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测试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5152343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8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测试三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广东省2018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测试三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广东省2018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测试三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广东省2018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测试三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广东省2018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测试三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8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测试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8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测试三(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专题测试,说明:本部分由基础(120分)+课内文言文阅读(100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00分),这三个基础性强、答题规范性强的专题组成,适用于在第一轮全面复习后供同学们自我测试复习效果!力求争取满分!,专题测试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交友之道(10分) 张保振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说明朋友的重要。诗经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这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效用与结果。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那么

2、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

3、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挚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甚至头脑发热有点得意忘形而误入歧途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所以

4、,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而且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词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

5、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友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苦头,而且连残至死都不知什么原因。,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选自中学生阅读),【注释】膑刑: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A. 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而且结友要结真友。 B. 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 C. 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D. 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

6、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C,2. 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第段在内容上作者用设问句进一步提出了要论述的问题,起到了引导读者思考的作用;同时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由古到今的)过渡衔接的作用。 B. 第段画线句子运用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的语录,进一步论证了作者“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观点。 C. 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举战国时期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的事例,以此来直接论证“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的观点,从而论证了“交友要交优”的中心观点

7、。 D. 第段引用司马迁的话有力论证了“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的观点。,C,3. 文章开头用俗语和古籍中的语录有何作用?(4分) _,开头用俗语以及古籍(诗经小雅和孟子滕文公上)中的语录作道理论据,既表明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交友之道,又顺势自然引出并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也为开启下文作引导和铺垫。,(二)品味瑕疵(10分) 佚名 我国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谚语,英谚也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之说。由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有缺点,都有瑕疵。如何对待这些瑕疵,却因人而异:有些人斤斤计较,换得的是不满和不快乐,而有些人却学会品味瑕疵,从而收获了很多。 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最美女神维纳斯,成就

8、其美的,不是无瑕绝伦的美貌,不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而是一双无法修复的手臂。两只残缺的手臂,却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成就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美。月缺是瑕疵,但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一弯如钩的月,却把李煜的国破家亡之恨、孤独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传神,从而写出了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凄清之美。正是瑕疵,酝酿出这些别样的风景。 瑕疵也能超越完美,创造奇迹。在美国有个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开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名为Bratz,却总是无法超越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9年的芭比。当他为此苦恼时,他那只有7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娃娃脸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

9、对这个脸上有瑕疵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欢了。“你不觉得她跟我很像吗?看她那一脸的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拉里恩得到启发,大胆地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最主要的是她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的Bratz。经过十年的发展,拉里恩用持续的市场销量说明了Bratz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司马迁身受宫刑之辱,此辱成了他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却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奋笔疾书,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史记,从而声誉斐然。卓别林因为相貌丑

10、陋而被很多工作拒绝,但在喜剧方面他逐渐显露出了他的优秀之处。从此,一位著名喜剧大师诞生了,正是他的瑕疵成就了他的事业。然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一些运动员在自己事业的上升时期,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想方设法回避该有的挑战,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失去了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因此,有时瑕疵虽然使我们的人生不完美,却能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尼采说:“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允许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然的大智慧。学会品味瑕疵,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创造奇迹,才会收获更大的成功。,1.下列选项是对本文内容的有关分析,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引用两句谚语,目

11、的是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会有瑕疵,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瑕疵,从而逐步走向“完人”。 B.用最美女神维纳斯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两只残缺的手臂,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美”的观点。 C.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D.第段的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有瑕疵的玩具,才能超越完美的经典。,C,2.阅读全文,以下哪个选项最符合本文的中心论点? ( )(3分) A.瑕疵铸就美。 B.瑕疵超越完美。 C.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 D.学会品味瑕疵,能获得很多。,D,3.文中第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你指出其中一种,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它的作用。(4分) _,示例一: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司

12、马迁身受宫刑之辱后激励自己,完成史记而后声誉斐然的例子(卓别林因相貌丑陋而工作遭拒,最终成为著名喜剧大师),证明了“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真实,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司马迁、卓别林两个例子与一些运动员过早退役的事例加以比较,突出强调“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的观点,使文章内容更全面,论点更鲜明。,(三)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 (10分) 去年教师节,习近平到北师大慰问教师时提到:“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13、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它是全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影响着全民族的行为规范。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波折。目前存在的一些地方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与对传统文化的淡忘有密切关系。国家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且举对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来说。儒家提倡“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把“正心、诚意”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

14、及远、由己及人,从个体的品质修养入手,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为实现这个目的,还得从学习入手。在儒家传统文化体系里,许多学说都落脚于道德问题上,都以“修己”即个体道德修养为核心,为落脚点。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新的道德风尚,只有社会的个体即每个人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并付诸实践,才能够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环境。再如,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提倡“慈爱、俭啬”。这样的告诫与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流传几千年的经典之中,经史子集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把古代经典转变为民族文化的基因,就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准确领会和掌握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精义,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它们转化为文化知识,积淀为全民族的文化基因。 学习古代经典,应把握精髓,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人文精神的回归,弘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不是仅仅穿上汉服,戴着方巾,吟诵几篇古文就可以毕其功。现在,多种古籍整理,的大工程都在进行中,学习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热潮仍方兴未艾,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