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65085884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封建经济的繁荣-隋唐 第2讲 隋唐制度的革新和经济发展,制作 湖南炎陵一中 肖秀灵,第2讲 隋唐制度的革新和经济发展,第1课时 隋唐制度的革新,一、政治制度的完善 (1)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 二、经济制度的调整 (3)均田制 (4)租庸调制 (5)两税法 三、军事制度的改革 (6)府兵制 (7)募兵制,小结板书,第2课时,一、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确立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一、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A中书省是决策机构,

2、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B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应驳回。 C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巩固练习,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一、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A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B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 C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 D兵部主管军政; E刑部主管刑法; F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州(郡)县,地方,中央

3、,(起草政令),(管理 政务),(审核政令),一、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3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特点一) 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特点二)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完善),从由集权方式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发展到用分权的方式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

4、极的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择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工作效率,D,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例6 2006年天津文综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B,【解析】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所以B正确;秦朝的御史大夫和太尉不属于宰相;北宋分割宰相权力的主要是参知政事;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宰相的权力有所增加,所以A、C、D都是错误的。,题目,巩固

5、练习,下面分别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B,【解析】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两幅图可以看出,隋唐时尚书省下设六部,有分工,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形成严密的体系,加强了皇权。A、C、D三项仅是表面现象。,题目,巩固练习,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确立于唐太宗时期 B、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C、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和任命 D、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

6、论”这个机构应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 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A,巩固练习,返回主菜单,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选官制度,1产生的历史背景 士族门阀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 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后被废除。,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选官制度,2隋代创立 隋文帝即位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文帝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选官制度,3唐代完善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A 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B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

7、武举和殿试。 C 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选官制度,4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 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 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从而扩大了统治的阶级基础;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巩固练习,隋唐开创科举制,从本质上看是 A.封建国家选拔官吏的需要 B.发展教育、

8、文化的需要 C.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庶族地主掌权的需要,C,巩固练习,(03春季12)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打破了门第限制 B 削弱了皇权 C 有利于选拔人才 D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巩固练习,唐朝科举制 A.导致士族制度的衰落 B.诱导士人埋头攻读四书五经 C.使选才任官有了较客观的标准 D.增加了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C,返回主菜单,三、均田制,1、 实行 485年,北魏孝文帝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的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隋唐沿用,是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得以实行的经济基础。,三、均田制,1、实行 2、内

9、容: 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 土地不得买卖。 官员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 受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三、均田制,1、实行 2、内容: 3、作用和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北魏)。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促进了生产发展,巩固了租庸调制。,巩固练习,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推行了 A.科举制度 B.均田制 C.三省六部制 D.两

10、税法,B,巩固练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无田可授,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均田制遭到破坏 B.安史之乱的影响 C.唐中央政权腐败和政策失误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返回主菜单,四、租庸调制,1、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 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量比北周轻,农民服役时间也短。 隋朝后又规定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四、租庸调制,1、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 2、唐朝的租庸调制 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 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作调; C服徭役

11、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四、租庸调制,1、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 2、唐朝的租庸调制 3、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 农民生产的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 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巩固练习,例 2005年全国春招文综卷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该项规定出自 A均田制 B屯田制 C租庸调制 D地丁银制,【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点“唐初”及材料内容,可知应为租庸调制。,C,巩固练习,例5 唐代陆贽在谈到租庸调制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

12、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庸调制 基本特点以丁计税 是实行实物地税和劳役相结合的制度 反映的是一种商品关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反映了国家对人身关系的控制较严 A正确 B正确错误 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A,返回主菜单,【解析】,【解析】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授田则以丁男和丁女为标准,尽管是“有田就有租”,但由于田是按丁授田,因此田租也是按丁计税,调是按户计算,庸(代役)是按人计算,即使不授田,只要有人丁也要服役,或者交庸。因此是正确的;田租属于实物(交谷物)地税,调也是实物(布帛)地税,庸的实质是劳役,因此也是正确的;由于这几种完税形态都属于缴纳实物,因此可以看出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说法也是

13、正确的;这种赋税方案以人身为本,人身是征税的依据,说明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严,因此也是正确的。,题目,五、两税法,1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大为减少。,五、两税法,2实行两税法的目的和两税法的内容 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 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五、两税法,3两税法的作用和意义 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

14、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以下是唐朝纳税户数和赋税收入表,对其解释正确的是,A.由于人口大幅增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B.封建政府腐败,虽人口大幅增长,但中央赋税收入增长有限 C.地主阶级腐朽,地主官僚任意增加税额 D.纳税面扩大,虽税额、税种不增加,但国家收入增长,D,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唐朝的两税法的实行 纳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扩大了纳税面,使负担相对平均 遏制了土地兼并,增加

15、了政府的税收 A. B. C. D.,D,返回主菜单,六、府兵制,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 隋朝沿袭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 隋文帝时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扩大了兵源,也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这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六、府兵制,2唐朝调整、健全府兵制 府兵制也是唐朝的基本兵制。 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了军府的数量,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驻守关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府兵制的兵将平时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等,沉重的军费负担都加在了农民身上。,六、府兵制,3府兵制的崩溃 武则天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 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的较多; 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 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巩固练习,(04广东2) 唐初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制度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