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4课素质升级检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413418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4课素质升级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4课素质升级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4课素质升级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4课素质升级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4课素质升级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4课素质升级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4课素质升级检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 选择题 30 分,每小题 3 分)一、(12 分)1下列词语中两种书写形式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浑水摸鱼混水摸鱼丰姿风姿弱不禁风弱不经风保镖保镳B归璞返真归朴返真蹒跚盘跚故步自封固步自封晾干凉干C目不暇接目不暇给纨绔纨裤永葆青春永保青春措词措辞D杀一儆百杀一警百狼藉狼籍故伎重演故技重演斑驳班驳【答案】D(A “禁”不能写作“经” ;B 中的“晾”不能写作“凉” ;C 中的“绔”不能写作“裤” , “葆 ”不能写作“保” 。)2依次填入下段文字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

2、) ,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词藻来掩饰空虚;(),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 )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不含糊其词,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和坠入雾中。 ”A朴素集中单纯明快B单纯 朴素 明快 集中C朴素 单纯 集中 明快D单纯 集中 明快 朴素【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因为被双规官员的情况仅在小范围内公布且语焉不详,民众的猜疑也就四处流传发酵。B哥本哈根会议没有达成实质性协议,发达国家认为京都议定书让它们承担了大量的责任,因此,美国、欧盟有另起炉灶的可能性。C小王的文章语句艰涩,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读起来非常困难,我们只

3、有不断猜测他的意思,才能了解大意。D美和生活是有距离的,在审美活动中,我们应该抛开物欲去看,这样才能沉浸在艺术美感中,才不会焚琴煮鹤,暴殄天物。【答案】C(“语焉不详”是指说得不详细;“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或者另立门户、另搞一套;“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思路敏捷、明晰,不用涂改就写成;“焚琴煮鹤”指把鹤煮了吃,把琴当柴烧,比喻做煞风景的事。C 项对词语的理解有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总在表态一定要稳定房价,但地方的多元与特殊情况决定了靠地方政府稳定房价,无异于缘木求鱼。B我们期盼社会能够提供一种更加宽松公正的环境,让年轻人各得其所,无论是走向

4、小城镇还是坚守大城市,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C中原人的方位感特别强,又有一种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意气。我从中得到的暗示是,当年中原逐鹿的后代,血液中还涌动着祖辈在沙场上纵横捭阖的气概。D在海外,总以为自己的中国情结很深重,自己的中国本色很纯正;回国后,却发现自己身上的西化因子如此活跃,以至于与中国情境格格不入:这是很多“海归”的尴尬。【答案】C(望文生义, “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纵横:用游说来联合;捭阖:开合) ,在此应用“纵横驰骋” 。A.“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B. “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D.“格格不入”指有抵

5、触,不投合。)二、(9 分)5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俗语不能与括号中的四字成语替换的一句是( )A新来的质量检验员,严把质量关,有人就认为他是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B他这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乡里人再也不知道他的情况了。( 杳无音信)C你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到头来只会落得个贻笑大方的结局。( 自作聪明)D厂长让我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大老粗负责科技攻关项目,这真是赶鸭子上架呀!(强人所难)【答案】C(“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打出的幌子正好暴露了所要掩饰的内容。 “自作聪明”是自以为挺聪明,轻率逞能。应换为“欲盖弥彰” 。)6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与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不当的一句是( )A一朝

6、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从上次夜晚回家碰上歹徒遭洗劫之后,现在天一黑,他就不出门了。( 一蹶不振)B老太太爱唠叨,说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无关痛痒)C他多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逃过仇敌的追杀,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年前不慎泄露行踪,最终未能幸免于难。(百密一疏)D各级统计部门一定要发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统计数据上做到丁是丁,卯是卯,绝不能想当然。( 准确无误。)【答案】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喻曾遇到某物伤害,后见到与之形体相似的事物也感到害怕。 “一蹶不振”比喻一遭到挫折就不能再振作起来)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熟语与句后括号内的词语能够互换、意思不变的一句是()A俄罗斯这些年由于国家总

