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479295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旦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Policy)于 2004年12月 19日正式成立,这个复旦目前最年轻的学院以社会学系和人口研究所为基础组建而成。 将以构建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的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教学研究基地为目标,为全国尤其上海的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撑。学院的教学共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公共管理四个一级学科,现有社会学、社会工作和心理学三个本科专业,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以及社会保障学等五个硕士点,并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博士点。学院建有人口研究

2、所,拥有和挂靠的校级科研中心有复旦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妇女研究中心、心理研究中心和人权研究中心等。 1.胡守钧 复旦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教授、博导;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导、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一)社会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是超大复杂系统,可分解为不同层面的子共生系统。社会共生关系由主体、资源、约束条件三大要素构成。社会共生关系的主体是人以及由人组成的组织。这里所说组织是广义的,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正式的、非正式的、合法的、非法的、常设的、临时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社会共生关系以资源为基本纽带,何谓资源?资源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

3、、条件下,能产生某些效能以满足人之需要者,包括物质系列、精神系列、劳务系列、关系系列等。有哪些约束条件?法律、道德、风俗习惯、宗教、意识形态、约定等。社会共生关系林林总总,千姿百态,大体可分为三大基本类型:(1)资源交换型,两主体之间交换资源或多主体之间交换资源,所形成的共生关系;(2)资源分享型,两主体之间分享资源或多主体之间分享资源,所形成的共生关系;(3)资源竞争型,两主体之间竞争资源或多主体之间竞争资源,所形成的共生关系。社会生活复杂,有的社会现象可以归结为某一类型的共生关系,有的社会现象是多种共生类型的复合,必须具体分析。(二)任何社会问题皆生发于社会共生关系之中,因此,从共生视角观

4、察可将社会问题归纳为三大类:(1 )社会主体之间,因为资源交换不合理,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买卖是资源交换型的共生关系,理应货真价实,公平交易。食品安全为何出了问题?因为资源交换严重不合理。黑心厂商用有毒食品欺骗社会,窃取暴利。消费者用辛勤劳动赚来的钱,买到的却是有毒的食品地沟油、三聚氰氨奶粉、染色馒头聚氰氨奶粉、染色馒头、福马林浸泡的咸鱼、硫磺熏的白木耳,闹得人人自危。(2)社会主体之间,因为资源分享不合理,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提供公共产品,理应公民合理分享,如果分享不合理,必然造成社会问题。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每个儿童少年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无论自愿与否

5、,每个人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危害这样?因为人与他人共生,与社会共生,如果是文盲,那不仅是个人问题,还会影响社会。一个文盲很多的社会,如何现代化?每个人所受义务教育的质量,大体相等,教育均衡。确保每个人的发展能站在同一起跑线,实现社会教育公平,让各阶层的人们认同社会。实际情况如何?城乡之间,义务教育严重不平等,乡村教育的条件和质量和城市无法相比,有的小学校舍是危房,有的学生自带课桌,有的甚至无处上学。保障性基本医疗是公共产品,每个公民应享有同等权利。实际情况呢?农民和市民一样么?(3)社会主体之间,因为资源竞争不合理,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评奖要公平,竞标要公平,比赛要公平,申请项目要公平,评职称要公

6、平,倘若不公平,必然酿成社会问题。评奖中的黑箱操作,竞标中的猫腻,申请项目中的贿赂,还少吗?以足球比赛为例,黑哨、黑球、赌球,足球之黑,令人痛心疾首。搞得乌烟瘴气,球市低迷,球迷失望,足球一蹶不振。凡此种种,都是竞争不公平造成的。(三)欲化解社会问题,必须优化约束条件。每个社会主体都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源,利益最大化,实现自我。如果没有公平有效的约束条件,无法消除资源交换不合理、资源分享不合理、资源竞争不合理的现象,不可能化解社会问题。怎样优化越是条件?首先要坚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1)必须坚持立法公平。法律是社会共生最重要的约束条件,如果法律不公平,必然导致社会最严重的不公平,因此,化解社会问

