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蔬菜病害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6453340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豆科蔬菜病害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豆科蔬菜病害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豆科蔬菜病害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豆科蔬菜病害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豆科蔬菜病害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豆科蔬菜病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豆科蔬菜病害(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豆科蔬菜病害,豆科锈病 (Bean rust),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防治措施,锈病是菜豆、豇豆、豌豆、小豆等多种豆科蔬菜上的重要病害,特别是在菜豆等危害严重,常造成叶片提前脱落、果荚锈迹斑斑,品质变劣。,症状,叶片上初生很小的黄白色斑点,后逐渐扩大,呈现黄褐色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其外围常有黄晕。,症状,发病后期或寄主接近衰老时,夏孢子堆转变为黑色的冬孢子堆,或者在叶片上长出冬孢子堆。,2.病 原,豆类锈病由担子菌门单孢锈菌属真菌侵染所致,其病原菌分别属于: 1.菜豆锈病菌为疣顶单胞锈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 2.豇豆锈病为豇豆单胞锈

2、菌(Uromyces vignaesinensis ); 3.蚕豆锈病菌为蚕豆单孢锈菌( Uromyces fabae); 4.豌豆锈病菌为豌豆单孢锈菌(Uromyces pisi); 豆类锈菌除豌豆锈菌是转主寄生外,其它三种都是单主寄生的长型锈菌,有生理专化型。 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世界各地已经报道有近200个锈菌生理小种,我国记载有8个菜豆生理小种。,3.侵染循环,在寒热差别明显的北方地区,它以冬孢子的形态随同病株残体落入土中越冬。条件适合,首先萌芽、产生菌丝及生成小孢子,这些小孢子接触寄主后进行侵染,成为田间的初侵染源。温暖的南方地区,夏孢子可直接越冬。在田间一次次重复再侵染主

3、要是依靠夏孢子。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寄主的气孔中侵入,通过体内生长发育,成为夏孢子堆。夏孢子堆成熟后,又激发出夏孢子,借气流继续传播。天气变冷,又变成冬孢子子进行越冬。,病 害 循 环,病残体,担孢子,气流传播,气孔侵入,夏孢子,再侵染,环境条件不适宜,健康植株,发病植株,冬孢子(堆),初侵染,4.发病条件,诱发豆类锈病的主要因素是高温和高湿。寄主表皮上的水滴是锈病菌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故早晚重露、多雾最易诱发本病。适温高湿是影响豆类发病的主要因素,气温20-27,相对湿度95%以上。此外,种植地低洼和排水不良或种植过密、通风不良等发病也重。品种抗病性有差异,菜豆矮生种较抗病,蔓生种易感

4、病。,5、防治措施,)选育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差别大,在菜豆蔓生品种中又以细花品种较抗病,大、中花品种较感病,矮生品种抗性强些;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锈病菌存在生理分化,注意品种搭配施用,以及生理小种监测。菜豆抗病品种:穗园8号、中黄4号、中黄2号、九丰3号等。)消毁病残体: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加强栽培管理 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控制氮肥的使用,多施一些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要及时清除田中的病残体,减少病菌的来源。 4) 药剂保护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常用药剂及浓度有:萎锈灵可湿性粉剂倍液;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

5、等均有效。每隔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在喷药时,叶片的正反面都要喷到,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菜豆细菌性疫病 (Bean bacterial common blight),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防治措施,症状,幼苗染病可使子叶和幼茎出现红褐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幼苗干枯;成株期多从中下部叶片先染病,由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内扩展形成不规则形的褐色大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叶可很快枯死;病斑密集连片时整叶扭曲畸形或枯死,最后病叶碎裂。,症状,茎部染病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短条斑,严重的亦可使茎蔓枯干,状似火熏烤过,绕蔓一圈后,病部以上茎蔓枯萎;豆荚染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的褐色病斑

