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类大专院校系所发展目标与师资培育的配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455411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演艺术类大专院校系所发展目标与师资培育的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表演艺术类大专院校系所发展目标与师资培育的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表演艺术类大专院校系所发展目标与师资培育的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表演艺术类大专院校系所发展目标与师资培育的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表演艺术类大专院校系所发展目标与师资培育的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演艺术类大专院校系所发展目标与师资培育的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演艺术类大专院校系所发展目标与师资培育的配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表演藝術類大專院校系所發展目標與師資培育的配合The integra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goals and Teachers Cultivati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Performing Arts論文摘要本文針對九年一貫教改課程之藝術與人文領域中表演藝術師資培育暨課程發展目標提出重點論述與看法。首先闡述表演藝術與音樂、視覺藝術相容性的統整特質、戲劇的多元形態及其人文內涵與教育意義。其次說明運用戲劇扮演於教學上之教育戲劇和教育劇場的定義與教學方法。繼而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的課程為例,介紹目前大專院校培養表

2、演藝術師資的目標與課程,並兼談該校戲劇系為因應教改之師資培訓市場需求,於 91 年寒暑假所舉辦之表演藝術教學教法研習營的課程內容與成果經驗,最後暢談未來培訓表演藝術師資的專業核心課程之規劃理念與課目內容,並為今後國家培育表演藝術的師資人才提出幾點建言。關鍵字扮演、想像、教育戲劇、教育劇場、過程戲劇、統整性、綜合藝術、協同教學、2本文藝術與人文領域表演藝術的統整特性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範圍包括三項學科;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以往只有單科的音樂和美術的課程與老師,新課程增加了表演藝術使得三項學科的人文內涵更易聯結互通,設計課程時以某種主題來統整三項藝術類科,使之在藝術的各個層次上有全面性的認知與了

3、解,不啻是一種創新的嘗試。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課程目標是希望透過藝術活動的學習與認知,學生能体認藝術創作的樂趣,發掘個人的藝術潛能,培養學子對藝術美的愛好與鑑賞品味,建立審美與思辨的能力,增進其美學與人文素養,拓展藝術文化國際觀的視野,陶冶國民溫文知禮的內涵,進而提昇全民的心靈品質,達到生活藝術化的境界,這樣的教學目標必須透過設計完善的課程和勝任優秀的師資才能達成,故而九年一貫教育新課程的師資是教改的尖兵,尤其是表演藝術的老師需要帶領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扮演遊戲,老師就像是導演或教練以靈活的手法指導、帶動學生做活動,相信課堂上將是充滿輕鬆活潑的笑聲,同時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更近,感情更融洽。表演藝術實則又

4、包括音樂、舞蹈、戲劇三門學科,其中戲劇是一門最具統整性的綜合藝術,它是涵括了文學、語言、詩歌、美術、音樂、舞蹈、建築、雕塑等多元藝術因素,在劇場演出時,利用上面諸種元素並配合運用燈光、音響、雲霧效果等科技表現出劇場的魅力,以融合在一起演出一個故事。在從事演出排練時,戲劇也可以將各種藝術元素(如配音樂、繪佈景、練合唱 )分解執行之,排練製作完畢後再加以組合、統整成為一体演出。因此戲劇可以成為表演藝術的代表,它具有吸納、融合其他藝術的特質,戲劇的本質即具備統整的意涵,不僅統整了各種藝術元素,同時在人文方面更統整了人類的知識、經驗、社會各要素。 表演藝術和戲劇的涵意與形式表演藝術是以發展自我的藝術潛

5、能為本位,借助藝術技巧為表現手法的人類心靈活動,在表演活動裡展露了作者內心的文化意識,而其創作必有內在的情感動機與本能反應,常於潛意識中反映在作品中。表演藝術的形式因人類智慧的多面性而呈現多種風貌,以戲劇形態表現的有默劇、啞劇、歌劇、舞劇、3偶劇、話劇、歌舞劇、假面劇、戲曲、地方小戲、皮影戲,此外,廣泛一點也可涵蓋說唱藝術中的相聲、數來寶、雙簧、口技、大鼓、快書、脫口秀、以及歌唱、舞蹈、音樂演奏等等以人為主体,在觀眾面前表演的藝術。戲劇的定義是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由人來表演故事,演員在虛構的情境裡假想自已是劇中人,演出一段故事,故而扮演和想像是戲劇活動中的兩個主要要素,如果捨棄劇場中幫助表演

