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有情无情第一场 辩论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411759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有情无情第一场 辩论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法律有情无情第一场 辩论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法律有情无情第一场 辩论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法律有情无情第一场 辩论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法律有情无情第一场 辩论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有情无情第一场 辩论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有情无情第一场 辩论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观点是法律有情。辞海说到: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的制定是以统治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而公正的法律是为维护社会中大多数人而制定利益的。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将国家之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的本质在于永恒、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而情是指大众之情、天地之情。情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法律是人定的,不可避免的掺杂着人的感情因素,而且法律的内容符合人民的符合社会民众的普遍心理,人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免受非正义的

2、侵犯。因此,我们制定的法律是有情的。法律的根本是公平公正。他关心的是每一位公民,他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他的公正公平就是博爱。这就从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每一位公民,这就是法律有情最铁的证据。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曾说过:“当人们在大会上制定一项法律时,他们让人们所提问的,并不是赞成这个提议还是反对,而是这个提议是不是公议。”这个公议就是他们自己的意志。显而易见,大哲学家传达出的就是法律是合乎情理的、仁慈的。他不是情感的发生者却饱含情感的因素是情感的载体。也许有人会问:刑法里,坐牢、死刑是不是无情的一面?但这些并不是法律的唯一的内容,法律更多的是温情脉脉的一面:如我国母婴保健法、产品保障法、国家

3、赔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从个人、经济、政治、社会角度对我国人民进行了保护和关爱。又比如说:法律规定,不满十八周岁以及在审判是怀孕的妇女不得判死刑、生病可以监外执行、离婚分财产时照顾困难一方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告诉我们法律是有情的,它展示了人文关怀的光芒。况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法律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它的最终目的不是惩戒罪犯,而是达到指引、评价、预测和教育的终极目标。它对罪犯的惩戒符合公平的原则、合乎情理、合乎天地之情。它查明事实,对违法者合乎情感,合乎大众之情。在法律有序的海洋中,我们欢快的划着法律的小船,划着由法和情制成的双浆,以法为基,以情为路,驶向更加美好的地方

4、。所以我方认为,法律有情。 双方二辩的补充陈词 (正方二辩)首先我来回答反方一辩的问题,我们所说的情当然不是私情,更不是滥情,法律是一条准绳,是一种社会准则,它所强调的情是一种公正的情,理智的情。还有刚才反方一辩的说法未免有些偏颇,我们当然不会让所有犯罪分子都逍遥法外,我们需要用法律去感化他们,去教导他们,使他们浪子回头 好,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补充陈词。第一,从法律的制定上来说,法律是有情,公正的法律是为维护社会中到达多数人利益而制定的,其内容符合社会民众的普遍心理。其中蕴涵的是公正广泛的情,法律又是人权的体现,不体现人权要求的法律就不是好的法律,西周 对刑法的规定有三千条,而隋朝的严刑科

5、律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刑重于民的恶法无一不以灭亡为下场。而唐初制定的贞观律就对这些恶法做出很大的修改,将隋律中的死罪392条改为70多条,50多条应判绞刑的罪刑也减轻处罚。正因为这部善法的存在,才有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而我国当代法律正是这样,从1988年到2004年我国对宪法进行了四次修订。而在2004年的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以及社会保障人身权。而这在以前在宪法中都未曾提过,而这就说明我国的法律正在朝有情的方向发展。而且根据宪法制定的消费者权利保护法,教育法,环境法,珍稀动物保护法,这些法律更是从各个方面来保护人民和人民的生活环境。难道这也是法律无情的表现吗?而且

6、,最令老百姓望而生畏的刑法在其第二条也明确规定了它的任务,其中一项便是,用刑法同一切犯罪行为做斗争,以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及公民私人财产,保护公民的民主权,人身权及其他权利。难道这也是法律无情的表现吗?第二从法律对有过之人的处理上,法律就是有情,法律的目的不在于惩治,而在于教育引导给犯案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我们看到,在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有犯罪终止的行为时,可以减轻处罚,在有自首立功的表现后,可以减轻处罚,我国更独创死缓制度,既在被判处死缓2年之内无故意犯罪即可改为无期徒刑。这些法律的制定都在最大限度内帮助失足的人重新做人,怎能不称之为有情?法律有严肃的一面,但针对的是那些死有余辜,罪大

