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防救站考试试卷a

上传人:luoxia****01805 文档编号:65085872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防救站考试试卷a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0防救站考试试卷a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0防救站考试试卷a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0防救站考试试卷a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防救站考试试卷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防救站考试试卷a(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 气 公 司 2010 年 全 员 安 全 考 试煤气防救站试题(A卷)注意事项1、 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密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岗位和考试时间。-线-封-密-姓名:_ 岗位:_ 考试时间:_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3、 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答卷,不要在试卷内填写与答案无关的内容。4、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号 一二三四五总分满分1020302020100得分 得 分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评分人 1、接到煤气中毒急救电话要问清中毒时间、中毒人数,中毒程度,单位地点,来电人姓名及身份。2、带气动火作业时,管内必

2、须保持正压。3、苏生器是一种可以对煤气中毒人员进行人工呼吸的急救设备。4、在空气中当一氧化碳浓度为400PPM时,(1-2)小时前额头痛。 5、煤气重度中毒表现症状是意志完全丧失、呼吸微弱或停止,脉搏停止等。6、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时,应取空气样做一氧化碳含量分析。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3)时,可较长时间工作; 7、体外人工心脏按压的频率最好掌握在每分钟(70-80)次,但不能低于每分钟60次。8、使用空气呼吸器当压力降至5 MPa时,警报器报警,同时也是剩余8分钟左右逃生时间。 9、停送煤气时可用(蒸汽)或氮气置换煤气或空气。 10、发生煤气中毒事故,抢救人员一定要戴好空气呼吸器 进

3、入泄漏现场进行抢救。 得 分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评分人1、ppm是( C )A. 每十万分之一的英文缩写,即十万分率。B. 每万分之一的英文缩写,即万分率。C. 每百万分之一的英文缩写,即百万分率。 2、SZ-30自动苏生器是一种自动进行正负压人工呼吸的(C)A. 检测装置 B. 消防装置 C. 急救装置 3、中度中毒者恢复知觉,呼吸正常后(C)A. 立即安排复工教育B. 放置上风侧空气新鲜处即可C. 送医院高压氧仓继续治疗 4、采用直接置换法时,应取样检测管内混合气体中煤气浓度,经连续(B)次(每次间隔5分钟)测定均在爆炸下限的20以下时,方可动火作业。A. 二 B. 三

4、C.四5、发生多人中毒事故抢救中毒者次序是:( C )A、轻、中、重、B、中、重、轻、C、重、中、轻、D、中、轻、重 6、自动苏生器能把(B)输入到伤员的肺内,然后又将伤员肺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抽出,并连续工作。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一氧化碳 7、心肺复苏术不适用人群是(C)A. 气体中毒、异物堵塞呼吸道 B. 溺水、触电 C. 失血病人8、煤气中毒事故抢救工作不能采取的措施是( B )A进入煤气危险区域抢救,必须戴空气呼吸器,抢救现场要保持清静,冬季要保暖; B.抢救工作可自由发挥,执行“救人第一”的原则;C事故现场布置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中毒者未回复知觉前,不可送往医院。 9、

5、一般停产检修的煤气设备内空气中的氧含量应在( C )以上。A. 21.5% B. 21% C. 20.5% 10、(B)是ASZ-30型自动苏生器的部件。A. 背板 B. 自动肺 C. 钢瓶11、煤气中毒主要是( A )中毒。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氮气 12、发生煤气中毒要立即将中毒者移至危险区外( A )侧的新鲜空气流通处。A、上风 B、下风 C、上下风都可 13、在煤气放散过程中,放散上风侧( )米,下风侧( )米禁止有人,并设有警示线,防止误入。A、5 10 B、20 40 C、50 100 14、空气呼吸器在煤气作业地区使用时,气瓶压力低于( )应立即撤出A、10MPa B、

6、5Mpa C、3MPa 15、配戴空气呼吸器应( )A、先开气瓶开关,后戴面具B、先戴面具,后开气瓶开关 C、不分先后 16、导致呼吸终止、心跳停顿,在就医前,(B)用心肺复苏术维护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不致坏死。A. 长时间内 B. 短时间内 C. 不允许17、使用一氧化碳检测管可在绿棕色变色柱(C)处读取数据。A中间 B. 下端. C上端18、中毒人员呼吸道不通畅,应马上重新(C)A.给予体外心脏按压 B. 加大氧气压力 C. 清理呼吸道19、火灾的定义(B)A.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行为所造成的灾害。B.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C.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煤气燃烧所造