6、的各種舞台技術的種種,回歸至最原始的表演形態,只有演員和觀眾面對面直接的交流的關係,那麼戲劇可以就是表演者即興地將某個理念用他的動作、聲音、想像力表現出來、創作出來。在表演時他必定先得理解人物,然後運用自已的情感經驗,再以他的身体、動作、語言表現出這個想像的角色,表演者可以在扮演中体會許多人與人,人與社會互動的處世道理。戲劇活動既是以人的扮演為主体的表演,人類的精神、情感和一個社會的人文思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戲劇的本質無非是表現人類的感情與各種思想活動、人與人際、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種種相互關係,它具有展現人文思維的價值,例如莎翁的李爾王悲劇中表現出兩個家族中親子間的人倫故事,本劇描寫了不孝子女

7、的忤逆,忘恩、奸臣的叛變犯上,對照了孝順三女兒的善良、天真,與忠臣的誠實剛正,李爾王性格上的弱點:剛愎、驕傲、昏庸、老眼昏花使他失去了寶座和權勢,淪為壞女兒眼中的廢物,老人的可憐、愚眛、衝動,與得勢者的傲慢、忘恩、負義形成明顯的對映,結局是良善者雖死猶生,令人嘆息,叛逆者最後難逃死罪的懲罰,悲劇的沈疼帶給觀眾憐憫和恐懼,感人的劇情令人流下眼淚,淨化了人們的情感,洗滌了人們的心靈,此乃淨化作用。此故事反映了人生賢肖智愚不同的人性優劣德性,亦展現社會的人情冷暖與現實殘酷。三公主考地利亞雖然兵敗被殺,但她高貴的情操、孝順的美德和賢淑的形象永遠活在世人心中,隨著此劇的永存而精神不朽。當兒童觀賞此劇後得

8、到的是故事的精神內涵與人文思想,無形中領悟了孝順行為標準與道德的典範,不啻學習上了一課人生的教育,欣賞或扮演此劇對於兒童人格的養成教育必然具有正面導向的。故而戲劇是整合了諸多藝術元素表現人類的原始情慾及想像力,以各種表演形式抒發人們內心的思維與創造力,尤其在國小階段,戲劇活動可以透過角色扮演及演出故事來訓練兒童的語言、肢体的表達力、想像力、組織力、情感敏感度、以及合作樂群的團隊精神。在創作的過程中兒童會主動地發現某個新4問題,思考一些觀念,關心某些議題、並尋求如何解決問題,當深入某種情境時,他們將會探索事物的細節與原因,在他們扮演角色時亦得設身處地的挖掘人物內心的思想和行為的動機,創作的過程中

9、學生不僅學到藝術表現的技巧,更激發學子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演完戲之後所体驗的人生哲理比起書本上的知識,父母的說教都更具有立竿見影的實質效用。戲劇是一門活的、立体的生活藝術,它是一種寓教育於娛樂,潛移默化、移風轉俗、陶冶人心的藝術,它用於教育上是最活潑、有趣、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兒童在做中學 學中想 、 想中做 ,培養一個身、心、靈健全的兒童。青少年透過藝術與人文裡包含的音樂、美術、工藝、戲劇、舞蹈等藝術教育,親身參與各種欣賞、創作、練習等教學活動,能夠認識各國藝術文化的歷史、人文,社會,感受各類藝術作品的審美經驗,体驗發展潛力,自我創作的快樂,進而理解藝術作品的文化意涵,社會背景、使之具備

10、了欣賞批評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力、同理心、溝通力、並能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係,進而培養出深厚的人文素養。故而表演藝術與音樂、視覺藝術在美學上是有密切的共通性,融合性,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共生体。教育戲劇與教育劇場之不同近年來有許多兒童劇團如九歌、魔奇、鞋子、如果、紫風車、一元布偶等劇團,都得到政府經費補助巡演各個國小校園,這種由大人演戲給小朋友觀賞的兒童劇,多半是具有教育意義,但仍以娛樂兒童為主要目的。它不能算是戲劇教育而是兒童劇場,對於九年一貫教改政策的推行確有推波助瀾的鼓勵與示範作用。美國早在 1925 年,西北大學任教的溫妮佛列德.瓦德女士(Winifred Ward)已將戲劇教學法施行於伊利

11、諾州.伊溫斯頓公立小學,1930 年左右出了一系列的創作性戲劇相關書籍,推動戲劇教育於校學課程,影響頗巨,至到了 50 年代美國已有九十二所大專院校提供創作性戲劇術的教學課程。1 瓦德女士所倡導的戲劇教學稱為創作性戲劇(Creative Dramatics) ,顧名思義是以誘導兒童身心發展、發揮創作力為目的戲劇表演,這種教學方法具有戲劇與劇場兩方面,兒童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以戲劇的扮演模式,即興式的對話或動作表演某種理念或故事,當創作性戲劇發展成熟、製作成一齣戲,配上道具、佈景、穿上戲服正式演出5時,就成為教育劇場,它是以促進兒童的人格成長為目標而非以娛樂為目的,一般來說應該是一種示範的性質。教