7、恶极的人。(时间到) (反方二辩)对方一辩小桥流水,对方二辩大浪淘沙。但无论是微波还是怒浪都无法带走对方犯下的几点错误。首先,我方一辩强调,我方的情并不是指冷酷残忍,而是指无情是理性的判断。那么对方所谓的情是公正的情;理性的情。请问出自何处呢?我方在辞海中所查的情的定义可不包括这个解释啊!对方是不是在无限的扩大情的概念啊? 下面我将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法律的直接作用是确保社会的公正有序。但社会众生,纷纭复杂;文化水平不等,贫富差距迥异;富者一掷千金,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这就导致了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不同。所以需要法律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制度,这就决定了法律在

8、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公正理性无情。法律作为一种天下之规度、一种对客观实体的理性反映、一种衡量人类行为的工具,其价值就在于公正和公平。包拯铁面无私,断案公平;执法公正。所以世人称其为青天,其名流芳百世;为世人所敬仰,更是执法者的楷模。而那些导致国家灭亡的法,正是因为掺杂了人的感情,从而触怒了人民,那些的东西根本不能称其为法律。 再者,法律的初衷是保障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对少数违法这实施无情的法律制裁。2003年4月,吴某因自己患有胃出血便在自家的油菜地了种植罂粟,被依法追究起刑事责任。这不正体现了法律的初衷吗?虽然他并无作奸犯科之意,但他毕竟触犯了法律,依然要受到法律的惩处。法律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吗?

9、显然不是的,它的惩罚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安定安全的环境,从而保障正常的生活秩序。 最后,中国现在强调依法治国。法律是治国的根本,是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标准。这就决定了法律必须是理性的、公正的、也就是无情的。下面让我们再来看几个案例吧:邱氏夫妇于14年前收养弃婴邱玉儿,但邱玉儿于去年12月份死于交通意外。司机赔偿邱氏夫妇7万元死亡赔偿金。邱玉儿的亲生父母孙氏夫妇欲索要这笔赔偿金。法庭认为:邱氏夫妇的收养违法,死者邱玉儿的7万元死亡赔偿金予以反还孙氏夫妇。这不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在单位里,李某因升职请客喝酒。工友张某酒后架车,交通意外死亡。张某的父母将李某等人告上法庭,以其未对自己的儿子劝酒;未尽照顾之

10、责要其赔偿8千元。法庭以其没有法律依据驳回原告请求。这不正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无情吗? 法律永远是无情理性的丰碑。屹立于历史长河中,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若有情天亦老,法若有情法无存啊!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法律无情。 盘问阶段 (正方三辩)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情理和道理,如果说法律无情的话,那么是不是说法律没有道理可讲呢? (反方二辩)我方并没有说法律没有道理,我方所说的无情是理性的判断,这不正合情理嘛,理嘛,理性的判断。 (正方三辩)请问法律在实施、执行、应用的时候的有情和无情是不是和法律的有情和无情等价呢? (反方一辩)这怎么会等价的呢?对方辩友,请不要混淆视听。法律在实施、执

11、行、应用的时候的有情是法外开恩。既然是法外了,怎么还能说是法律有情呢? (正方三辩)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说对待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处理的一些条款,是不是充分体现了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呢? (反方四辩)这正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之处啊!法律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因为青少年的义务与我们成年人是不同的,那所以他享受的权利也是不同的。这正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义务和权利是对等的,这正论证了我方的观点啊,法律无情! (正方三辩)刚才你提到法律给人民生活提供了安全的环境,这不说明法律对人民有情吗? (反方二辩)这不正体现了法律的无情啊!法律是要保障大多数人的生活安定,对少数违法者实施无情的法律制裁。如果法律有情,那么他要偏向