6、,所结籽粒不饱满。,病原,薄壁菌门、黄单胞杆菌属、地毯草黄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生长适温2832,致死温度50,pH5.78.4,最适pH7.3。,病 害 循 环,病菌主要在种子内、外部越冬,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风雨、灌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从水孔、气孔或伤口侵入。潜育期 25天,发 病 条 件,1、气候条件2432温度范围内,叶上存有水湿时最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此病发生。台风雨后病害加剧。但超过36时受到抑制,38时停止发展。 2、栽培管理,防 治 措 施,1、选用抗病品种和种子消毒 2、加强栽培管理3、药剂防治,菜豆枯萎病 (Bean Fusarium wilt),症状

7、,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防治措施,症状,病茎维管束变褐色至暗褐色从花期显现病症,病株下部叶片先变黄,后全部枯死,脱落。病株根发育不良,根部变色,皮层腐烂,以致引起根腐,侧根少,易拔起。结荚减少,豆荚背部及腹缝合线变黄褐色。,菜豆根腐病,菜豆根腐病一般在播后苗期至初花期就可能发生。主要为害根部和茎基部。被害处开始产生水浸状红褐色斑,后来变为暗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叶片变黄,由下往上发展,但叶片不脱落。主根被害腐烂或坏死,侧根少,植株矮化,容易拔出。严重时,植株萎蔫枯死。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株茎基部常生有粉红色霉状物。,根腐病病部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但不向地上部发展,而枯萎病维管束变色是向上发

8、展的,即地上茎部维管束也变成褐色或黑褐色。,病原,半知菌类、镰孢霉属、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 根腐病:菜豆腐皮镰孢真菌,病原,枯萎病菌在2030生长较好,最适温度24-28;根腐病菌2932相对湿度80%以上,特别是在土壤含水量高时有利于病菌传播和侵入。,病 害 循 环(枯萎),越冬形态: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越冬场所:病残体、土壤和带菌肥料、种子传播途径:灌溉水、雨水、农具、土壤、肥料或昆虫等传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主要途径。侵入途径:根毛顶端、伤口,病 害 循 环(根腐),病菌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0年左右。传播途径:灌溉水、雨水、农具、土壤、肥料等传播。侵入途径:根毛顶

9、端、伤口 土壤湿度大,灌水多,利于该病发展;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发病较重。,发病条件,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品种,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病原菌具有生理小种分化现象,而不同的生理小种有不同的致病能力和寄主范围。所以,选育和推广抗病的蔬菜品种成为可能,这是抵抗和减轻病害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措施。(2)种子消毒,(3)加强栽培管理 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枯萎病病菌以真菌的菌丝体、厚坦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可在病残体中营57年腐生生活。因此,应该在已发病的土地上实行25年轮作换茬种植,或水旱轮作效果更优。 同时,种植前要彻底清除、烧毁病残株,不用病株沤肥,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农事操作尽

10、量减少蔬菜植株伤口,改善排灌条件,从多方面避开菌源。(4)药剂防治 (5)及时清理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大豆线虫病,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防治措施,症状,大豆线虫病主要有胞囊线虫和根结线虫病两种,胞囊线虫多分布于北方,根结线虫多分布于南方。植株瘦弱、矮化,似营养不良,胞囊线虫为害在须根上附有许多细小黄色颗粒(雌线虫) 变褐色 脱落。根结线虫为害,根部肿大,形成大小不同瘤状根结,根结上部形成短支根或密集的须根。,病原,大豆胞囊线虫为垫刃日异皮线虫,雄虫线性、雌虫梨形,雌虫死后体壁增厚为胞囊,内含200 300粒卵抗逆性强,目前发现7种生理小种。 根结线虫为根结线虫属,形态与胞囊线虫

11、相近,但不形成胞囊,也有生理小种分化。,影响因子中,以土温和土质较为重要,土温小于10不能发育,31以上幼虫开始衰退。5cm土温23.3 时完成一代需24天,17.8 时需41天。沙性土壤更适合线虫生存和发育。,病 害 循 环,发生规律,大豆线虫病轮作地发病轻,连作地发病重;通气良好的砂壤土、砂土、或干旱瘠薄的土壤有利于线虫生长发育;氧气不足的黏重土壤,线虫死亡率高;使土壤中线虫数量急剧下降的有效措施就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这是因为禾谷类作物的根能分泌刺激线虫卵孵化的物质,使幼虫从胞囊中孵化后找不到寄主而死亡。,1、农业防治2、药剂防治,防 治 措 施,农业防治,种植抗、耐病品种,利用耐病品种可

