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生事迹材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6404700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医生事迹材料 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女医生事迹材料 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女医生事迹材料 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女医生事迹材料 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女医生事迹材料 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医生事迹材料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医生事迹材料 (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医生事迹材料 用美丽的坚守抒写大爱青春开栏的话:为进一步加强全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xxxx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颂扬“最美精神”,争做“最美金州人”的浓厚氛围,构筑“精神高地”,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州外宣办、州总工会、团州委、州妇联联合举办“贵人善行颂最美精神做最美金州人”主题活动,活动时间从今年9月至XX年8月。本报从今日起开设专栏,着眼群众身边事、寻常事、感人事,宣传群众身边人、寻常人、高尚人。10月29日,xxxx电视台演播大厅,xxxx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主办的“道德之光xxxx骄傲”第三届xxxx省道德模范颁奖晚会隆重举行。被评为xxxx省道德模范、很久没与女

2、儿过生日的xxxx,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与女儿一起过了次生日,现场的观众都被xxxx的默默付出深深打动。5年前从条件优越的省城xxxx到xxxx县xxxx镇xxxx村创办村卫生室,xxxx独自坚守,用尽所学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她把自己当老百姓的“贴心人”,老百姓把她当自己的“家里人”。友称赞她为“最美乡村女医生”。一xxxx生于xxxx年10月,xxxx市xxxx区人,是个布依族姑娘。XX年从xxxx省卫校毕业后,曾在xxxx医学院进修,并先后在xxxx省人民医院、xxxx长江医院等单位工作。结婚后,生在xxxx、长在xxxx的xxxx,曾几次前往丈夫工

3、作的xxxx县xxxx镇探亲,亲眼见到农村群众看病的艰难。xxxx县xxxx村是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区,9个组765户2967人,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5%。长期的封闭让当地群众卫生防病知识缺乏,村民中风湿病、儿科病高发,日常的伤风感冒也成为村民健康的大敌。在当地,40%左右的妇女患有妇科疾病,但由于村里缺少女性妇科医生,她们从不接受检查治疗。“哪怕是女医生,她们也很扭捏。”让xxxx记忆深刻的是一位40多岁、家住小屯的村民,因为患有妇科病,她每天5点xxxx起床从家出发走3个小时、10多公里的山路到镇上看病,因为要回去干农活,看完病又匆匆返回。xxxx年春的一次探亲中,她目睹了

4、当地一个结婚几年的妇女,因为一个简单的妇科炎症导致生育受阻、最后家庭破裂的情景。“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让我产生了到xxxx去开卫生室的想法,既能够和爱人在一起,又可以帮群众治病。”xxxx说。xxxx把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一下急了,说道:“城里工作好好的,你从小被娇惯惯了,去乡下谁来照顾你?家里的孩子、老人怎么办?”xxxx为母亲解释:“山村缺医少药,老百姓实在太苦了,我要用自己的行动让乡亲们过得好一点。”xxxx年冬天,xxxx把幼小的女儿托付给远在重庆的婆婆,径直到了xxxx镇xxxx村,并拿出自己的2万多元积蓄建起了诊所。二诊所开张时,xxxx刚满25岁。当地很多老百姓都不相信这个娇小的

5、年轻女医生能治病。那段日子,她也十分苦恼。“该如何让乡亲们信任自己呢?”xxxx一遍遍问自己。见到有群众看完病,不拿药。xxxx琢磨,可能是病人担心自己的药没有效果。于是她先配送一天的药给病人,如果治不了病、没有效果就不收钱。很快,xxxx医生看病态度好、价格低、有效果才收钱的传言在老乡中传开了。xxxx村卫生室越来越出名,那些在这里看好病的村民,一传十,十传百,很多患者慕名而来。“要让群众相信自己,自己首先得信任别人。”xxxx说。她用一片真心和对群众健康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精湛的医术,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XX年初,xxxx的卫生室颇有起色时,丈夫调往兴义工作,给她带来了新的难题:“自己是走

