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60年 成就巨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412111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60年  成就巨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石油60年  成就巨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石油60年  成就巨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石油60年  成就巨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油60年 成就巨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60年 成就巨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油60年 成就巨大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年,近代世界石油工业发展150年。 回眸历史,可以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人间的巨变;聚焦石油,可以寻觅石油的轨迹,探求石油的发展。 中国石油工业用6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发展道路。从几乎“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强势、全面的石油J习k体系,从“贫油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油气生产国。中国石油工业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保障的同时,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可以说,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史。 油气并举大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市场几乎被“洋油”的倾销所垄断。在资本主义列强向我国输人的商品

2、中,石油产品量是列为鸦片、棉纱之后第三位的大宗商品。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为抵制倾销,中国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石油工业。在台湾苗栗(1878年钻成,这是中国第一口用近代钻机钻成的油井)、陕西延长(1907年钻成“延1井”,我国大陆第一口近代油井)、新山子钻成了近代油井。这些油井都是采用机械设备钻成的,标志着中国古代以来的手工操作和以畜力为动力的石油开发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石油事业因此由古代发展到近代石油工业阶段。 但是,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我国的石油21基础仍然极其薄弱。1949年原油年产量仅有12万吨。在1904 -.1948年的45年中,旧中国累计生产原油只有278.5万吨

3、,而同期进口“洋油”多达2800万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极高度重视石油工业,由此,中国的石油卫业得以飞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按照时间顺序,主要经历孙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60年,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经过3年的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石油天然气卫业基地。当年生产原油140.5T7,吨,占全国原油产量

4、的50.9%0 到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其中,4个基地共产原油276.3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73.9%,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 第二阶段:1960-1978年,新中国石油工业高速发展时期。 根据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场关系我国石油卫1仑命运的大规模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明,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

5、将一去不复返孔 在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为继续加强我国东部地区的勘探,石油勘探队伍开始进人渤海湾地区。1964年,经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东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展开了华北石油会战。到1965年,在山东探明了胜利油田,拿下了83.8万吨的原油年产量。到1978年,大港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315万吨。胜利油田到20世纪70年代达到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高峰期,年产量从1966年的130多万吨,提高到1978年的近200听吨,成为我国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田。在渤海湾北缘的盘锦沼泽地区,石油大军三上辽河油田。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勘探开发了兴隆台油田、曙光油田和欢喜岭油田,总结

6、出一套勘探开发复杂油气藏的工艺技术和方法。1978年,辽河油田原油产量达到35幼.吨。 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量上亿吨打下了基础。我国在19“一1978年的13年间,原油年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年产量突破1亿吨,原油加工能力增长5倍多,保证了国家需要,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1973年,我国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第三阶段:1978-1998年。石油工业的稳定发展时期。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条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石油工业从此进人了

7、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此后,原油产量一度下滑。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施开放搞活的措施,实行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迅速收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 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原油年产量居世界第六位。 “八五”期间,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新的、更高的需求,国家决定,石油工业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1989年开始了塔里木会战,199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组织了吐哈石油会战。1997年塔里木产油420.3

8、万吨,吐哈的石油产量达到300.1万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产油870.2万吨。西部已经成为中国石油的重要基地。 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是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时期。 按国务院统一部署,1998年明中国石油与石化企业重组。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基础上,成立以上游为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成立了以下游为主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两大公司都是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的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仍保留原体制和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业务。 2000年和2001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相继上市,成功进人海外资本市场,预示着我国石油石化卫业对外开放进人

9、了产权融合的新的历史时期。 进人新世纪,我国的油、气年产量都产生了可喜的变化。 石油产量稳步增长。2000年石油年产量1.62亿吨,2006年石油年产量已稳步增加到1.84亿吨,2008年石油年产量达到1.9亿吨,60年增长了1583倍,总产量居世界第5位。 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2000年天然气年产量265亿立方米,2006年已快速增长到585.5亿立方米,2008年则达到760.8亿立方米,60年增长10868倍,总产量居世界第9位。 简单的数字浓缩的是,60年来新中国石油工业非同寻常的历程、无比凉人的发展速度。 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百万石油人的心血和汗水。在每一个增长的数字背后,都蕴含着

