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4687935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xx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xx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xx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xx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xx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省文化厅:根据省文化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甘文厅发2016141号)要求,我们对非遗法实施五年来我市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学习、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情况。自 非遗法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采取新闻媒体、悬挂横幅、发放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特别是在每年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日,全市开展了丰富多彩非遗宣传活动,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进

2、万家主题宣传活动,由市文广局负责组织各县(区)印制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单行本、制作宣传展架、宣传单等15000余张(册)在人流密集地带发放。同时通过广播电台播放非遗法和甘肃省非物质 文化遗产条例等专题资料,悬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横幅,向广大市民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大众保护积极性,与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形成 保护工作人人参与、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新格局。另外还依托“第十四届中国xx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在天富亿民俗文化生态园举办了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品节目展演活动。“陇东民歌”、“环县道情皮影戏”、“徒手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天富亿广场进行宣传展演。受到了广大群众

3、的热烈欢迎。8县 (区)同时组织开展了xx香包、剪纸等非遗类丰富多样的民俗产品展销活动,制做宣传版面、印发材料,在全市范围内宣传非遗法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条例。二、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配套法规情况我 市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早,市委、市政府从2003年起先后成立了xx市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xx市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建立了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 印发xx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县人民政府制定并经环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环县道情皮影保护传承暂行规定及其实施 细则。根据xx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三五”规划,今年我市将正式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立法准备工作,申请市人大

4、立法立项,成立立法领导小 组,开展立法调研,争取尽快颁布出台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三、将非遗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情况为 了使非遗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二五及十三五两个五规划,将非遗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今 后一个时期非遗保护工作的方向、内容和任务做了明确要求。经费保障方面,从2008年起,市财政逐步将普查工作经费、传承人补助经费、非遗系列丛书编纂经 费、传承人培训经费、外展交流经费等所需资金列入年初财政预算,并根据国民经济收入增长逐年增加。市级非遗专项资金从2008年1

5、0万元到2014年度增 长到100万元。2015年市级财政投入65.4万元用于非遗保护,2011年至2015年累计投入资金230.4万元。四、开展非遗调查、建立非遗档案及相关数据库情况2005 年至2009年,根据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非遗普查工作。8县区以国家、省、市、县4级名录项目的田野普查为重点,以普查线索的收集整 理为基础,以未发现或濒危项目的抢救性普查为原则,深入乡镇、村组,进行拉网式的普查,收集、整理了大量记录手稿、录音、录像等原始资料,并征集了大量珍 贵实物。全市共搜集普查线索9871条,普查项目1331项。全市8县区及市文化馆在普查工作结束后,全部专设了非物质文

6、化遗产陈列室(展览厅),对征集 的实物和普查的相关文件、原始资料、音像制品、论文专著等内容进行全面展示。对大量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建立非遗档案。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全市开展非遗数据 库建设工作,全面实现非遗资料数字化。五、名录建立情况在 全面深入普查的基础之上,我们积极申报,建立完善世界、国家、省、市、县5级非遗名录体系。截止目前,“环县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列入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xx香包绣制”等5项被国务院公布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文化部公布我市国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 个;陇东红色歌谣”等33项列入甘肃省非遗名录;市政府先后公布市级非遗名录3

7、批,共9类50项(108个分项);全市8县区公布县(区)级非遗名录项目488项。六、非遗传承人认定及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情况在传承人保护方面,我们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传承保护工作机制。一是建立评审认定机制,规定市级非遗名录项目和传承人每4年评审公布一批。通过逐级申报命名,全市现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传承人62名、市级传承人151名、县(区)级传承人681名。二是建立信息跟踪机制,为每一位市级及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统一拍摄照片并建立了单独档案,其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传承资格申请原始表、年度传承任务考核表、代表实物或音像图片资料。并安排专人对传承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传习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三

8、是建立传承人培训机制,市局每年和县区签订工作责任书,要求年度开展传承人专题培训不少于3期,截止目前,全市共举办市级班18期,培训人员2480人,县级班98期,培训人员10662人。四是建立传承人扶助机制,市上每年为已命名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发放1000元生活补助。环县、宁县、镇原等县区也从2006年开始相继为符合条件的传承人发放年度生活补助,鼓励开展传习活动。五是扩大传承人对外文化交流,近年来,我们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全国性的非遗展览展演活动,并先后20余次受邀出访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七、设立非遗传习所情况非 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发展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在进行宣

9、传教育、开展学术研究、培养后继传人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有效保 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我们于2013年组织开展了第一批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申报工 作,全市公布、挂牌市级非遗传习所42个。八、存在困难和问题通过自查,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法律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随着非遗法的颁布实施,特别是2015年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颁布实施后,我市非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缓慢。二是工作机制不畅。由于省厅未专设非遗处,市文广局无对应职能科室,县(区)文广局大多将非遗业务直接下放到文化馆,致使各级主管部门非遗行政职能弱化,上下联动,组织协调等方面沟通不畅,难度增大。三是县级财政投入不足。大部分基层非遗保护单位经费缺乏,一些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四是专业人才缺乏。近几年,全市从事非遗保护的人才队伍流失严重,临时借调人员难以适应非遗保护工作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需求。xx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2016年8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