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学习的四步法教室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404432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学习的四步法教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歌学习的四步法教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歌学习的四步法教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诗歌学习的四步法教室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诗歌学习的四步法教室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学习的四步法教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学习的四步法教室(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诗歌“读悟联结”四步鉴赏法一首诗歌,应如何鉴赏?鉴赏出哪些东西来?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读悟联结”四步鉴赏法,比较奏效。一、读“读” ,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 “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二、悟“悟”是在“读”所感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过程。通过悟,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意绪等鉴赏内容,因此,这一步更为重要。那么, “悟”什么?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 。1悟意象在悟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悟的过程中方能变盲目为有的放矢。诗歌意象

2、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营造氛围(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 ,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

3、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

4、“竹喧归浣女” ,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 ,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 ,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等等) 、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 “绿”衬托想思情浓, “丝” “枝”分别与“思” “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 。当然,这些作用在

5、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一首诗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这就要求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有了意象这许多作用,悟意象就显得有据可依了,但如何悟呢?首先找出诗歌中的个体意象或是意象群,再进行揣摩感知。如是个体意象,须赋予意象以人文情感进行鉴赏。如刘禹锡石头城一诗中的个体意象“潮水” ,鉴赏时就须赋予人文情感。“潮水”给人的感觉,它总是一来一回,来时似乎很激越、狂野,充满着一股激情,待它猛烈撞击着海岸或沿着沙滩耗尽一切力量之后返回时,却显得平和,似乎有些瘫软或者懊丧或者失2落。就此,我们可以展开想象:潮水来时是想索取点什么,还是想发泄点什么?回去时,是得到了一种满足,还是遭到了冷遇?结合后面的

6、“寂寞回”便可知晓。由此推知,原来作者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是为以景衬境;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历史苍桑的感慨,是为情景交融。如是意象群,须进入多个意象组合构造的画面以各种感官加以感知。如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句,诗人调动听觉、视觉组织了“秋风” 、 “高天” 、 “猿啸” 、 “沙渚” 、 “江鸟”这些意象构筑了一幅精美的画图。 “临其境” ,便有视觉开阔、听觉凄婉之感,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同时,视觉的恢廓,又衬托出了作者颠沛流离的独苦,是为以景衬情。这些都是通过塑造意境所展现的情趣。诗歌中的意象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60 例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

7、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8、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器物类:玉:高洁、脱俗 簪缨(冠):官位、名望颜色类: 紫:高贵、利国利民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其它类: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9、 楼兰:边境之敌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3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牧童:淡泊,田园生活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梅

10、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四类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并积累一些意象,抓取“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义。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

11、型:一、 忧愁类意象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梧桐 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 )诗中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起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4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12、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水因水的绵软不绝,诗人常以水喻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借斩切不断的流水来抒发因强烈地感到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寒蝉 寒蝉经过一番秋雨后,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柳永雨霖铃 )诗歌开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寒蝉的哀鸣已使“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充塞读者心中,渲染了离愁别绪的气

13、氛。丁香 常指愁思的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牛峤感恩多 )二、 思念类意象所谓“思念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或离愁别绪的物象。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思乡或惜别的代名词。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寄托思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正是

14、鹧鸪的叫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起诗人无限的愁绪。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浮云 用漂移不定的流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5浮云意在无定,落日意在爱惜,正如“游子”和“故人” ,其言外之意,均在惜别。三、 爱情类意象 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

15、: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 )“莲子”即“怜子” , “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梅子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展示词人酒后梦醒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四、 节操类意象所谓节操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现高尚品质的物象,或赞美,或自况。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相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坚强的品格和清高的气质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寄寓了诗人的精神品质。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如: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 )此句 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诗人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如:愿君学长松,慎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