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范文 .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4388720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范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调研报告范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调研报告范文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调研报告范文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调研报告范文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范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范文 .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研报告范文 第1篇调研报告范文-调查问卷格式及范文调查问卷格式及范文所谓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调查主要包括以下要素:明确的调查目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调查对象;科学的调查方法;实际的调查效果。调查据其分析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据其调查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研究性的调查和工作性的调查。社会调查应有的态度1求益的态度:力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幸福。2求实的态度: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上”不“唯书”。3求教的态度: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怎样开展社会调查?第一步,选题

2、。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和相关的方针政策,以及自己的兴趣和学识,并结合社会调查的要素特征,选定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等等。选题时应当采用必要的查阅文献资料,咨询相关老师等方法。第二步,计划。紧扣选定的主题,参照相关资料,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确定系统的调查项目,比如说要研究小城镇建设的问题,就要提出其必要性和所需条件等问题,每个问题又包含了若干小问题。第三步,设计指标。指标就是用一定的数量和单位来描述调查对象,如某地区的人口和人均收入等。要用各种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从各方面完整地揭示调查对象的本质特征,保证其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第四步,拟定提纲。就是用提纲的形式将以上的准备确定

3、下来,对所有提出的问题和项目加以精选,分别轻重稳急,使其系统,完整。第五步,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和方法。常用的调查方式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文献法,访问法,观察法。第六步,培训与准备。请有关专家对调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调查态度和调查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应该注意筹备必要的资金和物质条件,作好与被调查单位的接洽工作,并争取有关单位的支持,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什么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来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书面报告,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重要的经验和严重的问题.调查报告有哪些特点1社会性.调查报告作为时代的镜

4、子,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调查报告所总结的典型经验,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调查报告所接揭露的问题对社会各方面具有警戒作用;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社会事实的发言人,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人民的愿望,能鼓舞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信心百倍的争取胜利.2针对性.调查报告总是针对某一种思想倾向,具体实践或实际问题而写作的,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倾向.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在调查报告中泾渭分明,而不是棱模两可.3真实性.任何社会调查的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调查报告的生命在于用事实说话,材料的真实

5、和准确是首要的.调查报告采用的材料应是经过科学处理和认真核实鉴别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是具体的,既有点又有面的,而不是抽象的.4典型性.调查报告具有典型性,典型事物最能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总结某项经验,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写作的,因此需要恰当的选择典型,解剖麻雀,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调查报告有哪些类型1根据对调查对象反映的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概况调查报告和专题调查报告.概况调查报告也叫综合调查报告或普遍调查报告,主要是围绕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而写的,对全部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这类调查报告一般是就某一地区或单位而进行的,往往设计到政治

6、,经济,文化,人口,地理,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作比较详细的交代.专题调查报告是围绕某个问题撰写的,可以是典型经验,专题情况,新生事物,历史事件或存在的问题等等,比如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的调查,关于人才浪费的调查,关于个体商贩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等等.专题调查报告主题鲜明,材料具体,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根据调查对象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是对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而撰写的报告,它把实践过,感觉到,理解了的客观事物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用以指导实践,一般

7、在报刊或会议材料中用得较多.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对某一方面进行专题调查,为领导机关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或计划提供依据,这种的专题明确,材料集中具体,针对性强,有说服力.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是用调查到的大量事实,揭露某一问题的要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达到弄清是非,教育群众,解决问题的目的3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型报报告和实际建议型报告.理论研究性报告是为了提出或补充或证实或证伪某个理论观点而写的,无论是资料的收集还是理论观点的提出和论证都特别讲究方法,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实际建议型报告是针对事物调查研究后,为提出某种工作或政策建议而撰写的报告,大多属于专题报告,党政部门,各行各

8、业,都采用它.调查报告的撰写1主题的确立.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一篇调查报告是否有质量,有价值,是否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决定的因素就在于主题是否正确,深刻.主题要正确,要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大量占有资料,全面了解历史和现状,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有积极的意义,这样的主题才是正确的主题.主题要新颖,有新意,即对某事物的调查研究能揭示出别人尚未研究或研究不深,而且富有时代气息.或能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同一对象.主题要鲜明,即他所表达的基本意思应该十分明确,一目了然,毫不含糊,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是非和

9、爱憎.主题要集中,即目的性要明确,内容要凝练,重点突出,围绕主题说深说透,而不能贪大求全,蜻蜓点水.2主题的形成和提炼.调查报告的主题是作者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孕育而成的,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从所获得的材料中分析归纳而产生的.往往被某些材料深深触动,得到启发,发现了它的社会意义,悟出了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主题.3材料的取舍.首先,要选择好材料,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决定对材料的取舍,去掉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琐碎的材料,而选用那些能够真正反映事物本质和主流的材料.选材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即既要选择现实的材料又要选择历史的材料;既要选择正面的又要选择反面的;既要书面的又要数字的.

10、其次,要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认真的鉴别,就是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再次,要对调查材料作由此及彼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体现事物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体现事物发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4提纲的拟定.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骨落.就是说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拟定提纲就是要安排严谨妥当的结构.写作提纲有两种,条目提纲是从层次上列出调查报告的章节目,观点提纲是在此基础上列出各章节目所要叙述的观点.5报告的撰写布局要恰当,结构要完整.调查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应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围绕主题,合理地安排结

11、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开头,或称总提,引言,叙述调查的意义和目的,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采取的方法及其过程等,文字尽可能少,简明扼要.二是主体,分章节陈述调查材料并有叙有议,是调查报告的正文.三是结尾,是结论和建议,也是调查报告的总结,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三个部分的比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根据内容的要求.常用的结构方式有:第一,纵式结构.主要是依照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按次叙述,阐明观点.第二,横式结构.根据基本经验或突出几个主要问题,分参层阐述.第三,纵横交错结构.按内容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层次分析说明,篇幅长的可以用小标题,以清眉目,突出重点.要用观点统帅材料,善于把观点与材料结

12、合起来.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是最常用的方法,用概述材料概括表达观点能简要得介绍调查对象的概况,给人一个总印象,用对比材料阐明观点,能把问题说得具体深刻,用数据说明观点能增强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要用广大群众易懂的语言,提倡通俗易懂的文风.摆事实讲道理,切忌滥用深奥的专业名词第2篇调研报告范文不到两个月的实习阶段我在。初中实习,。装备了计算机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情况调查如下。(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1.中学生上率极高,上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

13、,大部分教师上经验不够丰富互联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的中学生表示对络感兴趣,并有%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的高峰时段。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络为何物,没上过的高达%,只有%的家长经常上。大部分教师的上时间少、上经验明显不足。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不满意率达%。%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技巧,而%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

14、师们反映,校园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的需求。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又担心子女上影响学业对于子女上,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的家长还觉得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络而荒

15、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恋,痴迷络游戏等等。(二)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1.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1)中学生使用互联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2)互联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3)中学生使用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4)中学生常上,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2.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1)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2)中学生迷恋络对学业产生冲击。(3)上聊天引发恋,调查显示,%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恋”行为(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