12、增产10%15%,但耐病品种只能减轻当年受害的程度,而不能减少土壤中胞囊数量;轮作是防治线虫病重要措施,一般轮作要在3年以上,轮作年限越长,效果越好,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等非寄主作物轮作防病效果好,轮作制中加入一季诱捕作物如绿肥作物或抗病品种等,可减少轮作年限提高防病效果;提高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料或喷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可以减轻线虫危害;适当灌水,在高温干早的年份要注意适当灌水,效果会更加明显。,“诱捕作物”,如果种植线虫能侵染而不能繁殖的作物,如豌豆、菜豆、三叶草等,可以促使线虫的卵孵化,但不能增加后期胞囊的数量,这类植物比种植其他非寄主作物或休闲更有效,往往称这类作物为“

13、诱捕作物”,药剂防治,苗床处理用DD混剂,二溴氯丙烷在播23周施于土层1525cm,然后压实,以熏蒸方式杀虫。另外,用15%涕灭威或27%益收宝颗粒剂或呋喃丹进行穴或沟施。,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疫霉根腐病是重要的检疫性病害,是危害大豆的严重病害之一。,症状,发病时间 :整个生育期危害部位:主要是根系症状特点: 苗前 烂种 ,烂芽 出苗差 . 幼苗 根腐或茎腐,造成幼苗萎蔫或死亡。 . 成株期 叶由下向上变黄,萎焉,根系变褐腐烂, 可沿主茎向上扩展,形成凹陷条斑 .,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在我国,能够引起大豆根腐症状的病菌有四种,分别属于镰刀菌、丝核菌、腐霉和疫霉。,首先从发生

14、地看,镰刀菌、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发生很普遍。东北地区、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都有发生。腐霉主要发生在东北及黄淮海豆区。疫霉根腐仅发生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另外,土壤潮湿或有积水的地块容易发病,尤其是腐霉和疫霉引起的根腐病。,从发生时间上看,腐霉根腐主要发生在出苗期和苗期,造成萎蔫、猝倒和死苗。镰刀菌、丝核菌和疫霉菌也主要为害豆苗,但遇到适宜的条件也可以发生在大豆分枝期或更晚些。,从为害症状上看,腐霉和疫霉所致病斑初期水渍状,侵染后迅速发生腐烂。镰刀菌引起幼苗的根及茎基部褐色或红褐色病斑。有的仅造成部分根系坏死,延缓植株生长并提早落叶。丝核菌引起的苗立枯和茎、荚病斑表面都缠绕白色菌丝,后期生出褐色

15、米粒大小的菌核。,疫霉根腐与丝核、 腐霉根腐的区别,疫霉根腐发病时近地面茎杆上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下扩展,向上时可扩展到下部分枝的枝节处,向下扩展到根部,维管束变褐25C以上发展很快,成行成片发病,暴死.,丝核.腐霉根腐发病时茎基部呈暗褐色或浅褐色,后绕茎基或根茎扩展,致皮层腐烂,病部一般限于皮层,不侵入维管束病情发展慢,病原特征,病菌属霜霉目 腐霉科,疫霉属,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Gerdemann,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囊,大豆疫霉-雄器和藏卵器,雄器侧生,偶有穿雄生。藏卵器壁薄,球形至扁球形。卵孢子球形。,大豆疫霉菌:有性器官,大豆疫霉-卵孢子,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该病初侵染源。带菌土壤和病残体无论是在当年还是越冬后都可有效地传播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和传播途径 土壤或病残体中的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吸附在大豆根、茎以后,先形成休止孢子,后萌发侵入,产生菌丝在寄主细胞间蔓延,形成球状或指状吸器汲取营养,同时还可形成大量卵孢子。土壤温度也是影响此病害的重要因素,温度高于35时,植株很少出现症状。 湿度高或多雨天气、土壤粘重,易发病。重茬地发病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