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服务中的信息交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408145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社交服务中的信息交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社交服务中的信息交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社交服务中的信息交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社交服务中的信息交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网络社交服务中的信息交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社交服务中的信息交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社交服务中的信息交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社交服务中的信息交互对大学生自我认知和社会角色定位的影响研究 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 1谢婷 肖强 黄文静 程子珣 刘锋 贺明摘要:SNS 已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普及,大学生自我认知和社会定位受到 SNS 中的信息交互的影响。调研数据发现,目前娱乐生活成为大学生信息交互的主要内容,而时政热点和学术科研成为大学生较少提及的冷门。大学生沉迷 SNS 中的信息还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 SNS 中的信息交互对大学生的成长帮助有限。本文建议从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校园文化,做好大学生定位教育,优化 SNS 信息内容等角度出发,引导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关注,提升大学生

2、的社会责任感。关键词:SNS ;大学生自我认知;大学生社会定位引言目前, “活跃和前卫的大学生是 SNS 中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2。以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为代表的“网络社交服务”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产生着重要影响。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它本身包含着多个层次,主要有对自己机体功能和状态的认知;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知;对自己外部形象的认知等。 3”SNS 对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形成与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得以实现,一方面来自网络言论或信息产生的影响,大学生不断地把这些信息内化成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来自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理想、世界观等,它

3、是自我认知的决定性因素。大学生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则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成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骨干,因为“国家对大学生的明确定位是: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青年人才的重要来源 ”4。SNS中充斥着各类信息,而且“SNS 上的信息传播,从效果上看,速度和广度都十1 基金项目: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网络社交服务中的信息交互对大学生社会认知和自我定位的影响(2012)指导教师:张敏作者简介: 肖强 谢婷 黄文静 程子珣 武汉科技大学刘锋 武汉人禾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贺明 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2 陈艳,胡天生 :SNS 时代大学生人际传播的问题及对策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4、,2011(28):435.3 康树华,王岱, 冯树梁 :犯罪学大辞书 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1221.4 朱明贤,郑克清:大学生的社会定位及荣辱观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2):42.分惊人,带有病毒式传播的特点” 5 。作为 SNS 主力军的大学生是各类信息的主要发布者和传播者,他们在 SNS 中发表的言论和提出的观点具有随意性和突发性,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大学生讨论,影响其他学生的心理、思维和行为,并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全体学生的现实生活,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角色定位。大学生个体之间的自我认知水平有很大差异,有较高认知水平大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稳定、深刻的

5、认识,能准确地识别和吸收 SNS 中的信息,能在各种舆论声音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积极地担负起社会赋予的角色。而另一些自我认识水平较低的大学生,比较容易受到 SNS 中负面信息的影响,对自己有片面、易变、肤浅的认识,人生理想和社会定位不清晰。深入研究 SNS 对大学生自我认知和社会定位的影响,对于高校改善管理、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并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系统了解大学生在 SNS 中的自我认知状况,我们用了近 2 个月的时间对武汉市的大学生进行了调研。样本选取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进行了问卷发放和访谈。调查共发放 400问

6、卷份,回收 350 份,有效问卷 309 份。其中男生 174 人,占总人数的56.3%,女生 135 人,占总人数的 43.7%。1 SNS 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情况SNS 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青睐。在问及“是否了解 SNS”时,大于 80%的受访学生了解;有 19.7%的受访学生表示“不清楚” ,但被追问是否使用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络时, “不清楚”SNS 为何物的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接触或使用过QQ 空间、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络。在问及“您平均每天大概花多长时间浏览社交网站”时,有 44%的受访者表示每天花在 SNS 上的时间大于 1 小时,而小于1 小时的学生占 56%。而使用 SNS 的地

7、点,有约 84.8%的受访者表示会在课堂或者朋友聚会上使用 SNS,只有 15.2%的学生“从来没有”在课堂或者朋友聚会中使用。而且女生表现得更倾向于在课堂等场景使用 SNS:女生中有 89%的受访者表示会在课堂或者朋友聚会时使用,而男生的该比例为 81%。可见,大学生5 贺艳华: 浅析 SNS 的传播特征及影响 J.才智,2009(07):76.对 SNS 表现出极大的热情,SNS 基本上实现了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的 “全覆盖” ,且部分学生使用时间长,使用地点延伸至课堂和朋友聚会等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或者交流的地方。2 大学生在 SNS 中的信息交互情况2.1 获取信息成为大学生使用 SNS

8、的主要目的大学生注册 SNS,其主要目的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浏览朋友动态和新闻信息” ,占 71.5%, “娱乐、休闲、消磨时间”占 47.2%, “寻找、结交朋友”占25.2%, “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动态”占 23.0%, “其他 ”占 6.1%。 “其他”项主要包括“发泄情绪” , “寻找需要的资料信息”等。男女生注册 SNS 的目的侧重不同。男生更倾向于“娱乐、休闲、消磨时间” (男 49.4%,女 44.4%) 、寻找结交朋友(男 28.2%,女 21.5%) ;而女生更倾向于“浏览朋友动态和新闻信息” (男62.6%,女 83.0%) 、 “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动态 ”(男 19.5%,女

