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409722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教案 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教案 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教案 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教案 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教案 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教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教案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教案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教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这一总要求,形象生动,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工作指导性,对于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发展,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切实转变作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总要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照镜子”是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正衣冠”是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洗洗澡”是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治治病”是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只有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相互作用,有机统一,才能

2、及时发现问题,修正形象,有力清除身体上、思想上、作风上的“污垢”,从而药到病除,轻装前行。“照镜子”,正视自我、发现问题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照镜子”,主要是要照党章、廉政准则、改进作风要求、群众期盼、先进典型之镜,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问问自己究竟群众观念有没有、能力够不够、作风正不正、工作实不实、为官清不清,知不足然后奋进。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要么懒得照镜子,只图安于现状;要么忌讳照镜子,明知有错也不改;要么是“化妆”之后照,照不到“真容”;要么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不联系实际,照不到问题;要么是照哈哈镜,只见长

3、处,不见短处,更不敢触及痛处。这样的照镜子,起不到作用,达不到目的。只有瞪大眼睛往“实”处照、往“深”处照、往“小”处照,才能纤毫毕现、照出问题,才能修身正己、警钟长鸣。“正衣冠”:改正谬误、修正形象“正衣冠”,主要是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看一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章的要求,是否符合群众的期盼,经常性地正一正党性修养这顶“帽子”,正一正党员义务这条“领带”,紧一紧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这根“弦”。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正衣冠”既不是穿名牌服装、戴高档手表、坐豪华轿车,也不是抖威风搞特殊,高高在上,一口官腔,一副官架,一身官威,更不是像庙里的泥塑那样,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

4、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无用。只有严守党的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端正行为,规范言谈,才能树立和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洗洗澡”:去污除菌、身心洁净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这个“洁”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思想和作风的一尘不染、干净整洁。要达到这个目的,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洁身自好,多给自己的身体和思想“洗洗澡”,增强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干干净净做一只,清清白白做人。只有坚持整风精神开展批评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原因,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才能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

5、革新、自我提高。“治治病”:根除毒瘤、轻装前行有病必须下狠心、出狠手,绝不能讳疾忌医。否则,就会从疾在腠理变成病入膏肓、酿成大祸。身体生病了,要吃药打针;思想和作风生病了,更要抓紧根治。“治治病”,主要是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制止和纠正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只求生活舒适安逸,嘴馋胃大、嗜吃贪杯,得了“享乐病”;有的吃“特权饭”、住“特权房”、坐“特权车”,得了“特权病”;有的甚至为一己私利,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得了“腐败病”。这些病,轻则害人害己,重则误党误国,必

6、须有病早治,无病预防,防微杜渐。千万不要受私心杂念摆布,执迷不悟,讳疾忌医,小病变成大病,最终无可救药,悔之晚矣。只有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勇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宁断一指也不伤九指的智慧,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病症”,找准“病灶”,综合施治,真正把作风改好。“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在教育,贵在实践。“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四位一体、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有机统一。其中,“照镜子”是前提和基础,只有照准、照透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有的放矢、不放空炮;“正衣冠”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形象好、不走

7、样,“照镜子”才能得到深化,“洗洗澡”“治治病”才能立标杆、有准绳;“洗洗澡”是手段和方法,只有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才能查准、原因才能搞清,“照镜子”“正衣冠”才能与“治治病”相贯通;“治治病”是结果和目的,只有治好了病,“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才能有归宿,教育实践活动才能落到实处。二、贯彻总要求的着力点贯彻总要求,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切实加强学习和对照,弄清楚群众观点的本质内涵,弄清楚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这就需要认真“照镜子”;而为民务实清廉是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党员干部“正衣冠”的重要标准;批评与自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8、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工作方法,而“洗洗澡”就是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提高党内生活质量,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是实际效果,最终要体现到“治治病”上,归根到底要看是否切实解决问题。认真落实“照镜子”的要求“照镜子”,重在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明确方向、解决问题,深刻查找自身在学风、作风、廉洁自律、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摆在思想和行动方面存在的差距。1.照党的章程之镜照党章之镜,就是要查找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纪律、宗旨意识方面的差距。学习章程。对照学习党章规定,查找差距和不足,在坚定理

