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从人性善恶论看当下反腐机制构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462477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论文)从人性善恶论看当下反腐机制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原论文)从人性善恶论看当下反腐机制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原论文)从人性善恶论看当下反腐机制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原论文)从人性善恶论看当下反腐机制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论文)从人性善恶论看当下反腐机制构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人性善恶论看当下反腐摘要:随着中央反腐工作的不断推进,本文是从人性善恶论的哲学角度解释腐败的产生与解决。通过叙述孟子与荀子相应的政治思想,在当下社会中分析其理论原型。当代中国反腐任务任重而道远,唯有扬弃古代先哲们人性善恶论中的见解,并结合西方近代权力制约体系的建立思想,方可大胜腐败,将腐败永远打倒。关键词: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 隆礼 重法 西方原罪论 权力制约监督近日,中央反腐又现新的进展。中国公安部原党委副书记、副部长李东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调查。 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中说道:“李东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十八大以来,十数名省部级干部相继落马,从省市大员,到实权部委领导,传递

2、鲜明信号:“打虎”无禁区。权力须尊重法律,尊重人民;若是越界,只会玩火自焚。 ”确实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了反腐的决心与力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反腐正走在“苍蝇” “老虎”一起打的道路上。一年来,党中央在反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然而,在如今反腐形势一片大好下,我又不禁陷入思考,腐之何来?腐败的根治在于预防,反腐机制的构建是时代所需。反腐的道路依旧任重道远,腐之何往?在讨论这两个问题之前,我想我们可以先回顾下先哲们对于人性的思考,这对我们的探讨将大有裨益。人性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依冯友兰先生所说,这向来是中国哲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最早

3、提出性善论的,确切的说是孟子。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之异于禽兽,就在于人有“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就从人的定义上确定了性本善的正确。孟子举例说,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种恻隐之心,并不是为了讨好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乡亲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讨厌小孩子的哭叫声,而完全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发出来的,这就是“不忍人之心” 。与其性善论相对应,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

4、。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把这种圣王的治道称作王道。行不忍人之政,所以反对苛政,所以注重以情动之以理晓之,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实行王道。不过,孟子认为这只是王道之始,还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使人人受到一定的教育,懂得人伦的道路,只有这样,王道才算完成。相应的,在反腐方面,十八大之前,中央也多采取此种“预防为主”的方案。希望通过个人的道德教育,实现“内圣” 。然而,多年来,中国的腐败却日趋严重,这不得不警醒新一代领导人,此举行不通。只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而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无疑让官员们在诱惑面前毫无抵抗力,大失

5、其道德仁义。与孟子针锋相对,荀子提出性恶论。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伪,即人为。在荀子看来,人先天自身就具有的东西叫做“性” ,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叫做“伪” 。也就是说,人性生来本恶,只有经过后天的学习模仿,才能去恶从善。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 ”荀子看来,如果任由人这种性情和欲望发展,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就会遭到破坏,紧接着,各种具体的恶性就会随之而来。所以,如何“化性为伪” ,使“涂之人可以为禹” ,便成了荀子接下来的任务。荀子作礼记 乐论 ,以期通

6、过道德教育,化性为伪。当然, 荀子的远不止于此。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性情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 ”所以,荀子提出, “隆礼”与“重法”并重。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引法入礼,则性恶可安。另外,荀子又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其在此强调的就是一种同化与监督作用。社会舆论如麻,则蓬直;如涅,则沙黑。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渐改变了其一贯的反腐形势,在注重预防的同时,更加强调了法律和监督的重要。规范法律对权力的制约,封堵腐败漏洞。此外,要加强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

7、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互联网监督。令人欣喜的是,中共中央近日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13-2017 年工作规划 ,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向中央提交述廉报告”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此举的效果比当日益显现。纵观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性恶论自然凭其卓尔的礼法气质而独当一面过。其中,最成功最炫目的当属荀子的学生李斯与韩非子那个年代了。当大秦王朝的铁骑踏在六国的江山上,李斯与韩非将他们的热血,献给了这个新生的帝国。然后,历史的车轮终是毫不留情地辗了过去,大秦的昙花一现后,后世还是

8、把这学的正统地位,交与了孔孟儒学。而荀子的性恶论,从此被斥为异端。可以看到,后世不管是唐还是宋,都是主张以德治国,使人人受到教化,人人向圣人而行。这种靠自律与自觉的治国理念,实行起来无疑是收效甚微的。应该说,直至如今法制社会的建立前,中国都是一个人治的国度。此时,我们不妨放开眼光,看看西方在这些方面的看法。不同于中国的宗教,基督教在西方可谓是一片风靡。得源于基督教的“原罪”观念,西方人在人性论这方面几乎一致地站在荀子这一边。 圣经说,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受到了蛇的怂恿,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被上帝赶出伊甸园。罗马帝国教父奥古斯丁据此提出了“原罪性恶论” 。人生来就有罪,即为原罪。只有

9、皈依上帝,服从教会,才能获得救赎。这种古典的原罪观统治了西方长达几个世纪。后来,宗教改革期间,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则更加加强了这一点。 “我们的本性不但缺乏一切的善,而且罪恶众多,滋生不息。 ”加尔文认为,人的本性已经整个完全地堕落了,而不是局部地堕落。只有“因信称义” ,才能获得救赎。受性恶论的影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人性本恶,所以必有对权力有所限制,才能防止权力泛滥。后来,孟德斯鸠的这一原则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一种根本政治制度。可见,西方在权力制约这方面早已走在我们之前很多年了。无怪乎在近几年世界最清廉国家评选中,西方各国总是位列前

10、沿。西周封建社会的两条办事原则:一条是礼,一条是刑。礼记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而今天,我想说的是,刑礼须齐行,能上大夫、能下庶人。在如今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年代,审视中西人性善恶论,加强德治和法制建设尤为紧迫。霍布斯认为,必须有一个绝对的、无所不在的权威监督每个人履行道德规约。没错,德治与法治须完美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也相信,通过隆礼与重法,德治与法治并行,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合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严格守法走向从心所欲。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13-2017 年工作规划提出:“经过今后 5 年不懈努力,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 。反腐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我们期待并坚信着腐败销声匿迹的那一天的到来!参考资料:孟子告子上孟子公孙丑上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75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荀子性恶荀子正名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第二卷第一章第 8、9 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