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影验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409565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影验光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检影验光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检影验光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检影验光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检影验光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影验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影验光(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检影验光,眼底反射光的类型,顺动:反射光和线条光移动方向相同。 逆动:反射光和线条光移动方向相反。 中和:反射光填满整个瞳孔呈不动状,瞳孔满圆红。,被检眼与影动的关系:越接近中和点影动越宽、快、亮。中和点又称反转点,从被检眼视网膜反射的光线正好聚焦于检影镜的窥孔处 ,这时瞳孔充满影光,当照亮光束稍有偏离,瞳孔完全变暗,观察不到任何影动。但实际上,它并不是聚焦一点,而是一个区域,他是顺动和逆动的分界线。(检影时瞳孔大小68mm),眼底反光的形态,(1)球面屈光不正:眼底反光在各个子午线上看起来都是一致的。任何方向的检影带将产生同样的影动,将需要同样度数的镜片中和。(见图),(2)有散光的屈光不正

2、:眼底反光在各个子午线上是不一致的。 各个子午线上有不同的屈光度,为了中和散光,我们必须找到主子午线。然后用不同度数的球镜或者球柱镜中和。(见图),怎样确定有无散光,1、手动中和法中是怎么发现镜片有散光的?,答:旋转镜片观察破裂现象,答:旋转检影镜的光带去寻找破裂现象,2、在进行视网膜检影时又如何去发现散光呢?,寻找散光方式,破裂现象,破裂现象是怎么样的?,怎样寻找主子午线?,手动中和法时如何寻找?,在破裂现象消失的位置标记出主子午线位置,旋转镜片,使镜片中的十字线与镜片外的相一致,检影中,通过旋转光带来完成,寻找主子午线,主子午线在哪里? 一条与光带相一致30 另一条则与其垂直120,如何去

3、中和散光呢?,散光各条经线的屈光度不同 最大屈光度和最小屈光度主经线,中和散光分不同的经线去中和 分别中和两条主经线,中和散光的两种方法,球 - 球法 只使用球镜对两个主子午线分别进行中和 球 柱法(常用) 使用球镜结合柱镜的方法同时中和,球 球法,1、首先确定两个主子午线 2、用球镜先中和其中的一条主子午线,无须关心另一条主子午线 3、取出球镜,再用新的球镜去中和另一条主子午线 4、在力量图上分别标出两子午线的屈光度 5、算出屈光不正的度数,同一只眼,球 球法,20,110,找出主子午线的轴向,对两个子午线的影动分别进行评价,20,这时的影动是什么?,用相应性质的球镜去中和,一条主子午线中和

4、情况,+3.00D,另一条子午线中和的情况,+5.00D,两次结果叠加在一起,+,=,最后的结果:+3.00D/+2.00D 110 加上工作距离(67cm):+1.50/+2.00 110,1、首先确定两个主子午线 2、用球镜先中和其中的一条主子午线,无须关心另一条主子午线 3、球镜不动,再加柱镜去中和另一条主子午线 4、在力量图上分别标出两子午线的屈光度 算出屈光不正的度数,球 柱法,球 柱法,同一只眼,找出主子午线的轴向,20,110,先用球镜中和其中的一条主子午线,+3.00D,球镜和柱镜联合中和另一主子午线,+3.00D,+2.00DC 110,根据力量图得出结果,最后的结果:+3.

5、00D/+2.00D 110 加上工作距离(67cm):+1.50/+2.00 110,检影步骤,1、让病人坐好坐舒适 2、戴好试镜架或者调好综合验光仪(R) 3、双眼均打开 4、让病人注视远处的目标(如视力表中较大的字符,红绿视标,儿童应用一些吸引他注意力的视标),检影步骤,5、检查者面对病人,保持在同一水平,用右手持检影镜,用右眼检查病人的右眼,用左手持检影镜,用左眼检查病人的左眼 6、打开检影镜的电源,让光照到病人的眼睛里,然后从窥孔中观察病人瞳孔的反光 7、检查者应始终注意不要让自己的头遮住病人注视远处的视标 8、在非调节麻痹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病人眼睛的调节,检影步骤,9、检查者一边摆

6、动检眼镜,一边观察被检眼瞳孔中的影动 10、分别顺着水平轴向和垂直轴向摆动检眼镜,并迅速判断影动的性质 11、不移动位置,迅速的观察一下对侧眼的影动性质,检影步骤,12、在两只眼前分别加足够的球镜使两眼的远点都在被检眼前(被检眼处于暂时性人工近视状态) 13、有助于被检眼放松调节,使调节处于静止状态 14、也就是说,如果影动为顺动,就加足够的正镜使其变为逆动 15、如果影动是逆动,并确定调节静止,则不用加镜片 16、接着,检查者要将注意力放在确定右眼的屈光不正状态上,点状检影镜,a检查者分别顺着垂直和水平的轴向摆动检影镜 b如果影动的轴向和检影镜摆动的轴向不一致,则向着影动的轴向调整检影镜摆动