9、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修养、严守党的纪律等方面为广大党员作出表率,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遵守党章。坚持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贯彻党章。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判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要以党章为基本标准;解决党内矛盾,同样要以党章为根本规则。维护党章。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章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党章意识不强、不按党章规定办事的要及时提醒,

10、对严重违反党章规定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全党共同来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2.照廉政准则之镜照廉政准则之镜,就是时时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时刻为自己敲响廉洁自律警钟,始终做到不越雷池一步。认真学。学习是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前提和基础,坚持把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作为保持廉洁从政的根本性问题,逐条学习,逐条理解,逐条消化,切实把廉政准则记在心里,贯彻在行动中。认真查。对照廉政准则明确的52个不准,认真进行反思检查,看自己有没有利用职务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有没有违反公共财物管理规定的,有没有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有没有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没有脱离群众、弄虚作假、损害群众

11、利益和党群干群关系的等等,切实在认真查找中看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改。以廉政准则为标准,逐条地进行对照检查,做到有问题就改,有错误就改,不论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不论是大错误还是小错误,都认真对待,认真改正,不以小错而不改,不以大错而逃避。3.照改进作风之镜照改进作风之镜,就是要对照中央的“八项规定”,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持之以恒,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动真碰硬。改进作风关键是要讲认真,老老实实地改,真心实意地改,无论制定规矩,还是执行纪律,都要动真格,说到做到。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作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对庸懒散者现象敢于重拳出击,对违反纪律的行为敢于批评斗争,保持正作风、刹歪风的态势,坚决防止

12、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具体深入。抓作风、改作风,不能大而化之,只提原则要求,也不能隔靴搔痒、不触及问题实质,而是要从日常处着手,从点滴中做起,从小事上破题,从细节上入手。引导督促党员干部去掉官气接地气,扑下身子干实事,在落实具体政策、解决具体问题中,把改进作风步步引向深入。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就怕抓一阵歇一阵、紧一下松一下。“八项规定”只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只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要毫不松懈地抓下去,做到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切不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4.照群众期盼之镜照群众期盼之镜,就是要真心倾听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好群众乐见的实事,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信任。时时想着群众。无论何时,

13、我们的群众本色不能变,群众情怀不能淡,要体验群众生活,体会群众甘苦,体味群众情感,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既虚心听取群众“送上门”的意见,又主动“上门”征求群众意见。把握群众期盼。重视群众当前最关注的问题,比如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环境问题、安全问题、交通问题等,对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工作就会被动,群众就不会满意。因此,必须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积极加以解决。主动深入群众。越是信息发达,越是交通便利,越要防止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认真执行中央改进作风、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规定,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14、去了解民生诉求,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进一步巩固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深情。5.照先进典型之镜照先进典型之镜,可以产生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从而产生示范辐射效应,引领全社会见贤思齐,奋发进取。像先进典型一样拼搏进取。增强创先争优的紧迫感,真正把自己的上进心激发出来,把干事创业的内在激情燃烧起来,保持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士气,攻坚克难、志在必得的勇气,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锐气,不断创造新业绩。像先进典型一样敢于担当。敢于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到矛盾最复杂的地方去、到工作最推不开的地方去,敢于接触基层久拖未决的“老”问题、制约发展的“难”问题、社会关注的“热”问题、涉及利益的

15、“大”问题。像先进典型一样不断超越。牢固树立“有先进必争、有第一必夺”的领先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形成你追我赶、不断超越的良好氛围,争创一流业绩。认真落实“正衣冠”的要求“正衣冠”,就是看是否做到了为民务实清廉。为民务实清廉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工作方法,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体现。为民是宗旨和目标,务实是态度和方法,清廉是前提和保证,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就抓住了群众工作的关键。1.塑造为民的形象为民,就是要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增进同群众感情。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解决好党员干部“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倾听人民的呼声,理解群众的感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始终做到与群众心连心。从群众立场看问题。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凡是群众愿意办的事,千方百计去办好;凡是群众不满意、不愿办的事,坚决不办。为群众办实事。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