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营养学课件 不同人群营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4535059 上传时间:2018-12-2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营养学课件 不同人群营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大学营养学课件 不同人群营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大学营养学课件 不同人群营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大学营养学课件 不同人群营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大学营养学课件 不同人群营养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营养学课件 不同人群营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营养学课件 不同人群营养(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特殊人群的营养,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老年 孕妇、乳母,第一节 婴幼儿营养,第三节 婴幼儿营养,一、婴儿生长发育特点 婴儿期出生-满1周岁前 1母体母体外的过渡期 完全依赖母乳营养依赖母乳外食物营养过渡期 2一生中生长发育的1th高峰期12月龄时,W为出生时的3倍,H为1.5倍,3出生后头6m脑细胞数目持续6月龄时脑重为出生时的2倍(600-700g) 后6m脑细胞体积、树突增多和延长,神经髓鞘形成并进一步发育1yr时脑重(900-1000g)接近成人的2/3 4婴儿消化器官幼稚,功能不完善不适当的喂养易致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二、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母乳 初乳产后5d内

2、过渡乳6-14d内 成熟乳15d-15m内,(一)母乳优点(乳母营养正常时) 1营养素齐全全面满足婴儿在出生后4-6m内的生长发育需要 (1)含优质Pro 乳白蛋白酪蛋白=8 2 乳白蛋白(lactoalbumin,EAA构成与婴儿基本一致)胃内形成较稀软凝乳易消化吸收利用 含有较多牛磺酸满足婴儿脑组织发育需要,(一)母乳优点,(2)含丰富EFA Fat含量4g/100ml(PUFA为主)脂肪酶乳化Fat细小颗粒易消化吸收 EFA有亚油酸( linoleic acid ,LA)、-亚麻酸(- linolenic acid ALA)预防婴儿湿疹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

3、)、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DHA)满足脑部、视网膜发育需要,(3)含丰富乳糖 乳糖7% (4)钙、其它矿物质 钙:34mg/100ml钙、磷比例适宜 其它矿物质齐全可满足需要(铁仅够4-6个月) (5)Vit 可满足婴儿头6个月的需要 Vit D难通过乳腺婴儿2-4w后补Vit D/晒太阳,2免疫物质丰富母乳喂养儿抗感染能力 婴儿免疫系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1)特异性免疫物质 母乳喂养儿 腹泻患病率25% 非母乳喂养儿 腹泻患病率73% 母乳喂养儿 肠道致病性埃希氏菌、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远少于非母乳喂养儿,(2)非特异性免疫物质 吞噬细胞(占母乳细胞的30%

4、)有效吞噬、杀灭G+细菌 乳铁蛋白有效抑制需铁细菌(大肠埃希氏菌、链球菌等) 双歧杆菌因子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功能见前,并促进分泌型IgA产生、健全肠道粘膜有效抵御病菌、病毒侵袭 其它还有溶菌酶(0.1g/ml成熟乳)、乳过氧化氢酶、补体因子C3等,3哺乳行为增进母子情感交流促进婴儿智力 4. 母乳卫生、无菌,经济、方便,温度适宜,新鲜不变质,(二)有关母乳的几个具体问题 1及早开奶 (1)早期吸吮尽早泌乳 (2)吸吮到更多初乳 (3)利于子宫收缩稳定产妇情绪 2按需哺乳 白天5-10次 晚上2-3次,(二)几个具体问题,3断奶过渡期(母乳 食物 ) (1)通常4-6m开始,原因: 4-6月,母乳

5、量不变,不能满足 婴儿消化系统协调性逐渐成熟+消化酶逐渐活跃母乳+其它食物持续6-8m或更长 (2)断奶过渡期营养 早于4m添加其它食物 婴儿肠道感染机率 食物添加顺序先单纯后复杂、先液体后固体 铁丰富/强化食物为第一个断奶食物 配方奶(含Pro、钙及其它丰富营养素)作为补充 可咀嚼食物6-8月龄以上婴儿促进牙齿萌出 1yr前避免含盐量高/调味品多食物适应肾溶质负荷,(3)断奶食物及添加,三、婴儿配方奶粉 (一)基本要求 参照母乳营养素含量和组成模式调配牛奶 1脱盐乳清蛋白粉乳清蛋白酪蛋白=82 2与母乳同型的活性顺式亚油酸,适当-亚麻酸 3-与-乳糖按46添加7% 4脱去部分Ca、P、Na盐

