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某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F****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50KB
约7页
文档ID:65043859
某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_第1页
1/7

某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后,五龙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是及时召开党政班子专题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并就我镇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了讨论;二是印发了新型城镇化相关学习材料,由分管领导组织本部门人员认真学习,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认识;三是结合学习讨论情况和五龙口实际,全面总结全镇新型城镇化工作,进一步明确五龙口镇城镇化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现将五龙口镇新型城镇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五龙口镇位于济源市东北部,地处豫西北、晋东南交界处,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万辖区内207国道、焦克公路、济晋高速、焦枝铁路纵横交错,是沁北电厂、豫光锌业、联创化工、太行水泥等市属重点企业的集聚区,境内太行猕猴、温泉、沁河水资源独特,是全市“11334”城镇体系的重点区域近年来,五龙口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镇村统筹、一体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交通、区位、资源以及大项目集聚等优势,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龙头”,不断创新理念,调整思路,加大投入,推进城镇建设健康快速发展,荣获“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荣誉称号。

二、取得的成效 (一)科学制定城镇发展规划 立足于建设“生态宜居、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城镇发展目标,我镇高度重视城镇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一是结合实际,从拉大框架、完善功能、增强发展辐射带动作用上入手,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全体机关干部会议、部分镇人大代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讨论;二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我为城镇献一策”大型意见征集活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三是专门聘请河南省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负责具体详规设计,为五龙口镇城镇建设“一年有变化,二年上台阶,三年出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新区开发、镇中村改造、服务提升改造、城镇创建等工程,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一是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先后投资2500余万元,完成五龙口第一初级中学改造提升工作,新建工商所办公楼、环境监测站办公楼、文化活动中心、农村商业银行办公楼等,投资1200余万元,完成沁济煤层气管道铺设及基站建设,完成镇区供水扩建工程;二是城镇框架进一步拉开,投入500余万元完成广惠路、永兴路、文化路、新干路等框架路建设及管网、路灯等设施配套,初步形成三横四纵的城镇道路框架;三是城镇商贸业逐步繁荣,投资1800余万元完成商贸城建设,建成8栋商贸楼,500余间,形成了建筑面积34000余平方米,集服装、百货、五金交电、土产、建材等于一体的综合批发零售市场;四是城镇品位持续提升,以十大区域综合整治为抓手,投资2800余万元,对镇区主干道、沁水大道商业街、西正村大街、温泉区域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实施了人行道铺装、房屋立面改造、路灯改造及硬化、亮化、绿化基础工程,进一步提升镇区形象。

(三)强化管理,增添城镇发展活力 一是大力开展镇级文明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文明户”、“卫生户”等评选活动,逐步改变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群众素质二是加强镇环卫公司力量,将镇环卫工人增加到45人,实行分包路段、绩效考核,同时在全镇31个行政村均组建了环卫队伍,增加村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垃圾定期清扫、日产日清,街道绿化、景观游园等有专人管理三是整合城管、治安巡逻队伍13人成立了综合管理大队,坚持做到建管并重,不断规范市场经营,全面整治私搭乱建、店外经营、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店外经营现象得到取缔;商户严格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做到门前垃圾日产日清,镇区经营有序、环境干净整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镇格局相对分散境内沁河将全镇划分为沁北、沁南两个中心区,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原因限制,小城镇规模不大,中心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建设相对滞后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配套功能不完善辖区内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三是城镇建设的品位不高,精品意识不强。

现有的建筑样式和建筑立面缺少地方特色,设计、建设水平不高,游园、广场、雕塑等景观小品及标志性建筑缺乏,城镇文化氛围不浓 四是镇办企业实力薄弱,产业集聚度不高镇属企业经济规模普遍较小,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相似,缺乏鲜明特色,难以形成产业集聚,镇办企业吸收城镇富余劳动力有限 五是城镇建设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尤其是基础设施、公共、公益事业的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四、下步思路和实施步骤 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镇将坚定不移地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明确“立足一个核心,围绕两个轴线,建好三个功能片区”的城镇建设思路,“一核”即规划辛庄村北至沁河桥南为中心镇区,积极打造以行政、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和居住为主的综合服务核心;“两轴”即207国道沿线城乡融合发展轴、焦克路公路沿线产城融合发展轴;“三片区”即沁河沿线旅游休闲商贸服务产业带、东部沿山地带工业园区、沁河沙滩万亩观光农业园,实现以产业聚集城镇,以城镇带动产业,通过一体布局、产城互动、城乡共进,逐渐做强做优城镇龙头,引领工业、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发展,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全面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科学规划是新型城镇化的客观需要和前提,要树立全域五龙口的理念,明确以规划指导好镇区建设、工业经济及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在完善《总规》、《龙翔产业园控规》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镇区控规》,同时加强规划的约束性和执行力,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确保科学规划在统揽发展全局、落实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二)以健全功能为重点,全面增强新型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步伐,全面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带动整个镇域经济发展一是拉大城镇建设框架加快镇区道路建设步伐,投资500余万元,完成长260米、宽32米镇区中心道路西延、文化路拓宽改造工程,打通镇区交通脉络,实现镇区一纵一横主干道路框架二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规划实施供水、供气、雨污管网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昆仑能源天然气综合服务站建设,建成LNG综合服务中心1座及加气站3座,完成镇区主干道排污管网改造工程三是完成镇区综合提升对207国道辛庄段、镇政府至职高街道进行提升改造工程,以门窗更新、墙体粉涂、瓷片粘贴、铺设彩砖、排水沟复修、经营门店门牌制作等主要工程,在镇区形成一街一景,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使城镇面貌有大的变化,城镇形象有质的飞跃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突出主体、保障权益,规范有序、拓展创新,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我镇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裴村社区要在完善规划、土地、住建等各种手续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五是规划建设游园广场投资700余万元,规划建设镇中心广场和标准化体育场,高标准建设喷泉、雕塑、文化墙、亭台楼榭等小品景观,同时做好镇区绿化工作,重点在沿街播绿、沿河布绿、腾地造绿上做文章,点缀小桥流水、名花绿草等,提升城镇品味。

(三)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全面提升新型城镇综合形象 紧紧围绕裴休故里、荆浩家乡、沁园春词牌发源地、化城寺传说等,深入挖掘五龙口的文化资源,塑文化品牌,提升城镇品位;对新、老沁河大桥间的沁河河道进行治理,造水面,造景观;深入挖掘枋口历史文化,在省庄至里河段,以化城寺建设为基点,通过道路建设,与省庄温泉小镇相连,形成一个集旅游、休闲、商务、娱乐、餐饮、购物、保健为一体的高端旅游产业带,与五龙口风景区形成旅游观光三产服务带通过产业的落户、发展,将带动思想观念更新、人才资金集聚、技术市场扩大,实现农民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多、地方财政收入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城镇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城镇综合形象进一步提高的多赢局面 7 / 7。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