7、的轴向,使两者一致 c得出其中的一条主子午线,另一条与其相垂直,检影步骤,d如果用负柱镜的形式来矫正散光,则先中和近视度数小、远视度数高的子午线 e也就是逆动影快,顺动影慢的子午线 f负柱镜的轴与中和的子午线方向一致 g然后将检影镜摆动的轴向转到相垂直的方向,检影步骤,l不断增加负柱镜的度数,使这个子午线的影动得到中和 m如果柱镜的轴和度数都是准确的,这时所见的影动与单纯球性屈光不正的影动一样(这一点很容易效验) n检查者适当缩短工作距离,这时如果散光已被矫正,两条经线都变成顺动 v同样的,如果拉长工作距离,两条经线都变成逆动,带状光检影镜,用平面镜状态,调整光带,使其尽量的窄,以便观察检影镜

8、的光带和瞳孔反射的光带是否一致 如果反射光带和检影镜光带轴向不一致,则旋转光带,直到两者一致 照到其中的一条主子午线,另一条与其相垂直,检影步骤,检影镜摆动的轴向与光带是相互垂直的镜 用负柱镜形式来矫正散光 先用球镜中和低逆动、高顺动的主子午线 负柱镜的轴位与该主子午线一致 旋转光带,使光带与负柱镜的轴位相一致 与柱镜轴位相垂直的方向上摆动检影镜 逐渐增加柱镜的度数,直到中和,常见不规则影动分析:,(1)中央顺动 表现 近视眼检影过程中,常发现视网膜反射光中央已经开始顺动,而周边已逆动;远视正好相反。,原理 常见于睫状肌麻痹验光,由于屈光间质的球面象差所致。入眼的周边光线先聚后散开,投照在视网

9、膜的反射光的周边部,显示近视状态,故为逆动;入眼的中央光线后聚焦,达到视网膜还未聚焦,显示远视状态,故为顺动。 判断方法 以中央影动为中和标准,因中央光线近于黄斑。,(2)剪动光影 表现 检影视野中的视网膜反射光出现两种走势相反的光影,随着检影镜的移动,两种光影逆向移动,一开一合,形似剪刀。,原理 为角膜或晶状体表面的不规则散光所致,在接近中和时,部分屈光间质存在比较性近视,该部屈光间质所形成的反射光发生逆动;部分屈光间质存在比较性远视,则反射光发生顺动。 处理方法 在视孔放置-0.50D柱镜片,缓慢旋转柱镜的轴向手轮。同时不断调整检影镜投射光带扫描的轴向,最大限度地使两部分光影在瞳孔中央汇合

10、。,注意事项,误差的来源: 检影的角度:通过检影镜观察到的反射光线与视轴的夹角 被检眼调节的影响 工作距离产生的误差 检查者判断的误差,注意事项,屈光结果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在于中和的判断和影动太慢 瞳孔的影动是检影镜摆动的结果,如果影动比较难于判断的情况下,检影镜摆动过慢反而更难看清影动 当影动难于判断时,应适当地加快检影镜的摆动,注意事项,中和时的光影是最明亮最大的 非常暗和小的光影提示屈光不正的程度很深 如果估计为高度近视(病史或者远近视力的检查提示),最有效的判断方法就是在检影时不断向病人靠近 对于高度近视,越接近远点,影动越容易判断 如果还看不到明显的光影变亮,暗示为高度的远视,则应该

11、按照光影暗和慢的程度加适当的正透镜,注意眼底反光的形态:,接近中和点时,眼底反光变快、变大、变亮、瞳孔满圆红。 低度近视或正视,影红,其边缘是直的。高度屈光不正,影的浓度变深切暗,边缘弯曲。 一般认为68mm大小的瞳孔最易检影,瞳孔过大,眼底反光会出现一些奇特的眼底反光,如:球差、剪动。此时尽量观察眼底反光的中心,忽略周边部。,注意事项,工作距离影响光影的易读性和观察的准确性.两者又互为对立关系 工作距离越短,影动越容易观察,但工作距离上很小的误差就会使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距离越短越是这样 67cm的工作距离,缩短5cm产生0.14D的误差;50cm的工作距离,缩短5cm产生0.22D的误差;25cm的工作距离,缩短5cm产生1.00D的误差。,注意事项,屈光不正中球性部分比较高,容易掩盖低度数的散光,各个经线上都是又暗又慢的影动,只有在球性部分得到矫正后,才会发现散光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