10、一段促使中国石油卫业腾飞的艰辛而感人的故事。 天然气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以克拉2气田和苏里格气田为代表,开启了中国天然气开发利用新时代。一条条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天然气管道,编织起共和国经济发展的新希望。第一次进口煤油,到1963年油品基本自给,实现这个跨越整整用了100年;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中国炼油行业在产能规模和技术上都实现了巨大飞跃,进人世界炼油大国行列;第三阶段,即从21世纪初开始到2020年左右,实现从炼油大国到炼油强国的跨越。 建国初期,我国炼油能力仅有30万吨,乙烯产量则为零,合成树脂年产

11、200吨,仅能生产12种油品。 到1978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炼油能力已近1亿吨,乙烯产量达到38万吨。 改革开放后,中国炼化工业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产品的能源产业,担负着为社会提供燃动能源的重任,也担负着降低消耗、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责任,具有其他能源工业难以替代的作用,对国家能源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国炼化工业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63年炼油大国。2008年底,全国原油加工量为34206.6万吨;生产乙烯1025.6万吨,增长26倍;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产量分别达到3129.6万吨、238.3万吨和2241.3万吨

12、,分别比1978年增长45.1倍、22.2倍和153.3倍;形成了3个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炼厂规模从10万吨开始,到2006年达1000万吨,增长了100倍。从含铅汽油到无铅汽油再到清洁燃料,油品质量经历了几代升级。 按照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标,到2011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05亿吨,并在现有基础上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的石油化工领域就诞生了“五朵金花”,成为国人的骄傲。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石油石化卫业体系发生历史性巨变这30年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进人了一个大发展时期。长沙和抚顺一郑州成品油等骨干管道,以及江苏、大连、唐山LNG接收站。 中国石化在这方面最

13、大的手笔是2007年上马川气东送管道项目。在今后的管网建设方面,它将进一步完善原油输转体系,并推进天津、北海、日照等原油码头及配套工程建设,完善配套已有原油码头。公司将强化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输专业化管理,提高管道运输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登上国际大舞台管道建设掀高潮 为保障油气资源有效供给,我国管网体系建设已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西油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大型油气管道的贯通和开工建设,尤其是西气东输管道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大大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矛盾。 2007年,西气东输增输工程进展顺利,与涩宁兰输气管道的联络线兰州一银川输气管

14、道工程于明下旬投产试运一次成功。至此,中国石油的四大气田实现了联网供气,为老百姓安全、足量、平稳用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西气东输、忠武线、陕京二线、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等一批长输骨干管道相继建成投运,中国石油运营的管道总里程已达到3万公里,全国性油气骨干管网初步形成。 今后几年,目前中亚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中哈原油二期、中俄原油、兰州一郑州- 回首石油工业60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石油工业在改革开放后,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国际化经营,中国石油卫业逐步融人世界石油工业体系。海外合作区域已扩展到非洲、中亚,俄罗斯、亚太、美洲和中东地区等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富集地。在国际合作

15、中,成功运作了一批大型项目,获得了可观的油气储产量。 目前,中国已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管道项目合作。2007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达到8800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达到80亿立方米,原油、成品油进出口贸易量达到2.1亿吨。 石油储备从无到有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石油消费不断增加,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大,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刻不容缓。 针对这一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战略决策。按照“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反应快速、应急面广”的原则,确定先建设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迅速解决有无的问题。200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国家石油储备一期项目建设启动会,拉开了建立国家石油储备的序幕。2004年3月28日,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打下第一根基桩,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正式开工建设。 国家石油储备一期项目,总规模1640万立方米,均由10万立方米的大型钢制储罐组成,可储存原油约1200)7吨。镇海基地2006年明建成并进人试运行阶段,是我国第一个建成投人使用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黄岛、大连和舟山基地分别于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和 2008年1明建成投运。到2008年底,国家石油储备一期项目四个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