6、,将K/Na2.5-3.0、Ca/P2 5强化Vit A、D、适量其它Vit 6强化其它牛磺酸、核酸、肉碱等 7大豆蛋白添加避免对牛奶过敏,(二)使用 混合喂养:哺乳+奶粉,替代1-2次/d 人工喂养:6个月 选蛋白质 18,辅食添加,四、幼儿营养与膳食 (一)幼儿期生长发育与营养需要 1W2kg/yr, H11-13cm/1th yr,8-9cm/2th yr 2胃容量200ml300ml,消化酶分泌及蠕动能力仍然较成人差 3牙齿数目有限,(二)幼儿期的膳食 1.从奶类为主谷类为主,乳类为辅的混合膳食 2.奶类、蛋、鱼、禽、肉、蔬菜、水果为辅 3.烹调方法与成人有区别 主食(软饭、馒头、面包

7、等)交替使用;易咀嚼、吞咽、消化;清蒸、切煮,不宜添加味精等调味品。 4.膳食制度要合理安排 每日45餐(除三顿正餐外,可增加12次点心), 进餐应有规律 早餐占能量25%;午餐占能量35%; 晚餐占能量30%35%;零食或点心5%10% 睡前忌甜食,预防龋齿,第二节 学龄前、学龄与青少年营养,第四节学龄前-青少年营养,一、学龄前儿童营养(3-6岁) (一)生理及营养特点 1H、W稳步,神经分化基本完成脑细胞体积及神经纤维髓鞘化仍在进行 2咀嚼、消化能力仍有限 3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尚未形成 4主要营养问题 易出现饮食无规律,偏食,零食,铁、锌及维生素A缺乏 农村:蛋白质、热能摄取不足 城市:

8、肥胖(脂肪摄入过多或运动减少),(二)膳食 一定量牛奶或相应的奶制品,适量的肉、禽、鱼、 蛋、豆类及豆制品 提供优质蛋白 新鲜蔬果和水果 提供无机盐、维生素 每周一次肝或血,海产品,谷类150-200g/d 不宜吃高糖、高脂膳食,预防龋齿和避免肥胖 烹调普通米饭、面条及糕点,避免油炸、质硬或刺激性强的食品 注意食物多样化及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二、学龄儿童营养(6-12岁) (一)生理及营养特点 1H、W稳步, 2青春期生殖系统发育(10yr开始,女12yr月经初潮,男13-14yr首次遗精) 3主要营养问题 营养问题:缺铁性贫血、维生素A及B族缺乏、锌缺乏,由于看电视时间过长,体力

9、活动减少及饮食不平衡,导致超重和肥胖,(二)膳食 合理食用各类食物,取得平衡膳食。 吃好早餐,占全日量1/3。 吃粗细搭配的多种食物 至少300ml/d牛奶 12个鸡蛋 动物性食物100150g 谷类及豆类300500g , 少吃零食, 饮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多运动。,三、青少年营养(12-18岁) (一)生理特点 青春期开始(女性早于男性),第2个生长高 峰,体格发育速度加快。 生殖系统发育迅速,第二性征逐步出现。 活动量大,学习负担重,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均超过成年人成人,(二)营养需要 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约为总能量供给的25%30% 对蛋白质需要量大大增加,用于合成自身蛋白质 长高,需储

10、备大量钙 女性,出现月经,铁丢失增加,铁不足,引起缺铁性贫血 故,青少年的营养需要稍高于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三)青少年膳食 1. 多吃谷类,供给充足能量:400-500g 粗加工杂粮、豆类 2. 保证足量的鱼、禽、肉、蛋、奶、豆类和新鲜蔬菜水果 满足优质蛋白质供应(50%以上),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 3. 平衡膳食,鼓励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减肥 :体内新陈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严重者出现低血钾、血糖,甚至厌食导致死亡。 应引导:合理控制饮食,少吃高能量(肥肉、糖果、油炸食品),多运动,能量平衡,以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第三节 老年人营养,第五节 老年营养,2000年 我国60岁 10% 1