7、题必须立法公平。立法机构应由社会各阶层代表按合理比例组成,通过公平的程序,制定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法律。若是有的阶层有话语权,有的阶层无话语权,不能确保法律的公正性。不仅无法化解社会问题,还会制造更严重的社会问题。(2)必须坚持司法公平。法律约束,通过司法实施,没有完善的司法体系执行法律,那么,再好的法律也只是一纸空文。司法机关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处理案件。公开审理,确保原告、被告有充分的辩护权利。司法为了化解社会纠纷,必须惩恶扬善,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如果没有司法公平,有人犯法不受罚,有人无罪遭冤枉,不可能解决社会问题。(3)必须坚持行政公平。行政机

8、关必须依法行政,以法律为根据管理国家事物。语曰:政者,正也。为政之道,就在一个正字。每个人有自己的利益,每个阶层有自己的诉求,政府如何兼顾所有公民的利益?必须恪守正道。不可偏听偏信,偏爱偏担,要为所有百姓服务。如果行政不公,官员不正,非但不能化解矛盾,甚至会激化矛盾。(四)社会共生关系中,道德是重要的约束条件。法律是硬约束,是他律,强制执行,道德是软约束,是自律,自愿遵守。法治为主,德治为辅,道德缺失的社会难以树立健全的法制。要化解社会问题,必须加强道德建设。(1)必须加强官员的道德建设。官员执掌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力是天下公器和利器,具有其他资源没有的巨大影响力。中国社会历来有“以吏为师”的传

9、统,社会管理与教化并行,各级官员必须以身作则,提高道德水平。官风,影响民风,官风不好,民风必然出现问题,官风好,民风才会好。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还认为,只有自己先做到的事,要求别人时才有说服力,“上好礼,则 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要社会风气好,官风作表率。 (2)必须加强媒体人员的道德建设。现代社会,媒体特别大,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大众传媒被认为是第四权力,记者是无冕之王,不是没有道理的。媒体擅长造势,关键在于造何种势,造“真善美”之势,还是造“假丑恶”之势?周敦颐曰:“文所以载道也。”文必载道,不载道载什么?李汉曰:“文者,

10、贯道之器也。”要载正道,不载邪道。显然,媒体工作者应崇尚人权,关心百姓疾苦,弘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3)必须加强其他各行各业道德建设。社会是超大复杂系统,有各行各业构成,行风如何,关乎社会风尚。任何社会问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定产生于某些行业之中。桥梁坍塌,与建筑业有关;食品有毒,与食品行业有关;医疗事故,与医疗行业有关;矿难频发,与采矿业有关。因此,必须加强行风建设,把社会问题消解于行业之内。不造假,无假可卖;不卖假,假货出不了厂门。行风好了,不仅行业兴旺,而且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4)必须加强家庭道德建设。人格主要发育和形成于家庭,因此,家庭道德教育至关重要。怎样教育子女?树

11、立怎样的家风?周易蒙彖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家庭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皆要以“养正”为核心。成人与成才,都重要,哪个更重要?当然,成人第一,成才第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五)无论交换资源,还是分享资源,或是竞争资源,皆是社会主体博弈之结果。因此,为了确保资源合理交换,资源合理分享,资源合理竞争,必须发展民间社会组织,使之成为不同阶层的利益代言人,在社会越是条件下,平等的讨价还价。例如,劳资共生关系,工人与老板的利益诉求不同,工人希望工资高,老板希望工资低。工会代表工人,商会代表老板,通过工会与商会之间平等协商,方可化解劳资纠纷,促进劳资关系和谐。怎样发展民间社会组织?(1)正名求实。认清民

