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409660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贵州省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 二一年十一月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顾 问:王富玉 贵州省省委副书记黄康生 贵州省省委常委、副省长谌贻琴 贵州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组 长:傅迎春 贵州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副组长:杨 俊 贵州省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三旗 贵州省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国钧 贵州省旅游局党组成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李 光 贵州省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秀珍 贵州省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成 员:葛宇菁 贵阳市旅游发展产业委员会主任黄天舜 遵义市旅游局局长朱贵清 安顺市旅游局局长郑学群 六盘水市旅游局局长伍

2、晓红 黔南州旅游局局长范钟声 黔东南州旅游局局长曹静秋 黔西南州旅游局局长戴淑金 毕节地区旅游局局长李世凡 铜仁地区旅游局局长郑 旭 贵州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处长蒋兴勇 贵州省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吴 迈 贵州省旅游局质量规范管理处处长张鹏华 贵州省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处长丁蜀生 贵州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史静一 贵州省旅游局人事教育处处长王贵东 贵州省旅游局综合业务处处长陈维莎 贵州省旅游局质监所所长刘 丹 贵州省旅游局质量规范管理处副处长陈德乾 贵州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副处长邹晓风 贵州省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副处长傅 瑜 贵州省旅游局港澳台处副处长李 芳 贵州省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何文化 贵州省旅游局信息中

3、心副主任丁克斌 贵州省旅游局质监所副所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 任:李三旗 贵州省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成 员:郑 旭 贵州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 处长陈德乾 贵州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 副处长李 曦 贵州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 主任科员侯跃红 贵州省旅游局规划财务处 主任科员课题组成员专家组长石培华 中国旅游研究院 副院长、研究员主要成员金颖若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副院长 教授龙江智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规划中心主任 博士吴 普 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所 博士吴丰林 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所 博士张佑印 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所 博士尹贻梅 中国旅游研究院政策所 博士后何琼峰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 博士马仪亮 中国旅

4、游研究院国际所 博士杨劲松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 博士目 录目 录I前 言1第一章 贵州旅游业发展基础与环境评价5一、“十一五”发展基础评价5(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形成强力推动旅游发展的格局5(二)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积极行动,形成全社会推动旅游发展的浓郁氛围和合力6(三)旅游业快速增长,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7(四)旅游产业要素配套不断加强,旅游产业体系初具雏形7(五)宣传促销取得重大突破,旅游市场知名度明显跃升8(六)世界遗产申报实现零突破,旅游精品战略取得新突破8(七)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变化大,可进入性提升8(八)旅游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旅游创新工作取得较大突破9(九)以乡村旅

5、游为主要突破口的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10(十)国际合作日益频繁,外资外脑助推旅游业上新台阶11二、“十二五”发展环境评价11(一)战略新支撑:贵州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全方位、立体化的战略支撑格局11(二)交通新变革:贵州旅游资源和产品具备了对接主要经济中心和主要客源市场的条件13(三)市场新需求:贵州有条件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13(四)产业新变化:贵州旅游业可以通过创新实现跨越发展14(五)贵州新发展:贵州旅游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支撑14三、贵州旅游优势和潜力的重新评估15(一)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打造旅游大省的条件15(二)新的消费观念和市场需求下,贵州旅游价值在提升15(三)贵州

6、可以引领全国旅游第三次浪潮16四、“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重大瓶颈问题16(一)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17(二)旅游接待条件与休闲度假需要不相适应17(三)旅游大企业、大项目引进与加快发展要求不相适应17(四)休闲度假产品开发与转型升级要求不相适应17(五)旅游城镇体系与目的地建设要求不相适应18(六)产业经济格局与转变发展方式要求不相适应18(七)人才队伍建设与跨越发展要求不相适应18(八)体制机制与开放型旅游业要求不相适应19五、旅游业发展的挑战19(一)激烈竞争的挑战19(二)投资和招商的压力20(三)调控和管理的挑战20第二章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21一、发展思路21(一)指

