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一课时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453367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一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一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一课时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年级 初中二年级 学科 物理 教学方法 实验法教师 毛淼 单位 罗田县匡河镇中心校课题名称 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 1 节 光的直线传播第一课时教案学情分析本节是光学的入门课,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学生对光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已经具备一些观察,设计实验的能力。但是光线很抽象,还要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 。 在掌握。还有学生对直尺和铅笔做图存在问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什么事光源,知道什么情况下光沿直线传播。 2懂得设计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3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人耳是接收声音的感觉器官,我们在上一章已经学习了有关声的一些知识。我们知道眼睛是接收光的感觉器官,那么人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学生认真思考。 教师: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学习有关光的相关知识。 板书: 第二章:光现象 二、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光源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光源力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学生认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这些物体都能够发光。 教师:这些物体都能自己发光,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光源。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并对所找出的光源进行归类。 (学生可能将光源分为热光源和

3、冷光源,也可能分为自然光源和人 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归纳光是如何传播的 1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问题 1: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怎样传播的? 问题 2:晚上手电筒和探照灯发出的光束是怎样传播的? 问题 3:在电影院中可以看到放映机射向银幕的传播径迹是怎样的? 学生认真回忆上述现象,并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后指出:是不是光在传播时都一定沿直线呢?或者说光在什么时候沿直线传播呢? 2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光是如何传播的 演示 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用激光笔发出一束光,沿着光的传播路径吐一口香烟,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

4、路径。 (注意:实验结束应该立即熄灭香烟,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 演示 2:光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装置:找一水槽,装上水,在水槽中立上一平面镜(平面镜背面面对学生) ,沿着平面镜背面向水中射入激光(应该垂直如射,以免造成光不沿直线传播的错误认识)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演示 3:光在透明固体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装置:将玻璃紧造成一白色硬纸板上,用激光笔发出的光沿着白屏射入玻璃。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上述实验现象,总结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积极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向学生介绍光线 教师:通过前面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光的传播路

5、径一般是直的。怎样在纸上表示光的传播情况呢?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回答给予合理评价后指出: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引导学生学习画光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指导。 (注:此处应该适时向学生介绍理想模型法) 四、引导学生从“针孔照相机”出发,学习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引导学生展示课前制作的针孔照相机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给予积极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 教师: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通过“针孔照相机”能够看到其他物体呢?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针孔照相机”的原理。 教师: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通过“针孔照相机”能

6、够看到其他物体呢?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针孔照相机”的原理。 教师板演针孔照相机的成相原理后指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小孔成像。 2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学生认真讨论,找出生活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积极的评价,以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良好态度。 教师适当补充以下实例以充实学生的感性认识。 (1)准直 活动:如何把三个矿泉水瓶排成一直线? 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实例。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合理评价,后引导学生看课本图 21-3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补充:木匠检查木条刨得直不直,排队看齐,栽树看树是不是在同一行等等

7、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 (2)影子的形成 教师具体解释影子的形成:影子的形成是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其后面形成的阴暗区域。 (3 )日食、月食的形成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矿泉水瓶模拟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并讨论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形成。 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正确引导。 教师具体解释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五、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学生光速 教师:打雷时,电闪雷鸣,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呢还是先听到雷声?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 教师: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光的传播速度比声的传播速度快。 教师: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在物理学中用字母 c 表示。光在直空中 1s 能传播 299 782 000m,也就是说,真空中的光速为 c=298792108m/s 教师: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小。在计算中我们往往把真空或空气中的光导师评议: 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