12、哪个人的情呢?是你的?我的?还是我们大家的? (反方三辩)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分贫富;不分贵贱。法律如果有情就必然有所偏爱,那试问又怎么能保证法律的平等呢? (正方二辩)我们当然应该依法办事了。但是我们知道也公正就是一种博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说法律对每个人都公正,这对大家就是一种博爱。 (反方三辩)2004年,辽宁省共惩处违反贪污人员228人。其中不乏曾有过巨大的贡献,政绩突出的人。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这些违法犯罪者都网开一面呢? (正方一辩)因为他犯的罪违反了大多数的利益,所以法律必须要惩罚他啊。所以不能网开一面啊。 (反方

13、三辩)河南省司法机关领导曾做出过重要批示,决不能一味照顾群众情绪而扭曲判决。否则群众一不满意就闹。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降低了法律的权威。请问对方,被群众情绪所扭曲的法律,它的威严何在呢? (正方二辩)请对方辩友注意:群众之情的情并不是我方所说的情,我方所强调的情是一种理性的情,而群众的情通常具有感性。 (反方三辩)按照对方法律有情的逻辑,执法者是不是要对可怜的人网开一面;对可恨的人罪加一等呢?那样的法律在你们的眼里还是一个公正的法律吗? (正方四辩)首先我们强调的是法律有情,而不是执法有情。对于可怜的人,我们无须网开一面;而是本着公正公平正义这种基本的法律意识。而公平、公正正如我方二辩刚才

14、强调就是一种博爱。 双方三辩的攻辩阶段 (反方三辩)对方在一辩中提出:你们的情讲的是天地之情。可是老子说过一句话:叫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畜狗。请问你们这种天地有情如何解释? (正方三辩)我们说过: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包括情理和道理。如果说法律无情,那么是不是说法律没有道理可言呢?所以,从这一方来说,法律肯定是有情的。 (反方三辩)法律讲的当然是道理,法律的道理就是无情,公正。 (正方三辩)那么公正就是公平啊,难道不是吗? (反方三辩)对方简直就是把逻辑混乱到了极点。感性和理性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正方三辩)那么我请问对方,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罪犯在犯案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这是不是情的体现呢?

15、 (反方三辩)这当然不是情的体现。人犯了法以后自首也是多多少少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平,也属于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法律根据利益对等原则给了他一定的宽容,这个宽容绝对不是情,而是他因为确实做了有利于社会的事。 (正方三辩)那法律也是在规定的时候就宽容了,如果说法律无情,怎么会如此规定呢? (反方三辩)这并不是你们所说的宽容啊,这只是因为他去自首,对社会的和平安定做了贡献,法律才减轻了对他的处罚。法律对每一个罪犯的判决都是如此,都是公正的。 (正方三辩)感谢对方辩友说法律对他减刑,难道法律对他减刑不是法律有情吗? (反方三辩)对方用这么浅显的道理来回答我不敢苟同。如果说减刑就是有情的话,那么按对方的逻辑

16、,是不是要把所有的罪犯都放出监狱,让他们自行裁决呢? (正方三辩)对方才是逻辑混乱呢,法律在人想改过的时候给他机会,难道不是说明了对他的有情吗?你们所说的法律无情是不是要将一个想改过向善的人置之死地呢? (反方三辩)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改过,我们怎么可能知道,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法律更多的是讲证据,你怎么知道他就向善了呢? (正方三辩)那对方辩友的意思是说把所有的罪犯都杀掉就能保证社会的安定了吗? (反方三辩)我方可没有说都杀掉啊,刑罚有很多种,每个罪犯根据犯罪情节予以相应的惩罚。以儆效尤,这就是法律的无情。 (正方三辩)法律不将所有犯罪的人都杀掉不正说明了法律的有情吗? (反方三辩)难道我们是以杀掉为标准来讨论法律的吗? (双方时间到) 小结环节 (反方四辩)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答辩,由于不忍心看着对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