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讲授内容形体现官窍学习要点用意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6455416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讲授内容形体现官窍学习要点用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经络讲授内容形体现官窍学习要点用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经络讲授内容形体现官窍学习要点用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经络讲授内容形体现官窍学习要点用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经络讲授内容形体现官窍学习要点用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讲授内容形体现官窍学习要点用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讲授内容形体现官窍学习要点用意义(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经络,第三节 奇经八脉,第二节 十二经脉,第四节 经别、别络,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第五节 生理功能和应用,主要内容,一、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与血管、神经的区别和联系-形成)经与络的关系: 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三

2、、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别络络脉 孙络 浮络 十二经筋 外连 连属部分 十二皮部 内属五脏六腑,(一)经脉,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包括正经和奇经两大类。经别也包括在经脉系统中。1、正经:“十二经脉”、“十二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相互之间也有表里关系。2、奇经:任、督、带、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为“奇经八脉”。穿插循行于正经之间,“别道奇行”,具有统率、联系和调节十二经脉中气血盛衰的作用。3、经别:“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与十二经脉有别,但仍属于经脉的范畴。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

3、的作用,并能通达某些正经所没有达到部位而补正经之不足。,(二)络脉,络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按其形状、大小、深浅等的不同又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1、别络:络脉中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五别络”。别络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和统领一身阴阳诸络的作用,并能通达某些正经所没有到达的部位而补正经之不足。2、孙络:最细小的络脉,分布全身,难以计数。有“溢奇邪”、“通荣卫”的作用。3、浮络: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的络脉,分布广泛,无定位,具有沟通经脉、输达肌表的作用,(三)连属组织,包括经筋和皮部,与经脉和络脉有紧密的联系。1、经筋:又称“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

4、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组织,具有连缀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的作用。2、皮部:又称“十二皮部”,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分。,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一、十二经脉的名称,(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 2 内为阴,外为阳: 3 脏为阴,腑为阳:,(二)具体名称 前手太阴肺经 内侧 手三阴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后手少阴心经 上肢手 前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 手三阳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后手太阳

5、小肠经,(二)具体名称 前足太阴脾经 内侧足三阴经 中足厥阴肝经 后足少阴肾经下肢足 前足阳明胃经 外侧足三阳经 中足少阳胆经 后足太阳膀胱经,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头(面) 手三阳经 手三阴经 胸 手 足三阳经 腹 足三阴经 足,(一)走向规律灵枢 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二)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食指末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无名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大趾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大趾后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小趾 足太阳膀胱经 足

6、少阴肾经,2.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鼻翼旁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目内眦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目外眦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二)交接规律,3.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心中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胸中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肺中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二)交接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止于头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 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面部 手阳明 额部 足阳明 少阳经 头侧部(耳颞部) 少阳在侧面颊部 手太阳 头顶、后头部 足太阳,阳明在前,太阳经,太阳在后,阳明经,(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

7、布,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 “内侧前、中、后,太阴、厥阴、少阴” 但足三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 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 “外侧前、中、后,阳明、少阳、太阳”,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 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 手三阳经循经肩部和肩胛部; 足三阴经行于胸腹部(前); 足三阳经: 阳明经在前(胸腹面) 太阳经在后(背面) 少阳经在体侧; 分布于胸腹面经脉,从胸腹正中线(任脉) 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经、三阳经通过经别和别络 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8、,十二经脉循行:中焦受气取汁,上注于肺,自手太阴肺开始,依次相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入手太阴肺经,首尾、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五、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表里经 同名阳经 表里经 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 心中 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 胸中 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足厥阴 肺中,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简表,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 (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3)彼此

9、之间也无表里关系。,(二)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生理特点,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督脉“总督诸阳”(称为“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称为“阴脉之海”); 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 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 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 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 (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

10、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表,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概念 一、经别即别行的正经。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其循行分布特点:离、入、出、合。,二、别络 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十二经脉和任督两脉各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为“十五别络”。若加上胃之大络又称“十六别络”。 三、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分为十二部分,称“十二经筋”。 四、皮部 是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的分布部位分区。全身皮肤划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十二经脉,称十二皮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