12、育戲劇(Drama in Education )是運用戲劇的扮演與模仿特性做即興表演的一種教學方法,以實現某種教學上之目的,主要是用來鼓勵學生學習與創作,其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故又稱之過程戲劇 。美國兒童戲劇教育家吉瑞汀.西克斯(Geraldine Brain Siks)教授說:過程,是一種兒童置身於所創作的戲劇裡表現自已的自然方式,如想像、扮演、即興的表演與說話。用此方法,這種自然的過程是具体化的並且擴及包含了創作時運用理解、形式、溝通、與評量的各種程序。2澳洲戲劇教育學者 Jennifer Simons 珍妮佛.西蒙說:戲劇教育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自覺自已的思考模式與感受過程,能與同學老

13、師合作,發展對特定議題的全面性認知。3教育劇場(Theatre in Education)則是注重戲劇與劇場結合的演出性,當然劇場的形式也包含戶外劇場, 常是由老師或專業人士帶領學生組成,選擇某一個主題以劇場的形式演出。英國戲劇教授 John William Somers 約翰.威廉.撒姆說:典型的教育劇場,通常會有一群專業的工作者,巡迴到各學校,與學生共同完成一項具教育性的計劃,計劃的元素之一就是演出。4演出並不是僅為了娛樂的目的,而是將教育性的議題或媒材運用在演出的場景中,而把學生帶入到戲中的情境中,使之暫時產生幻覺,不知不覺接受了計劃中的意涵。教育劇場在英國的起源早在 1950 年,第一

14、個教育劇場是在卡溫翠(Coventvy)的貝爾格勒 (Belgrade)劇場誕生. 5。其實在歐洲最早提出將教育融入戲劇的是德國的布萊希特,1930 年他編寫製作的 措施 、1931 年的馬哈哥尼 ,及廣播劇林登堡飛行記 ,皆被稱之為教育劇,他把劇本身視為一種教育,主張通過藝術達到教育目的,這些劇採用一種史詩的、敘述、辯証的演出形式,有時加入合唱隊、幻燈片、影片、標語等媒材輔助說明,他主張戲要與觀眾產生疏離的心理距離,以使觀眾在看戲時保持清明的理性來思考劇中的種種問題,在他的影響下,以後的劇作家和作曲家更企圖強調教育性,而不惜減弱娛樂性,他的理念影響了日後教育劇場的興起。當前台灣大學院校戲劇系

15、的發展目標與課程內容目前台灣設有戲劇系的大專院校計有:台灣大學、台灣藝術大學、台北藝術大學、文化大學四所大學,此外台灣大學與文化大學還有戲劇研究所,台灣藝6大也有表演藝術研究所,每年的培養的戲劇畢業生將近有兩百位可投入職場,而累積過去十數年來所培養的戲劇專業人士數量也著實可觀,據了解各校校友們的就業情形不一,有一部份人投身於影視傳播業,少數者活躍於專業劇場,投入高職影視學校當老師的也是不少,但是進入國中小教育界的卻是微乎其微,主因以往國中小沒有相關的科目需聘用戲劇系學生,畢業生亦未修教育學程不具備任教資格,無法進入國中小,還有不少人找不到合適專業工作只得轉行而流失了,所以應有不少人才是隱藏在社

16、會的角落裡從事非本科行業,在當前急需國中小表演藝術類教師的情況下,這些人是可以呼召加入國民教育的行列,以應國家的需要。戲劇系的教育目標是培養戲劇的編劇、導演、演員人才和從事劇場工作的燈光、音效、佈景、服裝、化粧的實務人才,此外舉凡劇場經營管理、戲劇製作、節目企劃、戲劇理論評論、研究的人才均在範圍之內。戲劇系所教的科目完全涵蓋了教育戲劇和教育劇場的範疇,大學所開列的課程從戲劇理論、戲劇史到編、導、演、技術各個部門的專業知識與技巧,以及戲劇的應用科目,都設計得一一俱全,總之課程開列相當豐富、完整,學生從設計理念到製作技巧都學習到了,並按各人興趣設計專攻某個方向,從無中生有的創作技巧,延伸到舞台上具体呈現的實務過程,每一種的課程都由淺到深,由初階接續至進階,端看學生自已如何以選修找到自已最喜歡、最受用的課來培養自已的專長。就以台藝大學戲劇系的課程為例,專業共同必修課開列有五十八個學分,另有九十個選修學分可供學生自由選擇,學生也可以跨系到其他系去選修相關性課程,如舞蹈、電視、電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