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400719 上传时间:2017-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简阳市雷家九义校:马小科二 00 八年七月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获取应是思维的结果,导出这些结果的生动的思维过程,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最佳时机和重要途径,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参加感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如果忽视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过程,就会削弱思 维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 试就如何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谈几点初浅的见解。一、注意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因此,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需要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在数学

2、教学中,我注意 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感性 认识,以丰富其表象,达到借助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的目标。如在九义教材中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我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卡片,提出操作要求,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已 经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然后指导 他们操作,在操作中,引 导学生思考哪些图形的面积会计算。操作引导学生想,三角形的面 积与拼成的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的时候,可以想:能不能拼成长方形、正方形?(不能)再试着怎样拼成平行四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摆时,启发学生先猜想拼摆的结果,再操作 验证,操作 过程中学生可自 问自答

3、,操作完后,要求学生叙述操作过程,通 过操作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 让学生想: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并及时引导学生 进行归纳概括,启 发学生根据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 说出为什么要除以 2,然后进一步抽象出字母公式:s=ah2。这样,手动, 脑想,口 说,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借助表象,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二、注意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博览。数学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联系,而后继知识又是已学知识的发展,有古人道:“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 ”也说明了用已知去获取新知的道理

4、。九义教材在较多的例题前设计“ 准 备题” 与“复习题”的目的也就是新旧的沟通, 让学生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 识。因此,我在教学新知识时,充分利用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 为学生指引一条由已知探求未知的道路,从而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三步计算的应 用题, 实际上是由一个数及两数倍数关系求两数和的应用题加上一个条件而形成的。教学时,我借助复 习题让 学生展开思路分析, 让学生自己解答后,并结合线 段图使学生弄清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 问题入手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要求“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就要先求四年级 栽树 多少棵。而 题目里面没有告诉三、四年级一共的

5、棵树,所以 还要继续引导学生将例 题与复习题对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者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 联系到已学知识,明确解答步骤,并 进行解答。这样,立足与迁移,通过复习题步步引导,使学生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变化,初步探求到解答三步应 用题的分析思路,在 获取新知 识的过程中, 逻辑思维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三、注意语言表达训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在课堂教学的每个 环节,多 给学生提供 语言表达的机会,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学生一般能正确列式

6、解答,但对算理的解述不是很清楚。如果让学生摆出图片,提通过观察所摆出的图片,把思 维观过程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学生只有正确表述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才能将外部的动作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进 而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四、注重问题导向,提高形式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的要求只有在形式积极的思维过程中才能实现。思维是由“ 问题”引发的。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 过程也是发展思维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动脑去想问题,在学生 积 极主动去探究、 发现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那么,教 师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 时,如何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7、首先,要抓好解答应用题逻辑思维过程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由 应用题的表述弄清应用题的情境,即弄清 应用题说的是怎么回事,以及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简言之,就是明确 题意。把 实际问题用语言文字表述成应用题的形式,其实也是解应用题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反映了学生解决问题时已经抓住了必要的因素,这样 ,就能有意识地观察、思考 这些因素,很快抓住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因素。在这 一阶段中,学生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思 维过 程,在 这个过程中,数字概念、关系规律不断被解释 ,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深化。第二阶段,找出要求的数量与已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把具体问题普通化。弄清题意,只是弄清应用题 的具体情境,知道已知

8、什么因素,要求什么因素。而要解答应用题,则需用已知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运算的意 义、 规律来求出要求的数量。如解应用题:“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来量还余 4 米,把绳四折来量余 1米,求井深和绳长?”在这道应用题中, 给出了两个因素,都是井深与绳长的关系:绳长的 比井深多 4 米,绳长的 比井深多 1 米。所以绳长的 比 多了 33144米,就是说绳长的 - = 与 3 米对应,求绳长的问题就是用 3 除以对应的分12率 ,这是一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这一阶段是12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学生思维活动最活跃的阶段,也是学生解应用题的练习中巩固深化知识,形成技能、能力的重要一环

9、。第三阶段,运用数学运算意义与规律,列出算式。把具体的 应用题抽象为一般的数学问题之后,则可以列出算式。如在上例中已抽象概括出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根据“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即可列出算式:3 。这就是学生运用运算意义和规律进行推理的过12程。第四阶段,计算得出结果。一个对运算意义理解深刻的学生应该知道每一步计算的结果是什么,这是 检测学生是否真正会理解应用题的一个试金石。第五阶段,作答。就是明确计算结果的具体意义。对 作答这一环节,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让学生把全 题通审一遍确认所求结果,从而加深学生对应用题解题思路的认识。其次,在几种特殊形

10、式的练习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同 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1、一题多解。解答同一题,如果着手点不同,思路不同,列式的方法也就不同。例如:修路队要修一条长 2600 米的公路,前 8 天修了全长的 ,照 这样计算,51剩下的还要几天修完?解答这道题时,可启发、引导学生想一想,有几种解法,使学生展开思维,用多种方法解答出来。这道 题有下列几种解法:(2600-2600 )(2600 8) 1( 8)-851512600(2600 8)-8 8 -8(1- )(

11、 8) 8(1 )-82、一题多变。一道题的条件或问题变化了,思路、解题方法也会随之改变。这样把一道题的问题或条件改变后,再让学生比较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正确解答。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判断、思 维的能力。例如基本题:某校有男生 480 人,女生是男生的 ,女生有多少人?53变化题:(1)某校有男生 480 人,女生比男生多(或少) ,女生有多少人?(2)某校有男生 480 人,比女生多(或少) ,女生有多少人?(3)某校有男生 480 人,比女生多(或少) ,这个学校一共有多少人?53这样,让学生通过比较题与题不同的地方,即看准条件和问题,找准 标准量和比较量

12、以及它们的关系。不管条件和问题如何变化,学生也能正确的解答出来。3、对比练习。有些题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但只要你认真去比较,就会发现它们是有差别的。这样的题 学生容易出错, 针对这种情况,找一些类似的题组成一组,让 学生认真比较,从中找出差异的地方。通 过细 致的分析,正确的解答出来。如:(1)一根铁丝长 16 米,截下 后, 还剩多少米?85一根铁丝长 16 米,截下 米后, 还剩多少米?(2)一堆煤重 120 吨,第一次运走总数的 ,第二次运走总数的 ,还剩多5141少吨?一堆煤重 120 吨,第一次运走总数的 ,第二次运走余下的 ,还剩多少吨?总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思维的阶段性, 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和动脑,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