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449401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地区自然环境概论青海省简称“青” ,雄踞 “世界屋脊” 的青海省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素有“天河锁钥 ”、“ 海藏咽喉 ”、“金城屏障”、“西域之冲 ”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 1200 公里,南北宽 800 公里。地处于东经2827-10304和北纬 3133-3919之间,总面积 72 万平方公里,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四省区相邻,平均海拔在 3000 米以上。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以日月山为天然分界,

2、东部湟水流域为农业区,占全省面积的 4%,西部、南部、北部为牧业区,占全省面积的 96%。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8C 之间。境内多山多水。山峰一般都在4500 米以上。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昆仑山是青海高山主体,平均海拔5500 米;唐古拉山横亘青海西南部,阿尔金山位于青海西北部,祁连山处于青海和甘肃之间;还有著名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高山,其中格拉丹东峰海拔6621 米,为最高峰。省内河流、湖泊众多,集水面积在 5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276 条,水面面积大于 1 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 266 个,其

3、中淡水湖 151个,咸水湖 85 个,盐湖 30 个。青海湖面积 4573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18 米。不仅如此,青海还是我国两大河的源头。长江全长 6380 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河,它的源头就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长江源头的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在腹地上有昆仑山,颜喀拉山,布尔汉布山;山下有盆地,大片沼泽,是高山雪水形成的花海子,称为星宿海。但它还不是河源。后再经深入的查勘,又发现了三源:一是扎曲,二是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在

4、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距西宁 150 公里,面积 4500 平方公里,海拔3200 米,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青海湖蒙语叫“ 库诺尔 ”,藏语叫“错温布” ,也就是“ 青色的湖” 的意思。在青海高原东北部,日月山,大通山和起伏连绵的青海南山环抱着一个高原湖泊青海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 4400 多平方公里,海拔 3260 多米比古城西宁还高出1000 多米,这里气候凉爽。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温度一般都在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蓝色的海”,是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后,幸存下来的。青海省地处青藏

5、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省平均海拔 3000 多米,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 6860 米,最低点在民和下川口村,海拔为 1650 米。青南高原超过 4000 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 2000 米左右。在总面积中,平地占 30.1%,丘陵占 18.7%,山地占 51.2%,海拔高度在 3000 米以下的面积占26.3%,3000 米5000 米的面积占 67%,5000 米以上占 5%,水域面积占1.7%。海拔 5000 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

6、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然区域。全省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有以下特点:(1)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 2500 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2) 平均气温低,境内年平均气温在零下 5.78.5 之间,全省各地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 5.320之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 175 之间。(3)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400 毫米以下。(4)雨热同期,青海属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 5 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至 9 月中旬前后雨季结束,这期间正是月平均气温5 的持续时期。(5) 气象灾害多

7、,危害较大。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青海省气候独特,冬寒夏凉春秋相连日温差大。青海省的气候以高寒干旱为总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8 之间,比同纬度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低 812 ,1 月份平均气温为一 8一18,冬季虽然不太寒冷,但与同纬度东部平原相比,仍比较寒冷(华北平原 1月平均气温高于一 8),而且持续时间长,青海省日平均气温0的日数在海拔 20004000 米的地区为 4-6 个月,4000 米以上的地区则要超过 6 个月。7月份平均气温为 620 ,显得比较温凉,是个良好的避暑胜地。因地面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增温散热都快,因此青海省成为全

8、国日气温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全年气温日较差为 1216,比东部沿海平原地区高出一倍以上。年气温日较差 1 月份为 1422,7 月份为 1016,冬季大于夏季。最大日较差可达 2534 ,青海省不少地方一日之内,要经历“早春、午夏、晚秋、夜冬”四个季节。全省风能资源丰富,除西宁及其以东的湟水谷地盛行偏东风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盛行高原偏西风。年平均风速总的地域分布趋势是西北部大,东南部小。其中柴达木盆地西北角的茫崖镇和阿拉尔地区,是全国大风(指 8 级以上的风)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冬春季节,风多势强,开春以后,高原气温回升,但空气湿度低,降水少,地表干燥,加之境内及邻省植被稀少,多荒漠,每当出现大

9、风天气,瞬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群众称为“黄风”。青海省常受大风沙暴侵袭,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地形影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属非季风区,降水量较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稀少,年降水量在 50 毫米一 450 毫米,冷湖镇仅为 15 毫米。年降水量集中于 59 月份,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降水多夜雨。夏季多雷暴和冰雹。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的祁连山东段和玉树州南部,雷暴和冰雹日数最多。全省每年有几万公顷的农田受冰雹灾害减产或绝收。冬季青南地区常发生雪灾。影响青海省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地理位置和地形。太阳辐射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青海省虽地处中纬度,但地势高,空气稀薄

10、,干燥少云,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反射和吸收的较少,因此日射强烈,阳光灿烂,日照充足。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海拔 4000 米左右,高峻的地势极大地改变了受地理位置所制约的气候特性,在温带干旱气候的背景上,又重重地抹上了一层鲜明的高原气候色彩。青海省幅员辽阔,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因此形成了“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的地方气候和小气候。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它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每当百花吐艳、风和日丽的春夏季节,人们踏青郊游观赏高原风光,觅寻胜地美景时,放眼远望:低处炊烟缕缕,麦苗儿青菜花儿黄,山坡芳草如茵,牛奔羊咩;山顶却是白雪皑皑,冰峰峻峭。这

11、种郊游常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在辽阔的牧区,则形成了“马放滩,羊放湾,牦牛上高山”的适应当地气候的放牧习惯。青海省矿产资源丰富,源矿产现已发现各类矿产 123 种,探明储量的有 97 种。在全国的总储量中,有 51 种的储量居前 10 位,11 种居首位。已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 70 多余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 81200 亿元。盐湖资源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共有 33 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 90%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12、石油天然气资源目前共发现 16 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 12 亿多吨,已探明 2.08 亿吨;天然气资源 2937 亿立方米,已探明 663.29 亿立方米。金属和黄金资源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 180 万吨)、铅(110 万吨)、锌(153 万吨) 、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 63%。非金属矿产资源共发现矿产 36 种,有 5 种列全国第一。主要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

13、土等。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青海河流湖泊众多:占全国湖泊总面积 15.8%。全省流域面积在 5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271 条,干支流总长度 27690 千米。青海省河流年径流总量631.4 亿立方米,占我国年径流总量的 2.34%。水能源头多草原、草甸、湖泊、沼泽,地势起伏相对较小,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向下,地势相对高差越大,水流侵蚀能力加强,加之流经区域植被稀少,河流含沙量逐渐增加,唐乃亥至循化这一区间,是全省地表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内流河径流量虽少,但它们为“聚宝盆 ”柴达木盆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必需条件,青海湖水系对于保持青海湖的生态具有重要作用。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在区占全省总面积的 98%,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 5 个世居少数民族。 1999 年 218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76。其中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 216.92 万人。青海省一大半的工业产值和人口居住在首府西宁,西宁成为青海省的地理中心。无论是前往新疆还是西藏、敦煌还是拉萨,青海是人们去往西部旅游时的必经之地,那里大部分土地都是戈壁和雪山,不适合于人居住。但是青海的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都十分的丰富,至今仍是登山者的乐园,勇敢者的天堂。参考文献:青海地理,作者 张忠孝, 科学出版社出版。通讯方式:1 57592623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