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乐福的深入思考(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456032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家乐福的深入思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对家乐福的深入思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对家乐福的深入思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对家乐福的深入思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对家乐福的深入思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家乐福的深入思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家乐福的深入思考(一)(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家乐福的深入思考-商业模式(1)(2009-06-22 22:58:50) 默认分类 2009-07-22 11:42 阅读 126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标签:家乐福 杂谈 分类: 我的十年(1998-2008) 在写家乐福的商业模式前,我一直在思考以什么样的切入点来进入。作为一个世界 500 强的零售企业来说它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复杂,14 年里基本上经过了 4 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让我从这四个阶段开始谈我对家乐福商业模式的理解。 第一阶段:1995-1999 年 开拓中国市场的生存阶段 -店长责任制任何企业在生存阶段都是完全自由化的阶段,早期的家乐福中国开拓者得到充分的授权,基本不

2、太受法国巴黎总部的约束,他们到中国的目的就是建立中国家乐福分公司,只要能立足在全世界未来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他们的使命就算大功告成了。 对于任何一家国际化的企业进入新兴市场都是有巨大风险的,因为他们对当地的市场,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当地的文化和习俗都不甚了解。但是家乐福作为一家国际零售集团,却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有其自身的先天优势,1989 年,家乐福进入台湾,通过 6 年的摸爬滚打,对华人的文化习俗和购物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台湾管理人员的培训也为 6 年后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我想早期到内陆来为家乐福打天下的台湾管理层是功不可没的,没有他们的拓荒,家乐福也不可能在中国前 10

3、年的发展里如此辉煌! 早期台湾管理干部大多担当著名的店长责任制下的中层管理干部-课长和处长,通过招聘和培训本地的年青人,为家乐福未来 10 年的人员储备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很多的区长,店长就是在这个阶段从基层员工或课长助理一步步走到今天,我也是在这个阶段加入的,当时我对处长的印象简直就是高不可攀-工资奇高,工作能力特别优秀,店长对我们更是遥不可及,神圣而不可侵犯了,现在回想 11 年前这就是外企当时留给我的最深的记忆。 可以说家乐福在这一阶段是极为成功的,早期的领导人敏锐地选择了北京,上海作为家乐福的第一站,北京的创意佳店和上海的曲阳店在全中国掀起了零售业的革命:一次性购足,免费停车,新鲜和质

4、量,低廉的价格,开架式的购物方式都让老百姓大开眼界。上海和北京的成功给了家乐福巨大的信心,1996 年又先后进驻深圳,东莞,重庆,天津,沈阳,武汉等一线城市,虽说不是每一家新店都和北京,上海一样火爆,但是大部分城市家乐福都抢占了先入为主的先机,少数城市的销售不甚理想,比如,重庆,东莞。 通过充分的授权,家乐福发挥了自由文化的精髓,在这个阶段进入的老家乐福人是有深刻体会的。这四年是家乐福在中国的创业阶段,它采用的是营采合并的商业模式,各个分店自负盈亏,店长一般是法国人担当,处长和部分课长是法国人或台湾人,课长助理和普通员工是大陆新招聘的员工。当时的处长和课长应该说拥有相当大的商品权利,一手管理商

5、品采购,一手负责门店运营,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也没有发生太多的商业道德和商业诚信问题,这和当时家乐福创造的信任的文化氛围是有关的,充分的授权调动了营业员,课长,处长,店长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了每一个管理阶层的主观能动性,那时的家乐福提倡的是像管理你个人的公司一样来履行你的岗位职责。 以店长责任制为核心的扁平化管理是这一时期最基本的管理模式,店长的权利至高无上,在人员和商品政策上有完全的自主权,只是资产和财务在某些方面需受到区域经理和总部的监督和指导,换句话说就是商业模式完全是由各个店长在家乐福的基本运营理念上自由发挥的。“Full,Clean,Price”是当时门店的基本运营理念,把这三条做

