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1-2-1限时规范特训

上传人:luoxia****01804 文档编号:65085851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1-2-1限时规范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1-2-1限时规范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1-2-1限时规范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1-2-1限时规范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1-2-1限时规范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1-2-1限时规范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年度-金版教程:新课标高三一轮总复习-语文1-2-1限时规范特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限时规范特训诗歌形象(每题6分,满分:102分时间:90分钟)1. 2013合肥一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注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注: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的孤花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

2、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诗歌助读:起句写废弃的园子一片荒芜,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废园的“春不住”正是大清帝国江河日下、盛况不再的写照。接着写“藤刺”牵制行人,阻碍行人的道路。“偏是无情偏解舞”,用隐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不管国事的官僚们、酣歌曼舞的行为。“濛濛扑面皆飞絮”描写了一种令人不堪忍受的恶劣环境。下阕前三句写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突出了它不随波逐流、高洁的品格。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结尾两句安慰孤花,亦是强作自解。

3、这是时代、社会和志士仁人之间的矛盾。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杂芜、飞絮曼舞的背景中,反差鲜明。这首词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寓情于景,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命运共通。2. 2013黄冈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南吕】金字经贯云石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答案: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位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细节描写。“泪溅描金袖”,通过佳人泪洒衣裙的细节,表现她内心的相思之苦。心理描写。“一春鱼雁稀”,写她整

4、整一个春天对心上人书信的期盼。肖像描写。“憔悴”“愁堆八字眉”,通过外形特征表达她相思的愁苦心态。诗歌助读:曲中描绘了一个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泪溅”两句,写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悲凉。“芳草”句,点明思念的人是远方的游子。“期”两句,写出期待时间之久、思念之深、盼望之切。“稀”,流露出殷切的期盼之情。最后两句,写相思之苦。通过写少妇期待、憔悴、愁眉等,刻画了闺中思妇的形象。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赠傅都曹别鲍照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风雨好东西,一隔顿千里。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诗歌最后四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

5、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歌九、十两句通过描写落日、川渚、愁云等,表现了诗人对漂泊不定生活的厌倦以及朋友远去的哀伤之情;诗歌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孤雁徘徊在烟雾里,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隐痛和无所傍依、孤寂彷徨的状况。这样就可以得出诗人的形象特征一位孤寂的游子形象。答案:诗歌通过描写落日的余晖、川渚的凄寒、孤雁的徘徊等,塑造了一位厌倦漂泊生涯、壮志难酬而无所依傍的游子形象。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扬州逢李十二衍【明】袁凯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1)这首诗歌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_(2)“东

6、吴城郭酒如川”展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_答案:(1)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年轻时饮酒欢聚的画面和年老时同床共眠的画面。(2)用比喻与夸张的手法,把“酒”比作“川”,展现了一个充满热情、豪气十足的少年形象。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金】刘著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1)“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_(2)请结合诗歌,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_答案:(1)通过“雪”“山城”“玉指”等意象,加上一个传达作者情感的“寒”字,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为下文抒写离别之情奠

7、定了基础。(2)本词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6. 2013南充二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答案:幽竹、寒花、新月,幽竹劲节,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洁、白璧无暇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刻画了一个孤清高洁、胸怀澄明的人物形象。诗歌助读:首联写园内之景,一正写,一侧写。小园内有一小池,池水清澈,池边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

8、倒映池中。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诗人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光”因好奇园中美景而探头探脑,窥视园中。不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富有魅力。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秋天的山村黄叶满山。这种黄,是成熟的金黄,片片金黄的叶如只只飞舞的蝶,尤其是在斜晖的映照下,一半明艳,一半阴暗,色泽层次分明,尽显“山光”之致。颈联又回到园内,写翠竹之幽,寒花之芳。此二句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一为劲节,一为傲骨,显示诗人的高风亮节,孤高傲世。尾联诗句故设重字,造语别致。新月新霜乃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之象征,于是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就

9、跃然纸上了。这首诗设色明丽,开阖自如,取象秀雅,体现了黎简孤傲高洁的情怀。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卜算子春情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天涯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分析开篇两句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及与后文的关系等。开篇两句描写了春天来临的景色,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从后文看,这样的描写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女子的描写。答案:开篇两句写春水、春花,描绘了一幅春波荡漾、清澈潋滟,春寒料峭、花枝俏丽的早春图。这两句紧扣题目,并以景衬情,表达对

10、春天降临的欣喜之情,为描写思念女子作铺垫。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盘山绝顶戚继光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要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景物。如首联的上句中,“霜角”是军营的号角,因为戚继光是将军,所以“霜角”的声音表现的不是悲凉而应该是豪迈;“草木哀”写盘山上草木的凋零;“一声”,意思是霜角的声音让盘山草木凋零。这些内容都表现了北方边塞的图景。答案:诗歌首联写登盘山所见景色,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北方边塞风光

11、图。首联,写诗人登上盘山的风闻;军营号角嘹亮,似乎使漫山草木枯黄凋落;云海之中,陡峭的山峰像洞开的石门。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汉上逢诸亲故累邀泥饮王又曾明灯高馆拍声催,大阮招邀小陆陪。难得异乡逢密戚,可能良夜不深杯?江连清汉分还合,人过中年乐亦哀。珍重天涯老兄弟,淮南米贱好归来。注:大阮:指魏晋时文学家阮籍,与侄子阮咸都放荡不羁,因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时人用“大小阮”称之。小陆:西晋文学家陆云,文才与其兄陆机齐名,时称二人为“二陆”。诗歌第一句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要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内容,比如“高馆”指高大的建筑,而这种建筑在当时也只有达官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