11、.3亿 人口老龄。 合理营养有助于延缓衰老、预防疾病,也避免营养不良或过剩,一、生理代谢特点(降) 1.消化系统功能减退 牙齿脱落 咀嚼 由于味蕾、舌乳头、神经末梢改变 味觉嗅觉 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等 营养物质生物利用 ,胃肠蠕动慢,排空长 发酵、胀气 因食物消化不全,粪便通过肠道时间长,水分吸收, 便秘 胆汁分泌 脂肪消化 2.代谢功能降低 随年龄而降低,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细胞功能下降,3.体成分改变:脂肪、瘦体重、脂肪向心性分布 表现:细胞量肌肉萎缩 体水分主要细胞内液减少 骨矿物质骨质疏松、钙尤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不足更加明显(表现为骨痛、身高缩短、驼背、易骨折) 4.体内氧化损伤加重 人体

12、组织的氧化反应可产生自由基,其对细胞的损害主要损害细胞膜,形成脂质过氧化产物,主要有丙二醛、脂褐素(皮肤老年斑)。 自由基可使酶蛋白质变性 酶活性丧失 脂褐素堆积内脏、皮肤,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 5.免疫功能降低 胸腺萎缩,T淋巴细胞,易患各种疾病,二、老年期的营养需要 1.能量: 基础代谢 体力活动 脂肪比例 以体重来衡量,根据活动量来调整 保持理想体重 2.蛋白质: 分解 合成 蛋白质吸收利用,出现负氮平衡 肝肾功能,过多的蛋白质增加肝肾负担 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质优量足,且以维持氮平衡为原则。 摄入量12-14%能量,选择优质蛋白(动物及豆类) 动物性不宜多,会增加脂肪,对能量需求随年

13、龄而减少,3.脂肪 胆汁、脂酶活性 脂肪消化能力 摄入不宜多 20-30能量,以富含多不饱和植物油为主,限制动物 脂肪摄入。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比 6-8 、10、 8-10 4.碳水化合物 胰岛素分泌 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 糖耐量 55-65 降低糖和甜食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防止便秘。,血糖;血糖脂肪,引起肥胖、高脂血症,5.矿物质 (1)钙 胃肠功能 胃酸分泌 活性维生素D AI 1000mg/d,过多(高钙血症、肾结石、内脏钙化) (2)铁 吸收能力造血功能(贫血) AI 15mg/d 但铁摄入过多,对健康同样有害,钙吸收能力下降 20 骨质疏松,妇女妊娠 哺乳

14、终止,胎儿生长发育、乳汁分泌 自身营养需求,第四节 孕妇营养,第一节 孕妇营养,一、妊娠期生理特点 1.内分泌 :激素分泌改变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安胎 (2)人绒毛膜生长素(HCS)-“妊娠期的生长素” (3)雌激素:雌酮、雌二醇、雌三醇 (4)孕酮:孕激素 2.代谢改变:合成代谢增加, 基础代谢 早期略 ,中晚期,3.消化系统功能改变 消化液分泌,胃肠蠕动 ,常出现胃肠胀气 及便秘。 由于胃肠蠕动 -易出现妊娠反应(早期) (恶心、呕吐、反酸、便秘等) 但对钙、铁、维生素B12及叶酸等的吸收能力 4. 肾脏负担加重 妊娠期孕妇需排出自身及胎儿的代谢废物,因此肾脏负担加重,肾

15、小球滤过能力增强,尿中可出现葡萄糖 、氨基酸及水溶维生素。,5.水代谢与血容量增加 妊娠过程中母体含水量约增加7L, 血容量增加40,出现血液稀释; 血液成分:红细胞、血红蛋白 生理性贫血 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主要) 6.体重增长 妊娠期一般增长10 -12.5kg,早期少,中晚期多 (350-400g/周) 妊娠产物:胎儿、胎盘、羊水 母体组织:血液、细胞外液、子宫、乳腺及脂肪贮存,二、妊娠期的营养需要 胎体生长发育所需全部来自母体 1. 能量:以平衡为原则,定期测体重来评价摄入是否适宜 2. 蛋白质:主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其次为母体 保质保量,优质动物蛋白及豆类摄入至少1/3以上 3. 矿物质:妊娠期对矿物质的需要量增加,易缺乏的矿物质主要有钙、铁、锌、碘等。 按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期需要量供给。 4. 维生素:妊娠期对VA、VD、B族维生素和VC的需要量都增加,按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期需要量供给。,三、妊娠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体的影响 (一)母体 1.营养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占主要 巨幼红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12 患病低 常见 罕见 特点:世界51%中国35% 农村城市 妊末期最高 原因:摄入不足 植物性食物膳食铁利用率差 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