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及地籍测量---土地调查概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5155887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管理及地籍测量---土地调查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土地管理及地籍测量---土地调查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土地管理及地籍测量---土地调查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土地管理及地籍测量---土地调查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土地管理及地籍测量---土地调查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管理及地籍测量---土地调查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管理及地籍测量---土地调查概述(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调查概述,第三章,本章内容,土地调查基本概念 技术路线、程序与实施 全国土地利用分类 土地调查地类认定,第一节 土地调查基本概念,一、土地调查的概念 二、土地调查的目的 三、土地调查的意义 四、土地调查的原则 五、土地调查的任务 六、土地调查的成果,土地调查是针对土地的面积、位置、地类、适应性条件等自然属性和土地的权属、等级、价格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等进行的调查、监测、统计、分析活动。土地调查是一项国家措施,是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任务是为土地管理和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基础资料。,一、土地调查的概念,土地调查通过勘测调查手段,查清国家、地区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类型和权属状况,是一项

2、集技术、行政和法律于一体的国家措施。 调查内容:土地权属、利用现状、土地条件 按时间周期分类: 按地域差别分类:,全国土地调查、变更土地调查专项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一、土地调查的概念,一、土地调查的概念,二、土地调查的目的,我国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服务,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1、土地调查成果直接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对国民经济生活影响深远。 2、土地调查为加强土地调控,实施严格

3、的土地管理政策,制定国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真实的土地数据和科学依据 3、土地调查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尤其至关重要,三、土地调查的意义,1)实事求是原则:要防止和排除各方面的干扰,做到数据、图件、实地三者一致。绝不允许人为弄虚作假、不如实上报数据、随意更改调查数据等行为。 2)统一要求原则:必须全面、严格执行调查规程规定的调查内容、技术要求、调查方法、精度指标、成果内容,保证全国调查成果的统一性、规范性。 3)数字化调查原则: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从调查底图制作、实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到调查最终成果形成,全面实现数字化。实现四级调查成果的互联互通和快速更新。 4)继承性原则:

4、对以往调查形成的成果, 经核实无误的可继承使用,提高效率,保持成果延续性。 5)充分利用已有调查成果原则:应充分利用以往调查成果, 发挥它们在地类、界线、属性等调查的辅助作用,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四、土地调查的原则,五、土地调查的主要任务,1)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2)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建成区的土地状况;3)基本农田状况调查,查清基本农田状况;4)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5)在调查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具体任务一: 农村土地调查,以1:1万比例尺为主,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按

5、照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以正射影像图为调查底图,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具体任务二: 城镇土地调查,对城镇范围以内的土地开展大比例尺地籍调查。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调查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地类和面积等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具体任务三: 基本农田调查,在农村土地调查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汇总统计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具体任务四:专项用地统计调查,在农村

6、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基础上,收集利用有关资料,统计工业、基础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和房地产等用地的利用状况。,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在农村和城镇土地调查基础上,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全国土地调查信息共享。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具体任务五,(1)数据成果:包括各级行政区各类土地面积数据、基本农田面积数据;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各类土地的权属信息数据、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2)图件成果:包括各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各级基本农田分布图件、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7、件、土地权属界线图件、土地调查图集。,六、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3)文字成果: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两类。综合报告有各级土地调查工作报告、土地调查技术报告、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专题报告有各级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和各市县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4)数据库成果:形成集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权属数据库、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各市、县城镇地籍信息系统。,六、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第二节 技术路线、程序与实施,一、土地调查技术路线 二、土地调查技术方法 三、土地调查工作程序 四、土地调查组织实

8、施,本节主要内容:,围绕土地调查总体目标,按照统一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调查成果和无争议的权属资料,运用3S、数据库和网络技术,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评价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获取调查区每一地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网络互通的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一、土地调查技术路线,1、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1)多源遥感影像复合技术,提高信息判读和自动化解译程度; 2)采用DEM微分纠正技术,提高正射纠正几何精度; 3)采用基于星历参数的卫星定位和基于差分GPS航空摄影等技术,实现对无地面控制点或稀少控

