是身体不好、休息不好或精力不济。遇到所有这些情况,都不要进行空洞的说教和批评,而要切实帮助孩子排除干扰。不适应环境的,要询问孩子到底什么地方不适应,教孩子学会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同学关系紧张的,要弄清楚孩子交往的原则和方式,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家庭关系紧张的,要搞清是亲子矛盾还是家长间的矛盾,要下决心解决矛盾;精力不济的孩子,要考虑他的营养和睡眠,必要的时候带孩子上医院检查。下面我们该谈不注意听讲的“老手”了。这是一些“刀枪不入”的孩子,久经考验的人。对他们来说,上课不注意听讲反而是常态,要是注意听了,那倒是例外。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的问题还有没有办法解决。我们可以把这些“老手

11、”细分成两类。一类属于能力问题,就是说他们没有能力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这叫作:“注意力”障碍;还有一类属于非能力问题,就是说,他们本来还是有能力注意听讲的,有其他原因严重压抑了此种能力,它发挥不出来了。怎样区别这两种孩子呢?家长可以到学校了解一下他所有学科的听讲情况,如果他几乎什么学科都不注意听讲,那可能就是注意力障碍;如果某学科(例如副科)老师反映,这个孩子听讲挺认真的,那他就不是注意力障碍,而属于非能力问题。注意,有些家长往往对老师说:“我们孩子看电视可专心了!”这不能成为孩子具备注意力集中能力的证据,因为看电视的被动集中注意力和学习的主动集中注意力是两码事。为什么有些孩子连集中注意力的本领

12、都没有呢?1学习特质遭到破坏。从小看广告片和动画片长大的孩子2.对学习失去信心。这种孩子从一开始学习就失败,几乎没有成功过,他们已经放弃了学习,他们根本就认定,认真听讲也没有用处,反正考不好。任何一个人做没有奔头的事情,注意力都是不会集中的,这种孩子的漫不经心、玩世不恭(尤其是中孩子)、满不在乎,正是他们心中没有希望的表现。对他们大讲学习的重要性,等于雪上加霜,因为他们正是由于既知道学习重要又知道自己反正学不好才如此沮丧的。对这种孩子进行惩罚效果也很差。为了躲开惩罚,他们会敷衍家长一阵,但是不会有根本改观,因为他们的心是冷的。所以,治疗这种孩子,最重要的是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不要批评他们死

13、猪不怕开水烫。要仔细寻找他们哪一科、哪一个地方学得稍好,加以鼓励和表扬。也就是说,对待这种孩子,千万不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是正相反,“哪壶开了提哪壶”。据我的经验,这样做即使孩子成绩没有多大起色,起码他们的情况会有所好转,这对我们做家长的来说,就已经是烧高香了。家长不要试图一下子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也不要以为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就完全失败了。只要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则此处不开花,彼处也会结果的。这种思路叫作“综合教育”,它着眼于提升孩子的整体生存状态,而不是单打一地直奔某一个具体任务(提高某科成绩,或解决某个纪律问题)。3.基础太差,听不懂任何人面对听不懂的语言都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孩子

14、自然也是如此。要锁定这种孩子,可以询问本人和任课老师。还有一个办法是,如果你发现他新学一门与基础关系不大的科目成绩明显好一些,那就证明他是基础问题。基础太差,知识漏洞像筛子孔一样,要求他们注意听讲,是没有道理的;惩罚也是不会有作用的,他顶多给你“做听讲状”,搞个形式主义。这种孩子,建议家长给他请家庭老师,从头补起。不要同时抓几门,只拣最有希望进步的一科补习,如果能见到一些效果,他就会增强信心,然后继续这样一科一科地努力,能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4.习惯性懒惰集中注意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很累人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极其懒惰,遇事从不动脑筋想一想,永远在事物的最表面现象上漂浮,那么这种孩子是没有