6、好,门店的标准在那时的商业环境里就相当高了。 Full: 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就是卖场不管是货架的正常陈列还是促销 TG 陈列都必须丰满,给顾客造成一种“ 货漫金山“的感觉,在视觉上的张力能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记得 11 年前店长,处长,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用手不停的推到排面上称之为”拉面“ 的陈列,所有的货物必须要补满。第二层就是 ”Choice Image”货品充足,商品的选择非常丰富,这也是现在商品采购部门的工作核心之一。 Clean:卖场的每一个角落,包括仓库,配电室,设备房等,必须周期性的清洁。尤其是货架的层板表面和底部,每天早上某些管理比较激进的处长,店长带着大白手套在货架上来回摩挲

7、,如果手套脏了,就表明清洁工作执行的不彻底。商品包装上的清洁也是经常检查的内容,干净的外商品包装可以给顾客明确的信息:我们的商品周转很快。 Price: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代表卖场的价签不能缺失,价钱必须正确。第二层代表我们的价格具有竞争力,比同类的商场便宜。 正是上述的三条基本运营理念让家乐福在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大卖场里脱颖而出,因为那时的消费者对商场的了解还停留在老国营商场的概念里,在商品极度缺乏的卖方市场里,老国营商场就代表凌乱的购物环境,柜台式的销售方式,爱理不理的服务态度。接近一万平方米的卖场,完全开架式的销售方式,令琅满目的商品,舒适的购物环境,家乐福给老百姓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扁

8、平化的授权管理和著名的课长,处长,店长责任制将家乐福的三大运营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营采合一的营业部门是家乐福里最牛的人,由于食品的营业额高达 75%,食品部的课长,处长走路都是呼呼带风的。在区域经理的宏观指导下,店长管理的门店营运标准基本达到“Full,Clean,Price”。在我的记忆中,只有营业员,课长,处长,店长有清楚的工作职责表,其他服务部门的职责都是在店长的领导下根据工作的需要来开展的。营业部门的每一阶层都有一句话来概括它们各自的常置职责: 营业员:管理从一个到几个大分类商品从订货到销售的整个流程。 课长: 透过成功的商品- 顾客面对面来达到绩效 处长:透过管理和培训你的团队来达成

9、公司绩效 店长:担负全责如同经营你自己的店。 这一阶段的家乐福因为充分授权,门店的灵活性很高,能很好的适应和满足市场,顾客的需求,在加上当时的大卖场销售模式对老百姓来讲很新奇,很少有机会和大量的商品直接面对面,于是家乐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功的进入了中国的零售消费市场。 除了充分授权,台湾中层管理干部,三大基本运营理念外,有三十多年公司管理经验的家乐福进入中国所带来的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是它成功的因素之一,比如我们当时提倡的两级决定制,课里所有的事情,包括人事,仅仅需要他的处长和店长就可全权决定,你的上级领导和他的领导就可以马上做出有关你的任何决定,这种决定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在面对

10、商业竞争对手时,家乐福的灵活性让他们望而生畏,在顾客服务方面家乐福门店的灵活性能很好地提高他们的满意度。以上所有的因素给家乐福带来了很高的知名度,供应商,老百姓,员工,政府对它都是赞誉有加。 但是公平地说,在创业阶段家乐福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充分授权后的潜在问题,当时的店长,处长,课长权利太大,家乐福没有任何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证所有的管理层级都是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核心目标的,信任就成为了家乐福唯一的工具来代替监管,幸运的是那时的家乐福工资极具竞争力,加上充分的授权,大家干劲十足,一年左右就能调换工作地点,工资经常能涨 500 到 1000,出差做飞机,住 4 星级酒店,这都让没有见过多少市面的中国

11、人对家乐福表现出一种狂热,工作上怀有极高的热情,在这种高激励的文化氛围下,基本上没有人想到去以权谋私。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高激励成为了替代监管的手段有效的防范了管理者权力过大可能带来的商业诚信或以权谋私的道德问题。管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工作不仅仅为了金钱,还有一种感觉。管理西方人你不用去感动他,只需要按合同上的金额每月支付工资就好,但是中国人最怕感动,如果你感动了他,他可以为你赴汤蹈火,所以那个阶段的家乐福无意识地的有效地激励了前三代的本土年轻管理者,因为我们都感觉我们在公司是很重要的。 总体而言,家乐福在这一阶段的成功有某种偶然和必然的因素,但是整体来说,它的自由管理模式还是很好地适

