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精准扶贫脱贫规划(2篇)

上传人:细*** 文档编号:647299 上传时间:2017-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精准扶贫脱贫规划(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乡镇精准扶贫脱贫规划(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乡镇精准扶贫脱贫规划(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乡镇精准扶贫脱贫规划(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乡镇精准扶贫脱贫规划(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精准扶贫脱贫规划(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精准扶贫脱贫规划(2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精准扶贫脱贫规划(2 篇)乡镇精准扶贫脱贫规划(范文一)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是什么?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xx 市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为统揽,以“两山一岗”贫困地区为重点,制定了“五有”扶贫攻坚计划。攻坚计划以“绿色脱贫、创新脱贫、强基脱贫”三个强化为总思路,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贫困县全部脱贫为目标,以“五个到村到户”和“五个一批”两大工程为抓手,以“县有规划、乡有计划、村有方案、组有工程、户有项目”五个有为标准,组织实施“五有”精准扶贫攻坚计划。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精准帮扶机制、社会参与机制、金融扶贫机制、精准考评机制、精准脱贫退出机制”六项机制创新为保

2、障,拓宽脱贫攻坚途径,强化脱贫攻坚保障,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攻坚体制机制,举全市之力决战决胜扶贫攻坚,力争到 2019 年完成全市 7 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54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在精准扶贫上的创新举措有哪些?为做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工作到村,扶贫到户,xx 市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建立县有规划、乡有计划、村有方案、组有工程、户有项目的“五有”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健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五个到村到户工作机制,以乡村为单位完善贫困村脱贫规划、脱贫措施。县有规划。规划是龙头。各县区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围绕“五个到村到户”和

3、“五个一批”两大工程,划定贫困类型,分类理清发展思路,以定目标保期限、定时间保进度、定帮扶保责任、定产业保增收、定设施保改善、定培训保就业、定技能保致富、定考核保实效“八定八保”为内容,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要求,科学编制本县区“五有”精准扶贫五年规划及年度精准扶贫规划,确保覆盖到乡、到村、到户。乡有计划。计划是保障。承担有扶贫开发任务的乡镇要依据所在县区“五有”精准扶贫五年规划及年度精准扶贫规划和贫困村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等,按照“一村一策”要求,逐村把握脱贫需求,围绕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等,逐年分村制定脱贫计划,做到计划到村、

4、辐射到户、带动到人。要突出产业培育,重点打造苗木花卉、畜牧养殖、中药材、草腐菌等体现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要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水、电、路、房、通信为重点,连片推进,综合治理到村到户。要突出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农村致富带头人为主体,发展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实现贫困对象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捆绑发展。村有方案。方案是关键。贫困村要以减少贫困人口、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准确掌握每户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按照“一户一法”要求,根据所在乡镇年度精准扶贫计划制订贫困户脱贫方案。要以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为重点,分类分户确定帮扶措施和责任人,确保“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工程、一户一套

5、扶贫措施”,实现增收致富项目到户、帮扶责任到人。组有工程。工程是支撑。村民小组要根据贫困户的成因和类型,列出帮扶清单,明确帮扶工程。要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和期待,从贫困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培训、金融扶持、畜牧养殖等方面,根据村级年度精准扶贫方案,逐年逐户确定脱贫工程,明确脱贫措施、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引导农户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户有项目。项目是基础。以村为单位,汇总贫困对象资料(收入情况、致贫原因、家庭成员、生产生活条件等),围绕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劳务输出、就业创业等项目,逐年逐户梳理致富项目、脱贫路子,确保“一户一法、一人一技”。通过实施“五有”精准扶贫攻坚计划,实现扶

6、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同时强化组织领导,考核奖惩,对全市 832 个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把 xx 作风建设“三亮三评”方法引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上,对帮扶责任人亮身份、亮责任、亮承诺,评帮扶责任人、评帮扶单位、评脱贫成效。把扶贫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奖惩的重要依据。在强化脱贫攻坚保障上有哪些具体措施?为保障扶贫进度和成效,xx 市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实施六大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总投资 60 亿元,对 600 个左右贫困村实施整体推进改造提升。其中:乡村及村内道路投资 38.4

7、亿元;安全饮水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 21.6 亿元。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 30.66 亿元,对 1.28 万贫困户 5.11 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其中:住房建设约 24.27 亿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约 6.39 亿元。转移就业工程。总投资 2 亿元对 17.5 万贫困地区群众转移就业培训,其中5000 万元对 2.5 万贫困地区群众开展职业教育培训;9000 万元对 6 万贫困地区群众开展短期技能培训;4500 万元对 7.5 万贫困地区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300 万元对 1.5 万贫困地区致富带头人开展培训。产业发展工程。项目总投资 60 亿元(主要是信贷资金 28.2

