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长吉书法讲座--大小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410766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詹长吉书法讲座--大小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詹长吉书法讲座--大小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詹长吉书法讲座--大小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詹长吉书法讲座--大小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詹长吉书法讲座--大小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小篆一般分类,甲骨文、金文(秦统一前的六国文字)为大篆,秦统一文字后的篆字为小篆。也有把甲骨文单列的,即:甲骨文、大篆(或称“金文” 、 “钟鼎文” ) 、小篆。甲骨文与金文,限于书写工具,似有面貌的差异,其文字的结构实质,有着明显的连续性。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各行其是,面目差异很大,有些文字难以辨认。从截至今日所发现的甲骨文,为殷商后期(盘庚迁殷至商亡,即公元前13001046年)及周的早期的文字(近年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周原等地,曾发现一批西周时代的甲骨文) 。故同列为大篆,亦未尝不可。甲骨文滥觞于象形,但已超脱形似的描摹,而升华到抽象美的追求。甲骨文已是非常成熟的定型文字,是汉字的成

2、熟期。甲骨文之前,必然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阶段,也许不短于甲骨文之后到现在的年代。将来的考古发现一定会到证实。甲骨、金文、盟书、简牍墨迹(皆属大篆)等,写起来笔法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笔法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的逆锋、顿挫、回锋的讲究,越是早期的篆书,随意性越强。1、甲骨文是用锐器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因质地坚硬,故直线为多,一般比较纤细。但甲骨文的笔画遒劲且富有立体感,给人细而不轻的感觉。书写时注意笔画起笔行驶要由轻渐重,不可顿笔,更不要逆锋起笔。行笔至末端,又由重变轻。不是戛然而止,而是在减力的同时渐渐抬高,直至完成这一笔画为止。甲骨文的转折,不能像写楷一样一笔完成,而是两个笔画有机的结

3、合,要自然,且忌生硬。甲骨文线条坚实有力,沉重痛快,奠定了后世书法对线的基本要求:圆、健、活、简。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用笔的变化,写出甲骨文的特征来。郭沫若在殷契萃编中说:“虽潦倒而姿,且亦自成一格。凡此均非精于其技者绝不能为。技欲其精,则练之须熟,今世用笔墨者犹然,何况用刀骨耶?”2、金文是指西周伊始出现在钟鼎青铜器物上的文字,但金文并不是在青铜器上直接镌刻的,而是在制作青铜铸造模具的钟鼎泥坯上刻画的。由于泥坯便于刻画、修饰,故金文的笔法和甲骨文有些明显的不同。一般将西周的金文分为三个时期,即早、中、晚三期。早期笔画开始有了波磔,并出现了明显的粗细变化。由方笔转为圆笔,是书写金文首先要掌握的技

4、巧。戍嗣子鼎 、 大盂鼎是这时期的代表作。西周中期,笔画中的波磔和肥笔已不明显,变得均匀饱满、圆润起来。到了西周晚期,金文已臻成熟,字形扁平,书法洒脱率真。金文的笔画不再像甲骨文那样呈柳叶状,起笔处和收笔处都显得含蓄深沉,转折时也由一笔完成,不再是两个笔画的组合。在书写金文时,要注意笔画的首末两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藏头护尾,但不可太明显强调。这是文字本身由初级渐向高级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 散氏盘 、 史颂鼎及宣王时的毛公鼎 ,用笔纯熟,皆是研习大篆难得的精品。3、小篆,是秦朝“同文”后的字体,在面貌上有统一的要求,是规范的文字。它的基本笔画可归纳为:点、横、竖、折、弧、环几种。由于小篆的用笔方

5、法(笔法)是单一的。有人则把小篆简化为:横、竖、弯三种笔画。 说文解:“篆,引书也。 ”“引”即可上可下任意延伸的意思,含有不变的的因素。这就提醒书写者注意,笔画要从始至终协调匀称。用笔要有游刃有余,收笔要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转弯处要自然流畅。连接弯转的笔画,若不能一笔完成,接笔处要不露痕迹。藏头护尾,笔走中锋,不论横、竖、弯转都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小篆,端庄畅丽,圆润自然,对称变化,平稳劲健,疏密有致,紧凑舒展,心平气和,笔精体完。修身养性,蕴育美奂,集思广益,沉静品端。作为品位极高的书艺耽翫小篆,是“见机解组,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慼谢欢招”的极佳境界。石鼓文 、 泰山刻石 、 峄山刻石及唐李阳冰、清邓石如的书作,都是反复临习品玩的瑰丽经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