6、还是留?”村民们听说xxxx可能要走,纷纷挽留。“xxxx医生,你走了,以后我找谁看病?”“你一个人的时候,要是孤独、害怕,就来我家吧。”看着xxxx村群众的目光,以及刚刚搭好的简陋的药品架子,再想想小病跑远路、花高费、乱吃药的乡亲,xxxx决定,留下来。三每天早上点分,xxxx就起床开门了,略作准备,就开始为群众看病。她可以忘记自己是否吃了早餐,但会关心病人是否饿肚子,并把豆浆分给病人喝。“病人多时一天看上百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直忙到晚上点,有时脸也不洗,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xxxx说。xxxx不仅妇科病看得好,她治疗风湿病的秘方,也被当地和周边地区的村民认可。家住新童村新元二组的龙昌

7、云,在街上做水果生意被风湿病困扰多年。龙昌云说,偏方、大医院的药都试过,药费花了上万元,可是没有效果。“没想到,吃了xxxx医生配的药,折磨我多年的风湿病好了。”为了降低群众看病的费用,xxxx想了不少办法。xxxx开出的方子是最低药量和最低药价;她还自己动手擂药、配药,尽量让群众用最少的药治好病;地方的一些疑难杂症,她会根据家传的办法,结合自己的医疗知识和实践,中西并用,而中药材也尽量自己动手制作。xxxx白天在卫生室给人看病,晚上时不时地带着药到村里去看看留守的老人们。在xxxx村的小路上,村民还常常看见娇小的xxxx时常背负瘫痪的老人到诊所定期检查、治疗。通过走村串寨,xxxx为全村村民

8、建了健康档案。谁家大人打工去了,小孩有病?谁家老人留守在家,需要什么药?xxxx心里都一清二楚。在xxxx村卫生室,条件无疑是艰苦的。没有澡堂,只能用两个大桶提水到屋内,蹲在一个大盆里洗澡;农村简易厕所臭气冲天;夜深人静时,还能听见老鼠窸窸窣窣从床下爬过的声音。最难以忍受的莫过于寂寞。刚来时,没有电视和络,也没有朋友,病人又少,找不到人说话,“卫生室里静得可怕,感觉外面的世界很遥远。”对女儿、丈夫的思念更是让她牵肠挂肚。在村里,xxxx天天和乡亲们见面,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与丈夫见面,每年春节才与父母和孩子见上一回。“我很想念家人,不能照顾孩子和丈夫,不能孝敬父母,我也充满了内疚。”xxxx说。

9、虽然是个典型的80后,是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女,但她娇小的身体里有一颗强大的心。邻居徐显佳说,有一次xxxx得了重感冒,只能自己往脚背上扎针输液。村民们都把xxxx当成了朋友,没病时也来拉拉家常,赶集时常来歇歇脚。也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温暖,卫生室里的燕子窝每年都有燕子返巢;村民们常送来自家地里的蔬菜,逢年过节大家又不约而同送来糍粑、红米饭;和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时有说有笑,感觉人与人很近;她记得每一个医治过的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也亲切的叫她“姨妈”、“小嬢”。“我会干下去,直到更优秀的医生来给乡亲们看病。”xxxx说,“在这里我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这里有更多的人需要我,不仅要坚

10、守,还要努力,争取让卫生室能更好地为农村患者服务。”同时,她希望以后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来农村,这里急需各方面人才。四数年来,xxxx克服生活中无法孝母、育女的苦楚,以及学习中无法向老师同学及时交流请教、工作中得不到休息等诸多不便,始终坚守在基层医疗卫生第一线,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群众解除病痛,在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xxxx的先进事迹不仅被全国上百家主流媒体、数以百计的站刊播和转载,还入选了全国重大典型题材和全省重大典型题材。同时,xxxx当选“中国事感动XX”10大络人物,成为“道德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典范。今年2月,她被评选为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承办的“中国好人”,获得了xxxx省十佳乡村医生称号。今年5月4日,获得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应邀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目前,xxxx感动的力量越发彰显,一批批老年医生、青年医生纷纷要求到xxxx工作的卫生室工作,更多其他行业的工作者通过络、短信等方式表示向xxxx学习,自觉加入到服务基层群众的各种行业的各种岗位中去。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