9、制点的遥感影像纠正。,二、土地调查技术方法,技术方法,2、基于数字式的内业信息提取 (1)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特征库 (2)自动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 3、基于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室内解译外业调查 4、数字化外业采集技术大比例尺调查方法 城镇、村庄内部调查运用GPS、全站仪等外业全数字化测量技术。,5、基于数据库管理技术 1)采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和大型关系数据库存储调查成果数据,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影像数据及其它非空间数据等多元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2)采用空间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海量数据存储和管理; 3)采用多时序空间数据技术,实现历史数据的回溯管理; 4)采用网

10、络多用户管理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多用户操作; 5)采用数据库安全技术,实现数据加密、权限管理和自动备份。,6、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体系及社会化服务 1)借助国土资源信息网络框架,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先进、高速、大容量的土地利用信息管理与更新的网络体系,按照“国家省市县”四级结构分级实施,实现各级互联和数据的及时交换与传输,为日常土地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2)借助信息网络及服务系统,依托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信息平台,实现与各行业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为各相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土地基础信息和应用服务。,1)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机构组建、经费落实、队伍确定、方案制定、宣传发动、人员培训、资料收

11、集、仪器设备准备等项工作。 2)工作底图制作。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和辅助信息的叠加。 3)外业调查。包括土地利用调查、权属调查、地籍测量、表格填写、现场记录等相关工作。 4)数据库建设。包括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三、土地调查工作程序,5)成果制作。包括图件、表格制作、报告编写等 6)检查验收。主要为对调查成果的自检、预检、验收、核查确认等各项工作。县级自检,市级复查,省级验收,国家核查、确认。 7)成果资料归档和汇交。包括各项土地调查成果的存档、汇交以及数据安全工作。县级以上各级汇总,主要包括建立各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开展数据和成果汇总。,三、土地调查工作程序,1、国家负责 全国土地调查由

12、国家负责调查方案和技术标准、规程的制定,负责全国的技术指导、省级培训和质量抽查,组织建设国家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同时,国家负责1:1万比例尺以及小于1:1万比例尺的遥感影像配置及正射影像图制作,为农村土地调查提供基础图件。,四、土地调查组织实施,2、地区负责 各省、市负责本地区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按照国家统一要求,根据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特点,编制本地区的调查实施方案,报国土部批准。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订实施细则,通过招投标方式统一选择专业队伍,利用国家下发的基础图件,负责组织各地实地开展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农村土地调查、基本农田状况调查以及城镇土地调查等。另外,省级负责对各县(市)

13、土地调查工作的质量检查和成果验收。,四、土地调查组织实施,第三节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一、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综述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土地分类即划分土地类型,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他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系统:土地自然分类、土地资源分类和土地利用分类三个系统。,一、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综述,土地利用分类是为完成土地资源调查或进行统一的科学土地管理,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式等,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体系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别。

14、,土地利用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订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 1993年6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订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2001年8月国土资源部发出的新土地分类通知制定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 2007年8月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2007),1、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发展过程,)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设三个,即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二级类设个。农用地5个: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

15、和 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8个:商服、工矿仓储、公共设施、公共建筑、住宅、特殊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2个:未利用土地、其他。 )三级地类个。是在1984、1989两个土地分类基础上调整、归并、增设而来的。,2、全国土地利用分类(2002试行)简介,2007年8月, 国家颁布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2007),标志着我国的土地利用分类开始进入了“国标”时代。 国标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个一级类、7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

16、地、其他土地。,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国标分类原则: 1、按照类型的唯一性进行划分,不依“区域”确定“类型”; 2、按照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四个主要指标进行分类,一级类主要按土地用途,二级类按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进行续分,所采用的指标具有唯一性; 3、体现城乡一体化原则,按照统一的指标,城乡土地同时划分,实现了土地分类的“全覆盖”。,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这个分类系统既能与各部门使用的分类相衔接,又满足当前和今后需要,为土地管理和调控提供基本信息,还可根据管理和应用需要进行续分。该分类系统能够与以往的土地分类进行有效衔接,不至于造成土地基本信息“断档”。,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01 耕 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