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模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a****c 文档编号:64275151 上传时间:2018-12-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模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模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模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模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模试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 封封 面面 模拟试题一模拟试题一 一、解释题(54) 1. “批判的批判” 2异化劳动 3历史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 4自由时间 二、简答题(152)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 2神圣家族怎样揭示了思辨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三、论析题(252) 1.谈谈你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批判”的理解。 2试分析马克思的下述理论: “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还是发现各阶级之间的斗争,都不是 我的功劳。在我很久以前,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 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国家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

2、析。我的新 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有 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制。(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 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解释题(54) 1. “批判的批判” 要点: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活动批判(2分);是用头脑构造世界,把对世 界的批判局限在认识领域(2分)。 2异化劳动 要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人的类本质与劳动者相异化, 人与人的关系异化(2分);是私有制下的一种特有的劳动形式,是暂时的(2 分)。 3历史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 要点:物质资料的生产(1分);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3、1分);生命的生产(1分) ; 社会关系的生产(1分)。 4自由时间 要点:包括闲暇时间、高级活动时间,是人类真正的存在形式(2分);财富就 是自由时间(1分);时间的节约是真正的经济(1分)。 二、简答题(152)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 要点:理论组成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对象(3分);人物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创 始人、后继者的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6分);最大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 分);是以革命领袖名字命名的历史科学(3分)。 2神圣家族怎样揭示了思辨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要点:将一般独立化,使它外在于个别(7分);将一般实体化、主体化,由它 创造个别(

4、8分)。 三、论析题(252) 1.谈谈你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批判”的理解。 要点:理论批判的含义:鲜明的革命性,形式是要求在实践批判的基础上鉴别各 种非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基于时代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展开理论的逻辑(5分); 理论批判的对象:反动的、保守的、空想的社会主义(10分);批判揭示的要害 是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和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5分);启示:参照系上的现实 性、效果上的批判与建设统一、出发点的前提行、立足点的群众性(5分)。 2试分析马克思的下述理论: “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还是发现各阶级之间的斗争,都不是 我的功劳。在我很久以前,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

5、历史发 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国家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 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有 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制。(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 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要点:(1)阶级的起源:现实范畴,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5分);历史范畴, 同形而上学划清界限(5分)。(2)阶级斗争的结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同资 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界限(5分)。(3)阶级斗争的归宿:进入无 阶级社会,同极左社会主义划清界限(5分)。从社会经济角度,揭示阶级产生、 发展、灭亡的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奠定了阶

6、级理论的客观依据(5分)。 模拟试题二模拟试题二 一、解释题(54) 1. “理论的彻底性在于人本身。” 2. 对象化劳动 3“现实的人” 4发展空间 二、简答题(152)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科特征 2导言对理论与现实关系的论述。 三、论析题(252) 1.谈谈你对共产党宣言的“实践批判”的理解。 2试分析马克思的下述理论: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 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 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 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

7、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 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 是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 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 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为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 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 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 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 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 政治的、 宗教的、 艺术的或哲

8、学的, 简言之, 意识形态的形式。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 同样, 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 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 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 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 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 发现,任务本身,只有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 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 式可以

9、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 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 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 但是,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 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 会形态而告终。”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解释题(54) 1. “理论的彻底性在于人本身。” 要点:导言中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的观点(2分); 实现人类解放的力量在无产阶级(2分)。 2. 对象化劳动 要点:劳动的肯定方面(1分);指劳动的实现,说明任何劳动都必须创造产品, 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质化为

10、对象的劳动(2分);是人类赖以生存、 发展的自然基础,是永恒的(1分)。 3“现实的人” 要点:唯物史观的研究起点(2分);同思辨哲学、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2分)。 4发展空间 要点: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1分);受生产力、社会关系的制约(1 分);与生产力、交往手段的发展分不开(2分)。 二 简答题(152)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科特征 要点:历史的科学,是客观的历史,是书写的历史(7分);是“马克思主义的” 历史科学,包含对象和特征两方面含义(8分)。 2导言对理论与现实关系的论述。 要点:“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8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7分)。 三、论述题(252) 1

11、谈谈你对共产党宣言的“实践批判”的理解。 要点: 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形式上要求立足实际, 本质上要求运用矛盾分析法(5 分);实践批判的特征是具有典型的辨证性,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客 观的、全面的评价(15分)、;实践批判的启示:如何运用实践批判的方法, 认 识当代资本主义(5分)。 2试分析马克思的下述理论: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 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 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 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

12、着整个社 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 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 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为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 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 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 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 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 的,简言之,

13、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 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 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无 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 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 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 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 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 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 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 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 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要点:1、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体现了横向静态与纵向动态的统一(5分)。2、 社会结构包含了社会的三大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5分)。3、 包 含了社会结构的本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形态、评价社会 历史的标准等基本观点(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