15、办法注意听讲的,他们甚至不能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完一段话。他们的脑袋里装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见闻”,杂乱地堆放着。给人的感觉是他们浮躁到了极点,完全不能静下心来,几乎完全不适合进行任何严肃的脑力劳动。他们是不是弱智呢?不是。当思考不需要聚精会神的时候,当思考不需要持续较长时间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往往有聪明的闪光。这种毛病是怎样造成的呢?据我的经验,这种孩子的家长往往就是很浮躁的人,不好好听孩子说话。他们从来没有给孩子做过认真思考是什么感觉。从小的娇惯则破坏了孩子的意志。电视和卡通书在这方面也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强烈震撼的刺激性画面特别破坏人的敏感性。这些东西几乎都不需要认真倾听,因为它已经把音量放

16、到最大,灌到你耳朵里来了;它们也不需要思考,因为那都是一些作用于你的感官的煽情,它们让你激动,不会使你冷静,然而冷静是思考的前提。孩子接触这些东西多了,会变成一个感性的人,对任何理性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了。他们集中精力哪怕5分钟也会觉得很累,他们没有坚持学习的起码意志力,最严重者,甚至上课完全不能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孩子还有办法吗?有,那就是加强指导和训练。在家庭中,家长不管工作多忙,一定要认真听孩子说话,家庭中可以专门讨论某个话题,每人发表意见的时候,他人必须认真听,然后拿出自己的意见,另外要严格限制看电视、玩游戏机的时间;再者,还有一个办法是,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大声朗读10分钟严肃的作品,坚持一年

17、左右,或许有效果;最后一个办法,若有条件,家长可以送孩子去一个素质较高的亲戚家,那里的人若比较沉静,喜欢理性地讨论问题,或许可以对孩子产生一些影响。如果家长做不到以上我说的,那你就得拿出专门的时间让孩子参加注意力培训。对于这种习惯性懒惰的不注意听讲的孩子要尽量少批评。他没有听讲的能力,批评是不能增长这种能力的。对他们的要求,只能降低,你不降低也不行,能听多少是多少。5、智力类型与众不同一个孩子经常性地不注意听讲,而且成绩不好,还有一种可能是不能完全排除的,那就是他的智力类型与众不同,用我们通常的办法给他讲,他听不好,也学不好,但是如果换别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做中学、玩中学、合作学习或结合他的特长

18、来学),他却可能很专注、很投放,效果也很好。怎样鉴别这种孩子呢?他们整体精神状态不萎靡,也不懒惰,品德不差,智商也不低,偶尔还会在某些活动中有出人意料的表现,他们只是不能适应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对这种孩子,家长千万不要轻易作负面结论,也不要强迫他必须像老师要求的那样学习,最好去请教专家,帮他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二、马虎这里说的马虎指的是学习方面的马虎,因为教师、家长最关心的是学习这件事,至于孩子平时生活中的马大哈现象,虽然也会惹教师、家长生气,但是过一阵也就忘了。只有孩子因为马虎而丢的分数,教师和家长才念念不忘,耿耿于怀,经常唠叨,惟恐孩子不改。老师和家长面对孩子的马虎现象,一般对策是什么呢?

19、一个是反复提醒。作业和考试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千咛万嘱咐:“你千万别马虎。”第二个是吓唬:“你要是马虎成绩非下来一大块不可,那就考不上大学了!”第三个是斥责:“你就是马虎!跟你说多少遍了,怎么还错?”第四个是惩罚:写错一个字,罚你100遍,看你还错不错。第五个是强调检查,要求学生答题之后必须检查或验算。有时家长帮助检查。这些办法虽然都有一些道理,但是常常不能解决问题,许多孩子该马虎还是马虎,该出错还是出错,急死了教师,气坏了家长。最糟糕的是,你经常批评孩子马虎,反而给了他一件自我辩护的武器。有一些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是因为他知识没有掌握,他却对人说:“其实我都会,只不过马虎了!”马虎的说辞竟成了他