12、间组织的内涵,循名求是,发展真正的民间组织,切不可用别的组织作替代品。社会转型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任何替代品都不能满足社会的内在需求。(2)立法管理。制定关于民间组织的的法律,确保民间组织的产生、发展以及管理皆法制化。(3)官民分流。对于官办的社会组织,应定位分流,使之走向民间,渐变为名副其实的民间组织;对于那些政府不该承担的社会功能,应逐步剥离出来,转移给相关的民间组织。2.于海 哲学硕士,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主要教学及研究兴趣: 西方社会思想史 、城市社会学、Development Studies、Shanghai Studies等。上海城市更新的空间生产城

13、市更新是城市空间的改造、重构和生产,中外文献关于最近三十年上海城市更新的讨论多在空间生产的理论视野里展开论说。主要的观点是以国家主导并以新自由主义,绅士化,消费主义等为导向来定义这场空间生产,这不仅说出了事实,也抓住了上海经验的中国特点。这些论说都包含着某种判断,即在这场国家主导的市场化城市改造中,得益最大的是国家和发展商,而不是民众,民众甚至为此城市化和绅士化付出了被迫迁离中心城区的代价 1。这些评论确有洞见,洞见在于将上海经验概念化,如空间生产和绅士化概念等,为上海研究引入了前沿的学术分析。洞见还在于触及到中国经验的核心:国家和政府主导。但用西方的成熟概念加诸上海经验,难免为概念所缚而遮蔽

14、事实。就本文的议题而言,一是空间生产概念本有地方脉络,多数论说却语焉不详。而本地的认知和实践恰对理解上海城市更新之为一空间生产过程至关重要。二是论及更新战略和目标,多数论者只谈市场化和绅士化,不谈或很少谈到社会民生,以为只有一个市场机制,这显然是偏颇之论。上海城市更新大势有两大动力,一是国家战略,三个中心一个龙头;二是执政党理念,民生改善,这不是宣传,而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此不仅是合法性的基础,也是国家制度的治理机制,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共是无法将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推给别的政党和政治力量的。上海的大变样,不仅为打造一个全球城市,也为建设一个安居城市。期间的演变,观念的变化、制度和改造模式创新等正是本文

15、要在空间生产的主题下展开的内容。一、八十年代城市改造:体制内的探索和努力上海的城市改造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市发展战略是从国家的工业基地转变为综合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并恢复上海曾经最为人称道的金融和贸易的国内和国际的中心地位。但八十年代尚无清楚和自觉的空间生产的概念,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形势讲,受制于国家改革的战略重点不在上海,上海城市改造并未成为国家战略,改造的力量和资源仍然只限在地方的层级和体制的框架内,虽然十分地努力,城市改造无法形成规模。更重要的是空间生产所凭借的土地资源,仍然没有被赋予商品的属性,从而不仅限制大规模的空间改造。也难以形成自觉的空间生产概念。让我们引入列费佛尔,空间生

16、产理论的奠基者,在空间的生产中他以“空间的实践” , “空间的再现”和“表象的空间”诸方面分析空间过程,揭示了空间生产的两种类型,即体现政治正当性和文化传统的象征空间的生产,和为特定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的功能空间的生产 2。前者的例子,外国有十九世纪豪斯曼的巴黎的重建,本地的有跑马场的关闭和改建。对巴黎的重建,哈维这样评论,那些“伴随着都市建筑重建而出现的永久性纪念建筑(空间与视野的设计集中在帝国权力的重要象征上)有助于支持新政权的正当性”。 3而对跑马场关闭,笔者曾这样评论,“在社会主义的上海的市中心当然不能再有代表殖民地文化和租界生活方式的跑马场的容身之地,跑马场被废弃,转而被开辟成动员和集合人民投身政治运动的人民广场,和劳动者休憩娱乐的人民公园,是必然而有的空间政治学” 。 4后者的本地例子是解放后上海的工业区和工人新村的建设,此可归为社会主义工业空间的范畴。 5空间生产的这两个方面并非平等的关系,按照列费佛尔,空间的政治学多少决定空间的经济学。上海南京路49年前后的变化是一佳例。Zhen Yang 和M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