7、体实力下降,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北约”东扩的战略进攻,也只能是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虽然心怀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忍辱负重)B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我国第一部完全按照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各项政策法规编写的词典,有人对这部词典鸡蛋里面挑骨头,其实,语文工作者和大中小学的广大师生会在使用中感受到它规范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求全责备)C可别小瞧了咱这个班子,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可都是走南闯北都叫得响的角儿呀。(出类拔萃)D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老王同志啊,你这样连着几天白天黑夜连轴转,可千万别累垮了身子骨啊!”(通宵达旦)【答案】C(“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形容心情苦闷,却不能说出来;“忍辱负重”是

8、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鸡蛋里面挑骨头”比喻故意挑剔别人;“求全责备”是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白日黑夜连轴转”是日以继夜 24 小时接着干;“通宵达旦”是从晚上到天明。)三、(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吴喜,吴兴临安人也。本名喜公,明帝减为喜。出身为领军府白衣吏。少知书,领军将军沈演之使写起居注,所写既毕,暗诵略皆上口。演之尝作让表,未奏失本,喜经一见即写,无所漏脱。演之甚知之。因此涉猎史 汉 ,颇见古今。演之门生朱重人入为主书,荐喜为主书吏,进为主图令史。文帝尝求图书,喜开卷倒进之,帝怒遣出。会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征蛮。启文帝请喜自随,为孝武所知。稍

9、迁至河东太守、殿中御史。明帝即位,四方反叛,喜请得精兵三百致死于东。帝大悦,即假建武将军,简羽林勇士配之。议者以喜刀笔吏,不尝为将,不可遣。中书舍人巢尚之曰:“喜随沈庆之累经军旅,性既勇决,又习战阵,若能任之,必有成绩。 ”喜乃东讨。喜在孝武世既见驱使,性宽厚,所至人并怀之。及东讨,百姓闻吴河东来,便望风降散,故喜所至克捷。迁步兵校尉,封竞陵县侯。东土平定,又率所领南讨,迁寻阳太守。泰始四年,改封东兴县侯,除右军将军、淮阳太守,兼太子左卫率。五年,转骁骑将军,太守、兼率如故。其年,大破魏军于荆亭。六年,又率军向豫州拒魏军,加都督豫州诸军事。明年还建邺。初,喜东征,白明帝得寻阳王子房及诸贼帅,即

10、于东枭斩。东土既平,喜见南贼方炽,虑后翻覆受祸,乃生送子房还都。凡诸大主帅顾琛、王昙生之徒皆被全活。上以喜新立大功,不问而心衔之。及平荆州,恣意剽虏,赃私万计。又尝对客言汉高、魏武本是何人。上闻之益不悦。后寿寂之死,喜内惧,因乞中散大夫。上尤疑之。及上有疾,为身后之虑,疑其将来不能事幼主,乃赐死。上召入内殿,与言谑,酬接甚款,赐以名馔并金银御器。敕将命者勿使食器宿喜家。上素多忌讳,不欲令食器停凶祸之室故也。及喜死,发诏赙赠,子徽人袭。(选自南史吴喜传)注释:赙(f),送财物助人办丧事。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启文帝请喜自随,为孝武所知启:禀告B帝大悦,即假建武将军 假:假借

11、C喜随沈庆之累经军旅 累:多次D不问而心衔之 衔:怀恨【答案】B(假:代理。)9吴喜文武双全,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喜“博闻强志”和“性既勇决”的一组是()A涉猎史 汉 ,颇见古今及平荆州,恣意剽虏,赃私万计B议者以喜刀笔吏,不尝为将 又尝对客言汉高、魏武本为何人C喜经一见即写,无所漏脱 四方反叛,喜请得精兵三百致死于东D出身为领军府白衣吏 又率军向豫州拒魏军【答案】C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喜初为领军将军沈演之属下,深受其赏识,后来被沈演之的门生朱重人举荐为主书吏,继而又做了主图令史。B吴喜孝武帝时已经被任用,性情宽厚,所到之处人们都感念他。到了东征的时