7、成的灾害。20、煤气防护站在企业安全部门领导下行使权力,签发动火许可证,最长可办理(C)小时。A. 8 B. 1 C. 2得 分三、不定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可得1分)评分人1、煤气中毒真死有哪些特点:( ABCDE ) A.瞳孔扩散放大无光反射; B.呼吸、脉膊、心跳完全停止;C.刺激皮肤和脚掌无反应;D.血液不流通;E.有樱红色斑点。2、发生煤气事故的原因是:( )A、缺乏煤气安全知识,事故发生后,无防护措施进行施救。B、煤气管网腐蚀严重,先有沙眼、后泄露严重。C、处理煤气不彻底,没有牢靠的切断气源。D、员工操作技术不熟练,误操作或者不懂操作技术。E 不懂煤

8、气安全知识、安全管理制度 3、当煤气比重小于空气时,取( AB )上部各一气样进行分析。 A上 B中 C下 4、煤气的可靠切断装置有( )A、V型水封B、隔断装置C、盲板D、V型水封与隔断装置并用 5、煤气安全事故主要有哪些( ACD )A.火灾 B. 粉尘 C. 中毒 D. 爆炸 6、员工在进入煤气区域时应注意:( )A、必须2人以上进入煤气区域,并且2人不能并行。B、必须携带一氧化碳监报警仪,并且一氧化碳监报警仪一定灵敏、可靠。C、在从事作业时,应由一人监护,一人进行作业。D、如发现煤气泄露现象,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7、严禁在煤气地区( )A、停留B、睡觉C、聊天D、取暖 8、煤

9、气抢救设备主要有(ABCD )A. 苏生器 B. 报警仪 C. 空气呼吸器 D. 高压氧舱 9、带煤气作业时,应用( )A、铜质工具 B、铁质工具C、铁质工具涂黄油D、没有太多要求 10、煤气设备上动火如何监护( )A、检查煤气作业是否办理动火证,安全措施是否完善。B、检查煤气是否吹扫干净,接地装置是否可靠、有效。C、动火点附近有无易燃、易爆物。D、检测煤气浓度,是否符合动火安全30ppm要求。 11、煤气设施送气前要用()置换设施内的空气A、蒸汽B、氮气C、氧气12、焦炉煤气是(A, C,D)的可燃气体A、无色B、无味C、有毒D、有味 13、员工在进入煤气区域巡检时应注意:( ACD )A、

10、必须2人以上进入煤气区域,并且2人不能并行。B、必须携带一氧化碳监报警仪,并且一氧化碳监报警仪不在标定期内。C、在从事作业时,应由一人监护,一人进行作业。D、如发现煤气泄露现象,应立即上报单位领导,并采取相应措施。14、两台苏生器最多可同时抢救几名中度煤气中毒人员?( ) A3 B4 C515、空气呼吸器的主要部件有哪些?ACD A. 呼吸量需求阀 B. 自动肺 C. 钢瓶和面罩 D. 背板得 分四、判断题:(每空1分,共20分)评分人1、防救人员有权制止没有办理动火证的煤气管道上动火作业。 () 2、高炉煤气的一氧化碳含量比焦炉煤气的一氧化碳含量高。( )3、炉子点火时,必须“先点火、后开煤

11、气”。( ) 4、一氧化碳浓度达到40ppm以下可连续工作。() 5、事故调查主要目的是分析事故造成的原因和分清事故的责任。 ( ) 6、我国一氧化碳的工业卫生标准最高允许浓度为50ppm。( ) 7、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速度比氧气结合速度快。( ) 8、动火作业票要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应正确清楚,不得任意涂改,如有个别错、漏字需要修改时应字迹清楚,不要有空余,写不满时要用斜线填充。( ) 9、高炉煤气的杂质主要有焦油、萘、氨、硫化物等.( ) 10、把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会有负面影响,引起恐慌,增加思想负担,不利于安全生产。( ) 11、煤气设备的检修和动火

12、工作,只要煤气防护站人员口头或现场确认,可以不签发许可证而实施检修和动火工作。 12、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1 13、煤气设备附近或煤气区域100米内禁止一切火源。()14、进入煤气设施内工作时,只检测一氧化碳含量合格就可以了。()15、应对煤气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的人员方可上岗工作,以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16、送高炉煤气可用煤气直接赶管网空气。17、可以用烟头靠近CO报警器的探头来试验灵敏度。 ()18、用氮气置换管道或煤气设施中的煤气,是一种较理想的安全可靠的置换方法,因为它不会使人员窒息。()19、煤气分析取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20、高炉煤气与转炉煤气容易造成人员中毒。()得 分五、问答题:(12简答每题5分,第3题10分,共20分)评分人1、去高炉生产区域工作需注意哪些危险因素? 2、如何安全巡检?3、发生煤气中度中毒事故,如何处置?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