20、逃避责任、欺骗自我的工具。我们告诉孩子“你马虎”,本来是希望他正确看待自己,结果适得其反,把他蒙蔽了。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不管孩子事实上多么马虎,都不要给贴“马虎”的标签,不说他马虎;但是行动上,要切实具体地找到他马虎的原因,采取具体措施,帮他改正。多做实事,少来指责,这才是真正的教育。马虎看起来简单,不过是粗心大意而已,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因为马虎有多种原因,解决的办法也就有多种。1.视觉障碍有些孩子读书跳字,看书跳行,相似的字或字母混淆不清,人家一目十行,他却只能看几行,人家能看到整体,他却只能看见一个局部,他看不会,有时他写出来的字是反的,或者左右上下颠倒,有的没有空间感。

21、这都可能是视觉障碍。有这种毛病的孩子,无论在作业和考试中,都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或家长如果判定为“马虎”,那就错了,如果再指责他学习态度不认真,那更冤枉孩子了。这种情况应该到有关医院或学习能力培训部门去进行视觉测试,如果确实孩子有视觉障碍,那么解决的办法一个是进行视觉训练(比较简易可得的办法是进行朗读和抄写练习,注意任务千万不要过重,有错不要批评),再一个是尽可能多用另一种感觉器官学习(比如用录音机让他多听)。注意这种孩子不但会被误以为是“马虎”,还可能被扣上“多动症”、“捣乱分子”、“弱智”的帽子。这都是很不公平的,只能给孩子造成更大伤害,解决不了问题。2.

22、思维滑动有些孩子每到某一类型的题目,或者某个步骤,或者遇到某一个字,就容易出错,反复纠正也改不了。当你把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的时候,他能够不出错,可是一放到整体的练习或考试中,却又错了,几乎给人一种屡教不改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习惯性的思维滑动,瞪着眼睛看不见自己的失误,就滑过去了。其实这是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的常见心理现象,只不过这种孩子的思维滑动表现在学习方面较多,弄得比较刺眼就是了。这种毛病不算太难改正。解决的办法首先是找到这个学生特殊的“马虎点”(也就是思维特点爱滑动的点),让孩子记住,每到临近这个“马虎点”的时候,就提高警惕,一旦到了这个地方,闭一下眼睛,数几个数,然后再睁开眼睛

23、往下做。也就是说,故意设置一个障碍,阻拦一下,避免思路滑过去。这和公路上设立“事故多发地段”警示牌的道理差不多。既然此处容易出错,我在这里停一下,就可以减少错误。3.心急有些孩子写作业或考试的时候,总是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的,好像身边有什么人在催他们,于是做题就很容易出错。他们并不是害怕,他们的实力没有问题;也不是有什么不好情绪,他们的精神状态很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呢?可能与他们的个性有关,这多半是一些急脾气的孩子。这种马虎解决起来比较容易。让他们在做题之前和中间做几次深呼吸,数若干个数,或者心里默念若干遍“静下心来,静下心来”,一般就会有效果,坚持下去,可以逐渐改掉心急的毛病。4.情绪不稳这种孩

24、子整体精神状态不好,他们在家里或者学校遇到了什么事情,心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因而马虎。亲子关系紧张,父母闹离婚,同学闹矛盾,丢失了心爱的东西,早恋,迷恋网吧,追星,都可能出现此种情况。一般说来,这类马虎是阶段性的,影响他情绪的问题一旦解决,他的马虎现象就会大幅度减少。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设法帮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果一时无法解决(这是多数),那只好劝孩子尽可能稳住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剩下的就是等待,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不要企图药到病除。此时理解和疏导远比批评重要,如果批评,可能适得其反,马虎就有可能走向厌学。5.害怕有的孩子平时成绩还不错,一到考试就失常,越是重要的考试越发挥不出

