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班——家教文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412115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二班——家教文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二班——家教文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二班——家教文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二班——家教文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二班——家教文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二班——家教文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二班——家教文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撒谎未必有害,应正面引导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学会说谎是儿童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应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测试名岁至岁儿童。年龄偏小的受试儿童被带进装有隐蔽摄像头的房间坐下,他们身后放着一个毛绒玩具。随后研究人员会找借口离开,孩子们被要求不允许在这期间转身偷看。结果,摄像头“抓到”的受试儿童犯规。不过,当被问起是否回头时,这些孩子几乎全部矢口否认。研究人员发给年龄稍大的儿童一张背面印有答案的试卷,提醒他们不许翻看背面。回答“突尼斯是谁发现的”这样一道凭空捏造的问题时,偷看过的孩子给出了“普里塞迪乌斯阿克曼”这个印在背面的答案。当被问到如何得知时,一些儿童

2、撒谎说从历史课上学到。研究负责人李康(音译)说:“我们设想这些孩子在撒谎时会坐立不安,但监控他们膝盖部位的摄像资料并不支持这一观点。 ” 研究显示,儿童说谎情况随年龄增长变化。两岁时,的儿童会说谎。岁时这一数字达到,岁时接近。岁时,这一曲线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谎。岁时,说谎人数回落到。研究人员说,孩童时代撒过谎并不代表今后会成为骗子。此外,撒谎技术很高的孩子往往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的谎言听起来可信度高。随着心理逐渐成熟,青少年开始学习成年人,运用“善意的谎言”尽量避免伤害他人感情。李康说,孩子成长到岁后,家长如果没有证据很难辨别出他是否说谎。他建议家长“必须利用好这段时

3、间,抓住机会适时教育孩子。发现孩子撒谎时,不要打骂他们。应该告诉他们诚实的重要性和撒谎的严重后果。岁以后这样的机会基本不会再有” 。英国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教授约安弗里曼是如何培养聪明孩子一书的作者。他说:“聪明的孩子往往擅长说谎。如果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抵制说谎行为,他们就会逐渐戒除这种习惯。但如果他们长大以后从商,就可以不再服从这一限制,在不违反道德的情况下适当保留真相。 ”教育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麦卡利斯特的看法略有不同“我认为,正是因为聪明,孩子才更不会说谎。不过,一旦说谎,他们会把谎圆得更好,情节编得更复杂。大二班2014 年 9 月巧妙培养孩子的规则习惯家长对孩子要加强引导。家长要多讲规

4、则的用处,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感受。 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幼儿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幼儿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

5、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如果孩子在课堂上的常规不好,在课上坐不住,不注意听讲,家长可以配合老师,让孩子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安安静静地坐上 10 分钟,练习集中注意力,反思自己这一天的课堂常规表现。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及时肯定孩子坐得很好,要求孩子每天

6、上课时就要这样集中注意力听讲。家长可配以科学家小故事的讲解,引导孩子学习科学家们小时候是怎样专心学习的。 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大二班2014 年 10 月如何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兴趣是幼儿生动积极投入活动的源泉,幼儿只有对某项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在活动中表现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一件基本情趣

7、状态,它可以驱使人们去行动,见物有感谓之“兴” ,心有所感而乐此不疲谓之“趣”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往往来自于执着的追求,来源于他们在孩童时代的兴趣与爱好。二、兴趣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自愿地去探索,去学习,并能产生惊人的毅力和勤奋,使其以专注的精力,忘我的精神从事这项活动。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要达到“学习就是一种快乐”的境界,这正如打鱼一样,你给孩子一条鱼,他吃完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如果你给他一张网教他自己如何捕鱼,但是,捕鱼的过程是枯燥痛苦

8、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培养他们捕鱼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幼儿愿意捕鱼,也就不用担心鱼吃完了!我们把兴趣作为捕鱼的关键,这也充分说明父母和老师都要学会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幼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让兴趣成为幼儿积极学习,勇于探索的法宝,让兴趣成为幼儿学习的永恒动力。三、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兴趣一定要针对幼儿兴趣的特点,否则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那么,幼儿兴趣有哪些特点呢?1、孩子的兴趣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兴趣会随着实践的推移而有所改变,不久前还很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已近“靠边站” ,让位给其它更感兴趣的事物了。2、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可塑性。只有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

