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编写_周口店实践教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392725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习报告编写_周口店实践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实习报告编写_周口店实践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实习报告编写_周口店实践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实习报告编写_周口店实践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实习报告编写_周口店实践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习报告编写_周口店实践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习报告编写_周口店实践教学(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班 级_ 姓 名_ 指导老师_,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_年_月_日,周口店地区地质报告附图,附图 周口店地区地质图 附图 综合柱状图 附图 实测剖面图 附图 构造纲要图,地质报告编写意义,地质报告实质就是地质图件的说明书,是对整个地质工作成果的总结。 编写地质报告,要以野外观察的资料为基础,借助室内分析、鉴定的成果及有关地质文献,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其中内在规律,用简练流畅的文字予以阐述。 其内容应真实、资料丰富、论点明确、具逻辑性,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图并貌。,本次通过野外基本训练和独立填图之后,大家每个人完成一份地质报告及相应的地质图件。,报告题目 周口店地

2、区地质实习报告,字数不要超过15000字,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第一章 引言(800字) 第二章 地层(4000字) 第三章 侵入岩(1200字) 第四章 变质岩(1200字) 第五章 构造(3000字) 第六章 地质发展史(1000字) 第七章 经济地质(1000字) 结束语(400字)、参考文献,第一章 引言,实习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状况(图1-1 交通位置图);地势特点,主要水系,基岩出露情况,植被覆盖情况、穿越条件、气候状况、工农业生产概况;实习的任务、内容、时间,组队情况、指导教师;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的成果,并简述研究区地质研究历史及现状。,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县境内,实

3、习站设在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研究所。实习区距北京市约46Km,交通十分便利(图1-1 交通位置图)。 实习区位于太行山脉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处,地形以丘陵为主,最高山峰为?,相对高差为?区内主要河流为周口河。 周口店地区年降雨量为150700ml,雨季为7-8月,其降雨量占全年70%,七月气温最高,平均28C,最高达40C。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气温最低。,实习区基岩出露良好。 实习区工矿企业?农业? 研究历史三个阶段:1914年以前的初期阶段;1914-1949年中期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面发展阶段。 本次实习为二年级的地质教学实习,也是地质入门实习。组队教员:王根厚、王果胜、颜丹平、白志达、

4、徐德斌、张维杰、李杰、梅建明、高金汉、赵国春、龚庆杰、程捷;班级:11000、11001、21002、21003、22001、22002、52001、52002、61001、61002 实习日期:7月6日-8月9日,表1-1 完成的工作量统计表,第二章 地层,简述实习区地层发育和出露情况。 实习区地层发育较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层单位均有出露(附图2)。,地层描述: 地层分布、岩性及岩石组合特点,基本层序及横向变化,地层厚度,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第一节 太古界,本区太古界统称官邸杂岩(ArG),分布于房山岩体南北两侧,区内分布于房山岩体南侧,沿官邸?一带展布,出露面积占图区_?(附图1

5、)。主要岩性为:_ _ _。,第二节 中元古界,中元古界包括长城系、蓟县系,本区仅出露蓟县系的雾迷山组(Jxw) 、洪水庄组(Jxh)和铁岭组(Jxt)。区外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图2-1)。区内分布于_?。,一、雾迷山组(Jxw),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图2-1)。主要岩性为:_?。厚度_?由于仅见其上部,因此,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不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一带,面积_?,主要岩性_?。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二、洪水庄组(Jxh),区外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图2-1)。主要岩性为:_?。厚度_? 。与下伏雾迷山组呈整合接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一带,面积

6、_?,主要岩性_?。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三、铁岭组(Jxt),区外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图2-1)。根据岩石组合,将其分为下、中、上三段,下段主要岩性为_?;中段岩性_?;上段岩性_?。厚度_?与下伏洪水庄组呈整合接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一带,面积_?,主要岩性_?。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Jxt1的斜层理,四、岩相简析,蓟县系岩石普遍经受区域变质,但是,原岩较易恢复。雾迷山组以白云岩为主,代表浅海沉积环境;洪水庄组以千枚岩为主,原岩为泥质岩石,代表深海沉积;铁岭组为浅海沉积?。因此,蓟县系为雾迷山组沉积期海水逐渐加深,至洪水庄组

