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经济.ppt.Convertor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454695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经济.ppt.Convertor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8章经济.ppt.Convertor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8章经济.ppt.Convertor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8章经济.ppt.Convertor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8章经济.ppt.Convertor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章经济.ppt.Convertor》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经济.ppt.Convertor(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经 济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提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主要通过政府计划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计划机制:计划指标 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特点:自觉性 事前性 宏观性计划经济的优点第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第二,实行公平分配原则 第三,能事先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计划经济的局限性:技术上不可行体制上有弊端计划经济的弊端第一,所有制形式单一,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

2、缺乏活力。第三,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四,平均主义严重,造成了“吃大锅饭”的局面,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市场机制:价格机制 供求机制 竞争机制特点:自发性 灵活性 事后性 微观性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市场经济的缺点不能解决宏观经济平衡问题竞争会引起垄断和两极分化对某些社会公益部门和非经济部门难以起到调节作用资源配置不合理结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前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但一直在探索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可能性虽然有所认识并试图改革,但由于观念问题,不可能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总的框架

3、第一步:认识价值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工作要重视价值规律第二个阶段:七八十年代以来第二步:1979 年 6 月,提出建立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并以计划调节为主的体制第三步:1981 年: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第四步:1984 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五步:1987 年: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第六步:1992 年: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第三个阶段:90 年代以来2003 年: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2007 年十七大: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一,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容第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4、,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第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般经济体制的框架市场企业政府自主独立负责公平充分有序宏观调控第一,独立的市场主体 企业第二,开放的市场体系 市场第三,有效的宏观调控 第四,健全的社会保障 政府第五,完备的经济法规两种市场经济体制的异同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则所有制基础不同生产目的不同分配制度不同宏观调控的优势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所有制基础: 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 分配原则: 以按劳分配为主要方式。 宏观调控: 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基本要素)培养合

5、格的市场主体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命脉。 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效率低下,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一、产权明晰产权归属关系清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二, 权责明确所有者与经营者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三,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经营。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第四,领导和管理科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就是相互联系

6、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二)市场体系社会主义 市场体系社会主义 市场体系的特征统一、开放“统一”:各类市场构成有机的市场整体,且市场管理、市场法规是统一的。 “开放”:实现国内市场间的融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衔接。社会主义 市场体系的特征竞争、有序“竞争”:倡导公平竞争,反对市场垄断。 “有序 ”:实现市场运行的规范化、法制化。建立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展,规范市场运行,实现宏观经济发展目标,而对整个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三)政府职能转变由直接管理为主间接管理为主;由微观管理为主宏观管理为主;由项目审批、分钱分物规划、 协调、服务、监督。

7、 调控层次调控目标调控形式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杠杆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政府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产业等经济政策引导和调整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法律手段宏观调控的手段法律手段是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经济的统称。行政手段是指通过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以行政方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方法。宏观调控的手段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一)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二)抑制通货膨胀费里德曼(三)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制定产业政策调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比例的平衡,以便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四.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失灵信息不完全决策不正确利益集团压力

8、政府官员腐化良政治理:政府职能通过法律得到明确和恰当的界定(制定并执行规则,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 )民主和透明的政府决策程序政府权力要受到法律的有效约束有效制止政府官员的腐败良好的社会信用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主体企业要守信政府更应守信(四)健全的法治基础法的内容符合基本或公认的正义法是至高无上的法律得到公正执行(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在宏调上,间接调节方式开始发挥主要作用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政府机构和职能转换步伐加快存在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社会信用严重缺损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存在

9、问题的原因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非经济因素对改革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有还有较大的惯性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第二节重点问题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外资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混合经济中的公 有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1.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2. 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上。3.承担了改革的成本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经济劳动者在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特点:分散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等。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

10、润为经营目的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特点:追求利润最大化、竞争意识强、决策灵活高效等。外资经济:中外合资中外资部分中外合作中外资部分外商独资性质: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学家董辅艿:“社会主义经济就像八宝饭,八宝饭里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就不是八宝饭,但糯米本身并不是八宝饭。八宝饭里有红枣、莲子等。没有红枣、莲子等东西单有糯米,那只是糯米饭。只有把糯米和红枣、莲子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导才是八宝饭。所以“如果只有公有制经济,而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就不会形成市场经济,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年份年份 国有经国有经 济济 集体经集体经 济济 非公有制非公有制 经济经济1978 56.0 43.0 1.

11、01995 41.0 44.0 15.01996 40.8 35.2 24.01997 42.0 33.8 24.2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上升,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并没有改变。所有制结构变化的理论依据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非公经济阶层的特点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群体是社会就业机会的创造者是一个关乎小康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群体是一个推动制度创新的群体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具有双重性改革开放后分配制度变迁过程(一)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1978 年-1987 年)配套理论:指出实现马克思按劳分配条件

12、不具备重新界定按劳分配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二)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1987 年十三大-1992 年十四大召开) 理论上:一是承认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二是确立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三是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其中包括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实践上:国企改革-收入与效益挂钩其他企业-按要素分配(三)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1992 年到 2002 年十六大召开前 理论:共同富裕- 明确分配体制改革目标和评判依据市场经济十五大明确按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具体化效率与公平(四)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和明确按要素分配的模式一.明确了劳动、

13、资本、技术和管理是基本的生产要素,二.明确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三.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做出了清晰的回答 对公平与效率的认识过程十三大 :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十四大以来: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十六大:初次重效率,再分配重公平十七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按经营收入分配按要素分配按社会保障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劳动存在重大差别,劳动是谋生的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会,劳动者的收入不仅取决于个人还取决于企业标

14、准只能在企业内部统一实现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他分配方式个体劳动收入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人的劳动物质生产条件生产要素当前我国分配状况首先,从绝对水平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排在了世界前列其次,从分布结构看,收入差距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的各主要方面最后,从发展速度看,我国居民收入由世界上最平均的一个国家之一,变成世界上差距最大的国家只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为国际所罕见20 年翻了一番 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体制不完善 地域差别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非法收入如何看待?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 有好处收入差距关键是穷人太穷 怎样防止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一是要加快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是要积极扩大就业

15、 三是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当前需要解决几个突出问题1.初次分配不太合理改革不到位行业垄断改革开放程度不同居民收入分配比例低2.二次分配缺乏力度与公平高收入者税收调节机制不健全;“偷、漏、逃、抗税”严重,对非法收入处罚乏力; 低收入群体有效保障基础薄弱,难以得到有效援助 3.第三次分配格局没有形成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慈善机构 100 多家,但所掌握的总额还不到 GDP 的 0.5%,而美国每年捐赠的慈善公益资金高达 GDP 的 9% 十七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强调两次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关系2.提高两个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二.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适应以公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