9、可以塑造和改变的。3、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广阔性,孩子的兴趣就好像孩子的胃一样,经过外界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能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大二班2014 年 11 月正确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掌握孩子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发展他对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而对幼儿潜能的开发没有很直接的影响。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

10、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阅读过程却管得太死,为了进行早期教育,发展幼儿的潜能,让孩子完全按照家长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怎样才能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对其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如动物画册、彩图科幻故事等等,使学前儿童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早期阅读过程是与他们已经获得的口语分不开的,学习书面语言是调动自己

11、口语经验,将书面语言信息与自己已有的口语经验对应起来,父母在家里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建立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关系的能力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重复阅读,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有些经典的儿歌故事作品可以让孩子多次阅读。运用示范朗读、分组朗读、集体朗读、分段朗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孩子自然而然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孩子翻开书时,有一种自我实现

12、感,即我也能自己读书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当孩子正确“读”了书中的内容,家长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逐渐孩子就会真正喜欢上阅读。大二班2014 年 12 月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使幼儿终身受益,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呢?在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大家共享:1、 “兴趣”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幼儿的年龄小,他们往往对其感兴趣的故事、儿歌等会百听不厌,对其感兴趣的游戏百玩不厌。针对这个特点,可以玩一些游戏来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如:传话、按指示行动、听声做动作等游戏,幼儿感兴趣能激发他们倾听的欲望。2、 “环境”是培养倾听习惯的保证。首先,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安静、温馨的环境

13、是倾听的前提。其次,为每个幼儿创设表现自己的环境。给孩子提供展现的机会,对孩子给予关心、鼓励和理解。再次,语言环境也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3、 “提问”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助手。在听一个故事、一段音乐之前,可以提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来听,迫使幼儿必须认真仔细听。如:“你听到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好吗?”还可以请幼儿复述故事的对话和情节等。总之幼儿有了任务意识后,他知道必须认真仔细地听才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4, “榜样”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力量。成人的一言一行经常是幼儿模仿的典范,我们的行为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首

14、先,要善于与幼儿沟通,学会倾听幼儿的心语,不管幼儿对你说什么,你应该认真地欣赏,那怕幼儿给你讲一个幼稚的故事或一句重复许多遍的话,你也要耐心地听完,要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5、 “鼓励”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强化手段。孩子对鼓励是非常敏感的。当孩子倾听出现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良好行为时,成人的表扬、鼓励、奖励就是一种行为的强化。鼓励使他们产生愉快和满足感,从而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强化其良好的倾听行为,是激励幼儿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是人与人交往的必要前提,是人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相当重要。大二班2015 年 1 月培养

15、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1、在自信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要让幼儿社会性能力得到充分发展,首先老师要尊敬、信任幼儿,充分培养、锻炼其能力,使之在自信中发展自身的基本能力。幼儿无论每学做一件事情,老师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行,特别对于大多数能力平平或发展稍落后的孩子来说,获得成功的机会较少,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能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胜任的活动任务,让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所以老师只要善于利用种种机会帮助幼儿获得她这个年龄阶段能够掌握的各种能力,如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运动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使幼儿有了自信,感到自己有做

16、好这件事的能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使会自然而然形成,这对他们走向相对独立的小学大有益处。 2、在平等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 幼儿的兴趣在于游戏之中,尤其是自由选择的游戏。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以一种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参与游戏。在活动中,我不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幼儿,不事告诉幼儿干什么,而让幼儿在活动前学会事先计划,我引导、鼓励幼儿多判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 3、在鼓励中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幼儿有上进心,表现欲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应正确引导,恰当鼓励,让幼儿良好的表现欲望得以充分发挥,巩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克服缺点,为自己,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培养其做事能力的强大支力。幼儿有些微进步,我就及时给予具体的表扬,投以赞许的目光。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