9、 27.4%) 。2.2 娱乐生活成为大学生在 SNS 中谈论的主要话题当被问及“您通过 SNS 主要发表、讨论或者传播哪类话题?”时,大部分学生主要集中在“娱乐、文化、体育” ,占 47.2%, “日常生活琐事”占52.4%, “情感 ”占 24.9%,仅有 12.6%的学生谈论 “学业或学术问题” ,24.9% 的学生谈论“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 ,另外还有 10%的学生谈论了“其他问题” ,如“创业就业信息” 。2.3 时政要闻成为大学生在 SNS 中较少提及的冷门对于“钓鱼岛” 、 “官员贪腐”等信息的反应, “经常转发或评论”的仅占10.4%,几乎都转发或评论仅占 3.6%,而高达 3

10、6.6%的学生表示“看过就算了” ,而 49.5%学生表示 “偶尔会转发或评论” ,对时政热点表现得不够关切。3 大学生 SNS 信息交互中的自我认知3.1 健康受损在问及“浏览社交网站引起健康问题”时,有高达 33.3%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身体健康因为长时间浏览社交网站而受到了影响,另外有 22.3%的学生“不确定” ,而认为“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学生分别占 32.4%和 12%。可见,三成多的受访学生身体健康受到了频繁使用 SNS 的影响。这可能与当今大学生的主要娱乐休闲方式有关,本次调研中发现 SNS 使 56.0%的学生娱乐休闲活动逐渐转移到网络,传统的体育竞技等休闲项目被网络替代

11、。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必定会给大学生带来诸如眼睛干涉,颈椎病等病症。3.2 观念变更51.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固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SNS 中的信息不能对其产生影响。25.9% 的学生不确定 SNS 信息是否对其产生了影响。22.7% 的学生认为 SNS 中的信息产生了影响,而认为产生了影响(“完全不符合” )的比例很小,仅占 0.3%。可见,有近 50%的受访学生容易受到 SNS 信息的影响。另外,有 19.4%的受访学生表示对 SNS“产生依赖性,独立思考能力受到影响” 。 “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指出了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

12、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 6本次调研中,46.9%受访学生认为 SNS 中的信息“降低自己对传统报刊新闻关注度” ,而认为 SNS 使自身“对事物充满了批判和怀疑精神”的受访者只占了 1.3%。3.3 于事无助32.68%的受访学生认为 “社交网站上认识的好友或者获得的信息对学业、前途或感情产生了帮助” 。但是有高达 67.32%的学生认为产生了帮助“完全不6 陈善晓,胡天生: SNS 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影响及应对J. 思想教育研究, 2011(6):83-84.符合” (4.21% )或“不太符合” ( 24.60%) ,而 38.51%的学生“不确定”是否产生了帮助,可见,学生使用

13、 SNS 得到的帮助因人而异,有少部分学生(32.68%)得到了帮助,而大部分学生(67.32%)得到的帮助甚少或者没有得到帮助。而社交网络对于学生社交的拓展而言,只有 31.39%和 1.29%的受访学生认为“社交网络拓宽了交际圈”是“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的。而 38.51%的受访者“不确定”是否拓宽了交际圈,28.8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或者完全没有拓宽交际圈。4 结论与建议4.1 大学生 SNS 沉迷与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校园文化某种程度上说,SNS 是对现实社交和课堂内容的替代,大学生对 SNS 产生了沉迷。大学生之所以在课堂和朋友聚会上使用 SNS,是因为课堂的内容和朋友间的交流给大

14、学生带来的效用低于 SNS 给大学生带来的效用。大量“手机控”“微博控”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大学生渴望获得咨询信息,带着某种求知的欲望,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渴求交流,希望被关注,获得某种自我实现。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大部分学生却无法抵挡 SNS 的诱惑,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认为课堂上的内容枯燥乏味。我们也经常看到几个同学聚会时各自埋着头玩手机刷微博的情形,朋友间面对面的交流似乎敌不过 SNS 中的互动。对此,笔者认为,高校一方面应注重提升课堂上教师授课内容的丰富性、打破单凋沉闷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听课质量。另一方面,创新校园文化,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一些针对性强的活动。

15、例如,组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竞赛和锻炼项目,增强大学生体质;在朋友聚会中推广群体性参与的游戏,增加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借提高课堂收益的方式让大学生接受教育,以丰富社交活动内容的方式让大学生摆脱对 SNS 的沉迷。4.2 社会定位偏差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日常生活成为大学生 SNS 中传播的主要信息,而时政热点成为大学生较少触及的冷门,这一现象表明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度不足,也说明了大学生社会定位的偏差。SNS 逐渐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对大学生个性与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部分学生对 SNS 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五成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极容易受到 SN

16、S 信息的影响,这说明大学生并未能够明确自身的社会地位,领悟社会和国家赋予的社会期望。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大学生社会定位的偏差,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定位教育。一方面,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 “学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民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缩短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提升社会责任感。 ”7继而增加大学生对 SNS 信息的辨别力和关注焦点,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4.3 从 SNS 获益甚微与优化 SNS 信息内容大学生一方面追捧 SNS,一方面却认为 SNS 中的信息对自身的帮助不大,这说明 SNS 中的信息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是娱乐和消遣,而学术科研、就业创业等“有用”信息较少。对此,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高校教授及辅导员可以积极入驻 SNS 与学生建立关系网络,定期发布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