8、亿元,龙头企业及农户自筹资金 5.6 亿元)。其中:产业化扶贫项目 26.5 亿元,科技扶贫项目 3.6亿元,增收到户项目 7.6 亿元,小额信贷项目 19.6 亿元,互助资金项目 0.9 亿元,搬迁后续扶持资金 2.6 亿元。生态补偿工程。生态保护修复、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等。其中:天然林保护投资 0.5 亿元,退耕还林投资 0.3 亿元,重点地区防护林建设投资 0.4 亿元,公益林补偿投资 1.2 亿元,山洪灾害防治建设投资 1 亿元,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投资 1 亿元。光伏扶贫工程。从 2016 年到 2019 年,逐年实施 “万户百村”光伏扶贫工程,完成总投资 4

9、0 亿元对全市 7 个扶贫开发重点县范围内的 300 个贫困村、3 万户,建成 3 万座屋顶电站、300 座村级小型电站、30 座以上光伏地面电站,年增收 5.5 亿元。同时为推进项目落地、资金使用及人力调配,xx 对全市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农村扶贫标准,逐年依照程序精准锁定脱贫对象,确保脱贫对象按计划、分年度有序出列,确保识别录入、脱贫退出“双向精准”。立足贫困区域发展现状,统筹土地需求、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因素,做到规划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协调,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立、社会保障相协调;与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相协调。以贫困对象需求为导向,

10、有效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资源,确保扶贫项目与扶贫对象精准对接。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确保各类扶贫资金精准用于贫困对象,避免“跑冒滴漏”。建立扶贫成效监测评价体系,对精准扶贫规划落实情况、责任落实情况和群众满意度实行定期考核评价,精准反映扶贫工作优劣。通过努力,实现“增收、脱贫、摘帽”三大目标。“增收”,即到 2020年,全市建档立卡脱贫对象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脱贫”,即到2019 年,全市 64.5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 摘帽”,即到2019 年,全市 7 个贫困县、832 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确保 2020 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镇

11、精准扶贫脱贫规划(范文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部署,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以“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为基本要求,以“六个精准”( 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为努力方向,以“四个一批”(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为重点内容,推进基础建设“补短板”、培育产业“

12、强支撑”、教育培训“治穷根”、易地搬迁“挪穷窝”、兜底保障“全覆盖”,集中解决贫困对象的生产生活突出困难,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村全面小康步伐。二、总体目标按照市、县扶贫办安排部署,到 2018 年,实现全镇 4 个省定贫困村浮湖村、苗元村、横塘村、栗坪村“摘帽”,1 个市定贫困村金坪村 “摘帽”,全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确保与全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2015 年实现贫困人口 823 人脱贫,市定贫困村金坪村“摘帽”。(二)2016 年实现贫困人口 1337 人脱贫,省定贫困村横塘村“摘帽”。(三)2017 年实现贫困人口 1338 人脱贫。(四)2018 年实现贫困人口 1338

13、人脱贫,省定贫困村苗元村、浮湖村、栗坪村“摘帽”。(五)2019 年2020 年为扶贫攻坚工作巩固阶段。三、重点工作1、抓好教育扶贫。加强贫困村教育扶持力度,落实国家扶贫助学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失学、不辍学。大力实施“雨露计划”,不断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确保贫困农民稳定就业、持续增收。2、抓好产业扶贫。探索由普惠型扶持政策向差异化扶持政策转向,改给钱给物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推广“产业+基地+农户”扶贫模式,提高贫困农民参与当地特色产业的组织程度。通过贷款贴息、定额补助等方式重点扶持贫困农户发展规模种养业,鼓励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小宗特色农产

14、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贫困地区开展农业开发,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就业,实现农民增收。3、抓好项目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全面解决好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问题。充分整合和运用涉农资金,在贫困村开展农田基础设施维护建设。对贫困村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排查,解决隐患问题。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4、抓好就业扶贫。加大对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对其他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实施就业岗位援助,人社、移民、工会等部门劳动力培训重点向贫困户倾斜。5、抓好安居扶贫。加强搬迁扶贫,对地质灾害频

15、发、资源极度匮乏、生存环境恶劣,有计划实施避险解困搬迁工程。对建档立卡对象中的无房户和 D 级危房户,进行危房改造。引导和规范村民集中建房,探索适合贫困地区群众安居新模式。6、抓好救助扶贫。进一步扩大贫困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比例。全面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有效解决农村居民“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提高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水平,争取贫困村设立村卫生室,卫生室达标率 95%以上。四、组织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为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驻村扶贫干部为成员的的领导班子,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领导。优化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机构设置,从组织机构、人员力量、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补充加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2、强化扶贫责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健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精准扶贫工作。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精准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积极配合落实精准扶贫任务。3、精准督查考评。建立以精准脱贫为目标的工作责任考核办法,实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村级和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