7、沉积期海水最深,从铁岭组开始,海水逐渐变浅。因此,蓟县系沉积经历了地壳经历了从下降到上升的过程。,第三节 新元古界,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包括下马岭组(Qbx)、长龙山组(Qbc) 、景儿峪组(Qbj) 。区外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图2-1)和黄院东山梁(2-?)。区内分布于_?。,一、下马岭组,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包括下马岭组(Qbx)、区外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图2-1)。岩石主要为_?,厚度_?,与下伏铁岭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底部含有厚?风化壳(2-?),代表芹峪运动。 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山顶庙-房山西一带,呈弧形展布,面积_?。主要岩性_?。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

8、伏地层呈断层接触。,二、长龙山组,区外以黄院东山梁剖面为代表(2-?)。岩性主要为_?,厚度_?,与下伏下马岭组呈整合接触。 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山顶庙-房山西一带,呈弧形展布,面积_?。主要岩性_?。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三、景儿峪组,区外以黄院东山梁剖面为代表(2-?)。岩性主要为_?,厚度_?,与下伏长龙山组呈整合接触。 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南,面积_?。主要岩性_?。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四、岩相简析,根据原岩恢复及沉积特征,青白口系沉积环境:?。,第四节 下古生界,区内下古生界主要包括寒武系府君山组、馒头+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

9、黄院组及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实测班级以实测剖面为基础详细描述),实测剖面描述格式,实测剖面描述自新而老进行,如: 一、张夏组 颜色、构造、岩性(灰色中、薄层鲕粒灰岩),厚度等。 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 二、徐庄组 ,一 、下、中寒武统,区外以黄院东山梁剖面为代表(图2-?)。府君山组主要岩性。厚度?与下伏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代表晋宁运动。 馒头+毛庄组府君山组主要岩性。厚度? ,与下伏地层关系。,一 、下、中寒武统,徐庄组主要岩性?。厚度?与下伏地层关系。 张夏组主要岩性。厚度?与下伏地层关系。 区内各组的分布、特点及填图单位的确定。各组分布、岩性、厚度及接触关系等。,二、上寒

10、武统,区外以黄院东山梁剖面为代表(图2-?)。黄院组主要岩性。厚度?与下伏张夏组为整合接触。 区内的分布_?、面积_?、岩性_?、厚度变化及接触关系等。,三、下奥陶系统,区外以黄院东山梁剖面为代表(图2-?)。冶里组主要岩性。厚度?与下伏地层关系;亮甲山组主要岩性。厚度?与下伏地层关系;马家沟组主要岩性。厚度?与下伏地层关系 。 区内的分布、面积、岩性、厚度及接触关系等。,四、岩相简析,根据原岩恢复及沉积特征,下古生界沉积环境:;?。,第五节 上古生界,区内上古生界主要包括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和杨家屯组。 分布于区内中部及西南部,分布主要地点,面积?,实测剖面详细描述

11、:格式(由新到老描述)。 岩相简析,第六节 新生界,新生界的分布,主要岩性特点。 河流阶地和北京猿人洞的第四纪沉积为主,详细介绍。(图河流阶地)(图北京猿人遗址剖面图)。,第三章 岩浆岩,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实习区仅见侵入岩。周口店地区侵入岩出露面积最大是房山岩体,在牛口峪分布有“灯泡岩体”,一条龙北闪长玢岩岩脉。本次实习侵入岩从中性的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均有出露。,第一节 房山岩体,房山岩体位于图区_部?平面形态?出露面积?是一个典型的(产状)?。房山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与围岩铁岭组呈侵入接触(3-?),一、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分布、面积? 石英闪长

