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科学分册汇编(八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452128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中考科学分册汇编(八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年中考科学分册汇编(八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年中考科学分册汇编(八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1年中考科学分册汇编(八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1年中考科学分册汇编(八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中考科学分册汇编(八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中考科学分册汇编(八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浙江省 2011 年中考科学分类汇编八年级上册第 1 章 生活中的水第一节 水在哪里(杭州卷)14.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D(金丽卷)21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 水。 21海洋(或“海”) 第二节 水的组成第三节 水的密度(衢州卷)18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0、1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 米 3)水 1 0103 冰 0 9103水银 13610 3 干松木 0 41

2、03酒精 0 8103 铜 8 9103煤油 0 8103 铝 2 7103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D第四节 水的压强(杭州卷)12.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 F1,压强为 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 F2,压强为 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1 F2 C. P1P 2 D. P1P 2C(义乌卷)4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p 甲 和 p 乙 ,则 Ap 甲 p 乙 Bp 甲 p 乙 C p 甲

3、p 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B(义乌卷)37为了参加义乌市中学生承重塔制作比赛,某校甲 乙 第 4 题图 第 2 页进行了选拔。丁丁同学用横截面积为 0.06 厘米 2 的均匀竹签等材料制成了一个质量为 60 克、高为 50 厘米的三棱柱形承重塔。 , (总共只有 3 根竹签与地面接触, g 取 10 牛/ 千克) 求:(2)放上该物体后承重塔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 24-106./)+3(=克克SFP 1 分=1.7106帕 分(嘉舟卷)6把吹胀的气球压在一根大头针上,稍一用力气球就被刺破,而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它压在大量的大头针上,气球却安然无恙(如图所示) 。这是因为A气球受到的压力减

4、小了 B气球的受力面积增大了 C气球受到的压强增大了 D压力对气球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了B(金丽卷)10小朱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实验,获得下表数据: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朱研究的问题是A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体积的关系C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D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D(绍兴卷)9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D.探究的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9.C 第五节 水

5、的浮力(杭州卷)20如右图所示,一船在某水域作业时,将装满金属工具的大铁箱用绳子悬放入水。第一次放,因水太深,铁箱没触碰到水底,此时船的吃水线在 A 处。换个地方第二次再放,铁箱才接触到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箱在船上时,船的吃水线在 A 处下方B.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仍在 A 处C.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 A 处之下D.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 A 处之上C序号 液体 深度/厘米 橡皮膜朝向 压强计液面高度差/厘米1 水 5 朝上 4.82 酒精 5 朝上 3.8 第 3 页(杭州卷)35. (6 分)一个均匀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以根 据物体的密度 1 与液体密

6、度 2 之间的关系,对物体的浮沉作出判断,请利 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推导出这些关系。 (推导中要求写出依据)35.推导: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浮力 F 浮 和重力 G 物如果,F 浮 G 物 ,即: 2gV 排 1gV 物 又V 排 =V 物 2 1 时物体上浮如果,F 浮 G 物 ,即: 2gV 排 1gV 物 又V 排 =V 物 2 1 时物体下沉如果,F 浮 =G 物 ,即: 2gV 排 = 1gV 物 又V 排 =V 物 2 = 1 时物体悬浮或在水中匀速运动(义乌卷)25如图甲所示,实心物体 A 所受的重力为 牛,方向是 。把物体 A 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物 体

7、 A 的体积是 米 3。 (g 取 10 牛/千克) 25. 3(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 竖直向下 210 -4(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温州卷)17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不正确的是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 的浮力越大D(湖州卷)22元宵佳节,湖城许多人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1 )孔明灯上升时,灯罩内的气体密度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 灯罩外的空气密度。22 ( 1)小于(湖州卷)25如图为某中学生发明的验磁器,其制作方法是将小磁针穿

8、 过泡沫塑料,调整泡沫塑料的体积与位置使小磁针水平悬浮在水中。(1 )小磁针和泡沫塑料悬浮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它们所受的重力。25 ( 1)等于 (湖州卷)36为了激发人们对废物再利用的意识,关注海洋生态健康, 探险家大卫罗斯柴尔德乘“普拉斯提基号”帆船横渡太平洋。该船的建造使 用了大约 1.25 万个充满 CO2 的废弃塑料瓶(如图) 。第 25 题图乙甲第 22 题图第 25 题图NN SS 第 36 题图 第 4 页(1 )此次航行表明,废弃物可以成为有价值的资源,同时避免废弃物污染海洋。使用过的矿泉水瓶属于 (选填“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

9、) 。(2 )为了防止塑料瓶碰撞变瘪,船员在每个塑料瓶中添加干冰(固态 CO2) ,干冰吸热会转变为 CO2气体,这利用了干冰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 。(3 )若该船排开海水的体积为 20 米 3,求该船受到的浮力。 (海水密度:1.0310 3 千克/ 米 3)36 ( 1)可回收垃圾(2 分) (2 )物理性质(2 分)(3 )受到的浮力为F 浮 = 海水 gV 排 =1.03103 千克 /米 310 牛/ 千克20 米 3 =2.06105 牛(3 分)答:该船受到的浮力为 2.06105 牛。(嘉舟卷)25乌镇的许多民居都依水而建,游客乘船游览别有情 趣。爱动脑的小

10、华观察右图景色后写出下面两条科学知识,请你帮助填 写完整。(1 )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 、 “等于”或“小 于” )受到的重力。25 (1)等 于 (绍兴卷)25小敏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实验(所用弹簧秤的单位是牛),先后用弹簧秤测物块在空气中和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的重。(1)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是_牛;(2)物块浸入溢水杯前后,杯底受到水的压强_(选填“变小” 、 “不变”或“变大”)。 +25(1)2 (2)不变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七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义乌卷)24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1 ) 20时,甲物质溶解度 (选填“大于”

11、、 “等于”或“小于” )乙物质溶解度。(2 ) 40时,将 80g 甲物质放入 100 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克。24.(1)等于 (2)160 (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义乌卷)29实验室要配制 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硝酸钾溶液。(第 25 题图) 第 5 页(1)配制溶液需完成计算、称量、 三个步骤。(2)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选项有哪些? A硝酸钾中有杂质 B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配制完成后移取液 体时有部分溅出29. (1)溶解(2)AC (漏选得 1 分,错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宁波卷)23如图所示为 A、

12、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30时,A 的溶解度 (填“大于” 、 “小于 ”。或“等于”)B 的溶解度;(2)20时,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 A 溶液 100g,需要 A g,配制时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附砝码) 、100mL 量筒、滴管、烧杯和 。 23 (1)小于 (2)5 玻璃棒(衢州卷)15如图所示为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A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 1时,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C t2时,a、b 的溶解度相同,均为 40 克Dt 3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0%D(温州卷)14图甲为蔗糖的溶解度曲线

13、。现将剩有蔗糖固体 的饱和溶液降温,则烧杯底部的蔗糖固体质量将A变大B不变C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A(湖州卷)26往装有 100 毫升水的烧杯中加入 1 克熟石灰,充分搅拌,底部仍留有较多熟石灰。实验后同学们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得出如下结论:结论一:烧杯中形成的溶液为室温下的熟石灰饱和溶液;结论二:在室温下,熟石灰的溶解度小于 1 克;(1 )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26 ( 1)结论一和结论二 (嘉舟卷)13将 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 a 溶液有晶体析出,b 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 b 溶液加入少许 b 晶体,晶体消失。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 a、b 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C(第 23 题图)温度/t1 t2 t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