25、水平来,教师和家长就认定这是紧张造成的。其实不是这么简单。有一种可能是:这个孩子只善于领会局部的知识,而不善于理解综合的知识,平时学的都是局部的知识,他掌握得不错,考试有些题目考的是综合的、灵活的东西,他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这主要不是由于紧张。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个学生短期记忆能力强而长期记忆能力弱,平时学习多靠短期记忆,所以他成绩不错,期中、期末考试要靠长期记忆,而长期记忆不是他的优势,他成绩自然就下来了,主要也不是因为紧张。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他的平时成绩并不真实。平时作业可以抄同学的;小测验教师监场也不大严,做点小弊什么的比较方便,所以他的平时成绩看起来还行。家长、教师以为这就是他的真实水平

26、,其实是不对的。正正经大考的时候,考场纪律森严,同学不敢也顾不得“互相帮助”了,于是他的真实水平就“浮出水面”了。这种孩子考试当然也紧张,但是紧张绝不是他考不好的主要原因,他不紧张成绩也好不了。上述几种情况,如果把紧张看成主要原因进行干预,显然难以奏效,那是吃错药了。我们这里说的是这种情况:他平时确实有一定的水平,而考试又确实是因为紧张而没有发挥出水平来。他为什么紧张呢?是让家长和教师给吓的,给压的。我们的很多家长和教师都有一种不好的习惯,总是不加节制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说是“人没压力轻飘飘”、“有危机感才有动力”。结果弄得孩子面对考试卷子,心里想的竟然不是题目怎么做,而是万一考不好,教师的冷面

27、孔、家长的训斥,甚至未来“扫大街,捡破烂”等等。他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考试的“后果”上去了,没有办法集中在考试本身上,而且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人在面临过大压力的时候,智力会下降,有水平也发挥不出来。这不是简单的马虎,而是整体心理状态的失常。所以希望教师和家长们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家长和教师总以为,学生越害怕不良后果就会越重视学习,越重视学习效果就会越好,这都是很片面的。对一件事过分重视并不是好事情,这会导致恐惧。事实上真正不重视学习的学生很少,哪个孩子都知道不学习没有出路,再加压只有害处。教师和家长应该多想想如何给孩子以具体的帮助,而不是继续制造恐怖气氛。6.缺乏责任感这种孩子不只学习马虎

28、,凡是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一概大大咧咧,错误百出而满不在乎。然而他确实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玩游戏机),他却很认真,很细致,并不马虎。可见他的问题其实不是马虎,而是缺乏责任感,没有把学习看成分内的事情,他是在给家长和教师学习,消极怠工,敷衍了事。遇到这种问题,单从马虎入手,是绝对解决不了的。需要整体的治疗,改变他整个的生存状态,甚至需要从头培养他的责任感。关于培养责任感的问题,这里无法细说,只简单地交代一下:把生活的任务交给孩子本人,把学习承包给他本人,家长、教师少提供过度服务和保护,孩子才可能有责任感。简言之,要培养责任感,先得让他负责任。关于马虎问题,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建立“错题档案”。解决

29、马虎问题,光“务虚”是不得的。世界上并没有做任何事情都不马虎的人,谁都可能马虎,只不是马虎的程度不同,范围不同,马虎点不一样。既然教师、家长打算解决的主要是孩子学习中的马虎问题,那就一定要把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找出来,把错误频率统计出来。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建立孩子的“错题档案”。把孩子作业本上、考试卷子上所有的错误都保留下来。集中起来进行研究,找出规律,这都能解决问题。空洞的批评、笼统的鼓励,都是没有用处的。因此,我也不赞成每天家长都帮孩子检查作业,把错题擦掉,改成正确的,因为这样就把错题掩盖了,到期末综合复习的时候,没有“错题档案”,资料不全,会吃亏的。我们不要为了平时作业本上的一个“优”字而耽误了总成绩。那属于目光短浅。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