12、候,百姓听说他来了,便都望风归降或散去。C东方平定以后,吴喜又率领军队南征,升为寻阳太守。以后职务不断升迁,泰始六年,在荆亭大败魏军,加任都督州诸军事。D吴喜东征之前,曾禀明皇帝要在当地杀掉叛贼,但平定东方后,虑及可能的后患,并未杀掉子房等人。【答案】C(在荆亭大败魏军是在泰始五年。)第卷( 共 120 分)四、(23 分)11把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帝尝求图书,喜开卷倒进之,帝怒遣出。译文:_(2)及上有疾,为身后之虑,疑其将来不能事幼主,乃赐死。译文:_【答案】(1)文帝曾经要一本图书,吴喜打开书卷倒着送给了文帝,文帝生气将他打发出宫。(5 分)(

13、“尝” 、 “开卷” 、 “倒进”各1 分,意思对 2 分。)(2)等到皇上有了病,作身后打算,怀疑他将来不能侍奉小皇帝,就赐他自尽。(5 分)(“ 及” 、 “事” 、 “乃”各 1 分,意思对 2 分。)参考译文:吴喜,吴兴临安人。本来名字叫喜公,明帝减去一个“公”字,便成为吴喜,领军府白衣吏出身。少年时便通晓古书,领军将军沈演之让他写起居注,写完以后,默默背诵都能上口。沈演之曾写过一个辞让职务的奏表,还没有上奏就丢失了,吴喜曾经看见过一次奏表,就把它写了下来,没有遗漏的地方。沈演之对他甚是赏识,因为这一缘故,他更是涉猎史记 汉书 ,对古代和现实都很了解。沈演之的门人朱重人被选做朝廷的主书

14、,他推荐吴喜任主书吏,后来又做了主图令史。文帝曾经要一本图书,吴喜打开书卷倒着送给了文帝,文帝生气将他打发出宫。适逢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出兵征讨蛮民,他便向文帝请求让吴喜跟随,后来被武帝了解,渐渐地升迁为河东太守、殿中御史等职。明帝即位,四方反叛,吴喜请求获得精兵三百到东方去效命。皇帝非常高兴,就当即让他代理建武将军,选拔羽林军中的勇士配备给他。议论的人都认为吴喜是刀笔吏,没当过将军,不可派遣。中书舍人尚之说:“吴喜跟随沈庆之多次经历军队生活,性情既是勇敢果决,又熟悉战阵,如果能任用他,一定会有成绩。 ”吴喜就向东征伐。吴喜在孝武帝时已经被任用,性情宽厚,所到之处人们都感念他。到了东征的时候,百

15、姓听说他来了,便都望风归降,所以他到的地方都能取得胜利。后来升迁为步兵校尉,被封为竞陵县侯。东方平定以后,吴喜又率领军队南征,升为寻阳太守。泰始四年,改封为东兴县侯,授右军将军、淮阳太守,兼任太子左卫率。泰始五年,又转为骁骑将军,太守与太子左卫率的职务还与原来一样。在那一年,在荆亭大败魏军。六年,又率军队向豫州抗击魏军,加任都督豫州诸军事。第二年回到建邺。先前,吴喜东征时,报告明帝如果抓获寻阳王刘子房及众位贼人将帅便在东方斩首。东方平定后,吴喜看到南方的盗贼势力已经很强盛,担心后来政局翻覆而受到祸害,于是就把活着的刘子房送回了都城。所有的各大盗主帅顾琛、王昙生等人都保住了活命。皇上因为吴喜新近立了大功,嘴上不问而心里怀恨。等到平定了荆州,吴喜任意抢夺,获赃以万计。他又曾经对客人说汉高祖、魏武帝本来是什么样的人。皇上听了以后不高兴。后来寿寂之被杀,吴喜恐惧,于是就请求作中散大夫。皇上就更加怀疑他。等到皇上有了病,作身后打算,怀疑他将来不能侍奉小皇帝,就赐他自尽。皇上召他入内殿,和他谈笑戏谑,接待甚是诚恳,赐给他美好的食物和金银器具。下令执行命令的人不要将食器放在吴喜家过夜。皇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