12、应了当时的环境或需求,个人认为这一阶段的商业模式还是利大于弊,这也是家乐福早期很成功的原因。 第二阶段:1999-2002 年 营采分离的中央采购集权阶段 随着家乐福在中国逐步安营扎寨,它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华西都有 2-3 家门店,慢慢的需要考虑集中采购的力量去降低商品的进货价格和取得更好的交易条件,于是各地区商品部(专门负责采购)于 1999 年 5 月应运而生,记得当时全国的 4 个商品部分别位于北京( 华北总部), 深圳( 华南总部), 武汉(华中西区总部),上海(华东总部), 新成立的商品部主要负责新老供应商年度合同的谈判,品项管理 (新品,老品),DM 商品的谈判。 这种状态

13、持续不到一年,家乐福就发现全国 4 大商品部的采购方向并不一致,尤其是在面对全国大供应商时,交易条件(进价,返点,费用 )在四个区几乎全不一样,家乐福的 purchase power 并没有充分展现,而且人数极少的全国商品部也未起到指导和指引方向的作用,于是这种营采分离的模式在 2000 年初就夭折了,被完全的中央采购集权所替代,几乎四大商品部一半的采购都必须到总部去工作,同时家乐福中国区总部也从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搬迁到商业中心上海。 可以说家乐福在 2000 年中央采购集权后,它的采购能力和商品交易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毕竟中央集权后的数据分析,信息沟通是很便利的。位居上海的全国商品部人员急

14、速增加到一,二百人,功能划分上也更加的专业,销售发展部(SDD)正式成立,各地区商品部同时也保留下来,仅负责地方供应商的合同谈判,新品进场,DM 的促销,但统一归属全国商品部管理,记得当时全国各个处( 杂货,非食品)有专门负责地方采购的处长全国巡视来指导地方采购的商品谈判工作,生鲜处因其灵活性,全国只是在宏观上给与方向性指导,并不参与具体的商品采购工作。 这一阶段的家乐福也开始设立全国市场营销部门,在与顾客的信息沟通上有了十足的进步,公司开始有了明确的每月市场营销计划,海报成为大卖场最重要的宣传工具,一年 365 天档档海报接连不断,密集的促销宣传攻势极大的促进了公司业绩的增长,那时的竞争对手

15、海报特别少,一年偶尔出几期,在广告宣传上非常弱势。同时家乐福成功的策划了每年四月,十月的周年庆,七,八月份的嘉年华活动,还有当时轰动一时的最低价商品(棒产品 )攻势连连,在市场营销上,家乐福可谓是出尽了风头,竞争对手基本是望尘莫及,公司成为同行竞相模仿的对象,那时我们经常鼓吹家乐福文化就是领先竞争对手至少十五分钟。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全国总部日益强大,商品采购工作中央集权,但是门店依然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商品的订货,陈列,店内的促销安排,课长,处长仍然可以与供应商谈判促销进价,促销费用,促销员的安排。在我的理解,商品采购工作广义的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纯粹的商品采购工作,包括商品年度合同的谈

16、判,新品,新供应商的进场谈判;另一部分是纯粹的促销谈判工作,包括海报谈判,店内促销的谈判(堆头,排面促销,店内其他的营销资源 ).但是家乐福的商品采购集权只是纯粹的集中在商品采购工作和促销谈判里的海报谈判,店内所有的促销资源仍然是在门店的掌控之中,这种中央集权我称之为中央半集权。追求自由的家乐福文化还是习惯透过采购,营运互相监督来达成制衡的商业模式,商品部发现新品不订货可以挑战门店,门店发现市场上畅销的商品不在营运系统里可以挑战商品部,正是这种互相制衡的商业模式推动着家乐福在中国的前进,但是也为未来留下了商品策略和营销资源完全不匹配的隐患,让后来居上的大润发找到了更好的商业模式,这点在文章的最后会提到。 这种互相制衡的商业模式在这一阶段帮助家乐福极大地提高了获利能力,因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种内敛和忍耐的文化,不适张扬,在商品部和门店的双重出击下,供应商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家乐福的利润提升很快。因此这种模式延续了三年,三年里家乐福有效地区分了全国供应商和地方供应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