7、导思想21(二)发展战略21二、发展定位22(一)贵州旅游在全国旅游发展中的定位22(二)旅游业在贵州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22三、发展目标23(一)定性目标:实现五个转变23(二)定量目标23四、支撑工程25第三章 重点工程与支撑项目30一、骨干旅游区深度开发与转型升级工程30(一)黄果树国家公园度假区31(二)多彩贵州城文化旅游区31(三)荔波生态旅游度假区32(四)乐湾国际温泉休闲城33(五)龙里国际山地避暑休闲度假区34(六)国酒茅台度假区34(七)百里杜鹃高山休闲度假区35(八)镇远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度假区36(九)西江苗寨度假区37(十)肇兴侗寨度假区37(十一)织金洞度假区38(十二

8、)宽阔水、九道门、双河溶洞度假区38(十三)阿西里西大草原避暑度假区39(十四)赤水丹霞自然遗产度假区39(十五)万峰林(万峰湖)户外运动度假区40(十六)梵净山佛教文化度假区41(十七)平坝屯堡文化乡村旅游度假区42二、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43(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3(二)旅游厕所布局与建设46(三)游客集散体系建设47(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50三、新产品与新业态培育工程51(一)原生态旅游新高地建设52(二)避暑旅游新高地建设52(三)文化体验与心灵旅游新高地建设53(四)乡村旅游新高地建设53(五)高尔夫旅游新高地建设54(六)自驾车与自行车旅游新高地建设55(七)山地户

9、外及体育健身旅游新高地建设56(八)养生与老龄度假新高地建设56(九)工业旅游新高地建设57(十)地质旅游新高地建设58四、四季及夜间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工程58(一)春节:赏花季58(二)夏季:避暑季59(三)秋季:风情季60(四)冬季:温泉季61(五)夜间旅游产品开发62五、旅游服务要素建设工程63(一)加快发展、提升旅游住宿业63(二)整合做强旅行服务业64(三)加快发展旅游交通服务业64(四)大力发展旅游商品与购物服务业65(五)培育旅游餐饮业品牌66六、产业融合与新兴优势领域开发工程67(一)文化旅游业67(二)会展商务旅游业68(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68(四)旅游与工业融合69(五

10、)避暑旅游69(六)旅游康体保健业70七、市场深度开发与营销体系工程71(一)实施“多彩贵州”品牌推广工程71(二)挖潜资源优势,迎合市场细分要求72(三)利用新手段,丰富营销体系72(四)对接经济中心,主攻主要客源市场72(五)加强客源地建设73八、人才开发工程74(一)加快编制贵州省旅游人才资源开发“十二五”规划74(二)建设好五支人才队伍74(三)找准人才建设的六个重点突破口75九、信息化建设工程76(一)编制好一个规划76(二)实施五个工程77(三)做好一个试点工程78十、试点示范工程78(一)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示范省79(二)山地休闲度假试点省79(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79(四)

11、国民旅游休闲试点80(五)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80(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程80第四章 实施保障与政策措施81一、强化组织领导81(一)建立全方位的省旅游发展领导协调机制81(二)强化旅游发展的考核监督81(三)出台配套的旅游发展政策措施81二、创新体制机制82(一)探索重点旅游区、重大旅游项目计划单列82(二)深化旅游发展大会推进机制82(三)完善综合执法机制83(四)创新投融资机制83三、加大资金投入84(一)进一步增加和完善旅游发展基金84(二)政府搭建招商引资平台84(三)整合相关资金增加投入85(四)加大金融支持85四、加大政策支持86(一)全面落实国务院加快旅游业发展意

12、见的相关政策86(二)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扶持政策87(三)全面落实贵州省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87五、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88(一)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88(二)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89(三)完善旅游统计体系建设89前 言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和战略部署,依据西部大开发新十年上台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初稿)和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思路等的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贵州“生态立省”战略,建设“多彩贵州”、新贵州,应贵州

13、省旅游局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主持编制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贵州省第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后,紧紧围绕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建设旅游大省编制的首个省级层面的专项规划,已纳入19个省级重点专项规划,意义重大。在充分认识本次规划重要意义基础上,中国旅游研究院组成了以原国家旅游局程文栋副局长为顾问、石培华副院长为组长的专家组,并于2010年7月上旬对贵州省遵义、铜仁、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安顺市、毕节地区等七个地州市的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考察及规划编制期间,专家组先后在北京及贵州实地数次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广泛而认真地吸取了贵州省旅游局及发改、交通、财政等19个部门主要领导,各地州市主管领导、旅游局及相关部门、旅游景区、主要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形成如下判断:在贵州省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的积极行动支持下,全省上下旅游业发展氛围浓厚,“十一五”是贵州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