12、岩详细描述: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及其含量。,二、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分布、面积? 花岗闪长岩详细描述: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及其含量。,三、石英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关系,石英闪长岩早于花岗闪长岩,证据如下:,1 花岗闪长岩穿插于石英闪长岩内部(图3-?) 2 石英闪长岩具有烘烤边、花岗闪长岩具有冷凝边。详细描述。 3花岗闪长岩边部具有石英闪长岩的捕虏体(图3-?)。,第二节 牛口峪“灯泡”岩体,牛口峪“灯泡”岩体位于图区_部?分布在牛口峪水库?,平面形态?出露面积?是一个典型的(产状)?。牛口峪“灯泡”岩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在一附坝中部分布有太原组的变质砂岩(图3-?)。 花岗岩:

13、灰白色、风化呈黄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石英25%、长石30%、黑云母13%。,第三节 岩脉,一、闪长玢岩岩脉 分布、延伸、出露宽度、岩性:暗灰色、风化呈浅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暗色矿物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组成。角闪石呈黑色,30%,基性斜长石15%,基质主要由基性斜长石组成及隐晶质组成,含量约55%。 二、岩脉(图3-?):详细描述,第四章 变质岩,本区出露的变质岩类型较齐全、分布广泛。既有区域变质岩,亦有热接触变质岩。,变质岩描述格式:分布(地理位置+层位)、颜色、结构、构造、矿物及含量。,第一节 区域变质岩,一、板岩 1 含黄铁矿压力影板岩 2 钙质板岩 3 含孔雀石薄

14、膜板岩 4 炭质板岩 5 千枚状板岩 二、千枚岩,第一节 区域变质岩,三、变质砂岩(砾岩) 1 变质石英砂岩 2 变质岩屑砂岩 3 变质含砾岩屑砂岩 4 变质砾岩,第一节 区域变质岩,四、片岩、片麻岩 黑云斜长片麻岩 五、大理岩(主要黄院东山梁景儿峪组),第二节 热接触变质岩,一、角岩类:1 硬绿泥石角岩;2 红柱石角岩 二、片岩类 1 红柱石云母片岩 2 石榴子石二云片岩 3 矽线石云母片岩 三、大理岩 1 透闪石大理岩 2 硅灰石大理岩 3 含橄榄石大理岩,第四章 构造,实习区处于华北板块中部,位于NNE向太行山东北端与E-W向燕山山脉接壤处。,概述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区域构造以及研究区总

15、体构造特征。,周口店地区区域地质略图,第一节 褶皱,区内褶皱构造发育,主要有164背斜、太平山向斜以及区外的孤山口复杂褶皱。下面分述如下:,褶皱描述格式:褶皱名称(地名+褶皱类型)、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及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变化、转折端形态、褶皱的位态分类。 次级褶皱、褶皱形成机制及时代。,一、164背斜,(一)164背斜几何形态 分布、延伸、区内长度。核部地层、两翼地层、两翼产状、转折端形态等,位态命名。,(二)164背斜内部小构造,164背斜小构造十分发育,根据形成时期不同可分为三期,具体如下: 1 早期小构造 (1)石香肠构造;(2)火炬节理 (3)固流褶皱;(4)压溶劈理 2 同期小构造 3 晚期小构造,二、太平山向斜,太平山向斜位于房山岩体的南部,分布于太平山二亩岗一带,长?宽?核部地层为?两翼地层依次为?两翼产状?转折端特征?轴面产状,位态类型?次级构造?形成时代。,三、孤山口复杂褶皱,孤山口复杂褶皱分布孤山口火车站北侧陡壁上(图5-1),岩性为雾迷山组青灰色硅质白云岩、黄色条带状钙质千枚岩,此褶皱样式为长翼薄而平缓,短翼厚而陡倾,总体为“Z”形的一系列倒转平卧褶皱,其中黄色钙质千枚岩形成转折端较尖的顶厚褶皱,白云岩形成转折端平缓的等厚褶皱。褶皱枢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