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6月)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3752824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6月)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6月)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6月)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6月)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6月)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6月)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6月)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为共产党员、作为政协人,我们要靠得住,政治上绝对过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高一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二)语文试卷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24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缙 (jn) 绅 墙垣 (hun) 蹩( bi)进 妄自菲(fi)薄B. 逡(qn)巡 垂涎(xin) 蹙( c )眉 冠(gun)冕堂皇C. 岑(cn)寂 骠(pio)骑 鬈(jun)曲 贻( y )笑大方D. 稽(q )首 鳏(gun)夫 作揖( y ) 望风披靡(m)【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的辨析。A项墙垣 yu

2、n;B项冠gun冕堂皇;C项鬈qun曲。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描摹 酝酿 橱窗 锱珠必较B. 愧阼 笤帚 缧绁 言简意赅C. 尺牍 匍匐 慰藉 销声匿迹D. 孱头 逻辑 疏浚 礼上往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A项“锱珠必较”应为“锱铢必较”,B项“愧阼”应为“愧怍”,D项“礼上往来”应为“礼尚往来”。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 不要抱怨每天的忙碌,成功从来都无法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让每天的忙碌都发挥功效,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B. 二狗子不知道刚刚卫云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突然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只觉得卫云全身

3、散发着耀眼的光芒。C. 一些媒体习惯用骇人听闻的语言,仿佛不夸张一点就不是新闻了,而夸张的过程往往就是传播戾气的过程。D. 墙上100余处彩绘、彩塑形神兼备:有神工鬼斧的八仙过海,有呼之欲出的麻姑献寿,有穷形尽相的桃园结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C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应为“耸人听闻”。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当今人类,应比古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B. 马英九在繁杂的司法诉讼过程中,能否成功脱身,不仅考验他的政治智慧,而且考验他的诉讼能力。C. 为了提高

4、金融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实体企业还贷压力,银行积极向企业宣传周转贷款业务,并为企业提供周转贷款服务。D.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旅游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贡献超10.8%左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仅考验他的诉讼能力,而且考验他的政治智慧”。C搭配不当,“解决压力”不对。D.“超10.8%左右”不对,去掉“左右”。5.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 其辱人贱行(侮辱)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他人)C. 吾尝

5、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贫穷)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D.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交换) 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担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A项“辱”,可耻的。C项“穷”,处境困窘。D项“易”,轻视。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记录春秋战国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注释。B. 史记又名太史公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末年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中国的二十四史都是采用纪传体的形式编写的。C. 家的矛头不仅针对着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封

6、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止是主张自由恋爱,还有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革命洪流。D. 红楼梦中写了刘姥姥三次进府,分别是故事开始时、贾府鼎盛之时和贾家衰败之后。这个乡下老太太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A项“是记录春秋战国历史”错,没有“战国”。二、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魏王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以求故地。无忌谓魏王曰: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

7、。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雠之国乎?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识则不明,群臣莫以闻则不忠。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韩亡,秦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负强秦之亲,王以为利乎?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将更事,更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是复阏与之事,秦必不为也。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与赵兵决于邯郸之郊,是知伯之祸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阨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上蔡、召陵,与楚兵决于陈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

8、与赵矣,又不攻卫与齐矣。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秦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异日者,秦在河西晋,国去梁千里,有河山以阑之,有周韩以间之。从林乡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又长驱梁北,东至陶卫之郊,北至平监。所亡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秦乃在河西晋,去梁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于使秦无韩,有郑地,无河山而阑之,无周韩而间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由此矣。(选自史记魏世家,有删改)注:无忌,信陵君魏无忌,战国时魏国贵族。郑地,指原郑国的土地。公元前375年,韩攻克郑国首都,并迁都到那里。大梁,战国时

9、魏都城。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负强秦之亲 负:辜负B. 更事必就易与利 就:趋向C. 若道河外,倍大梁 倍:背向.D. 有周韩以间之 间:间隔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亲秦而伐韩 顺流而东行B. 群臣莫以闻则不忠 具告以事C. 若道河内 以为莫己若者D. 从林乡军以至于今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2)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3)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0、10. 魏无忌认为亲秦伐韩必致大梁失陷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案】7. A 8. B 9. (1)穰侯是秦王的舅父,功劳没有谁比他大的,可(秦王)最终驱逐了他。(2)吴地的老百姓正痛恨他,于是趁他厉声责骂的时候,就呼叫着追赶他。(3)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为王,却唯独让大王您到南郑去,这是流放您。 10. 秦贪婪凶狠不讲德义,不可信任;韩亡后秦国攻魏最为便利;秦国亡魏之心历来有之。【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A项“今负强秦之亲”的“负”,结合“王欲得故地王以为利乎”分析,应该译为倚仗。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B项中“以”均为介词,把。A项连词,

11、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项连词,如果/动词,比得上;D项介词,到/介词,表被动。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莫”译为没有,“竟”译为最终,“逐”译为驱逐。(2)“痛心”译为痛恨,“厉声以呵”译为厉声责骂。(3)“诸将之有功者”定语后置,“王”译为封王,“独”译为唯独,“迁”译为流放。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

12、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魏无忌认为亲秦伐韩必致大梁失陷的理由,秦贪婪凶狠,不讲德义,不可信任;韩亡后秦国得利;秦国亡魏之心历来有之。点睛: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可知,秦贪婪凶狠,不讲德义,不可信任。参考译文:魏王因为秦国曾经援救的缘故,想要亲近秦国,攻伐韩国,以便收回原来的土地。信陵君无忌对魏王说:秦人和狄戎的习俗相同

13、,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贪婪凶狠,好利而不讲信用,不懂得礼义德行。如果有利,连亲戚兄弟也不顾,好像禽兽一样,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他们不曾做过施厚恩、积大德的事情。所以太后本是秦王的母亲,却由于忧愁而死去;穰侯是秦王的舅父,功劳没有谁比他大的,可是(秦王)最终驱逐了他。这个人对亲戚尚且如此,何况对仇敌之国呢?如今大王与秦国共同攻伐韩国就会更加接近秦国的祸害,臣特别感到疑惑不解。大王不懂此理就是不明智,君臣没有人把这个道理奏呈给您使您听闻就是不忠诚。如今韩国靠一个女人辅佐一个幼弱的君主,国内有大乱,外边要与强大的秦魏军队交战,大王以为它 还会不亡吗?韩国灭亡后,秦国将要占有原来郑国的土地,与大梁相邻

14、,大王以为能安宁吗?大王想得到原来的土地,如今却要倚仗和强秦的亲近,大王以为这会有利吗?秦国不是一个安分的国家,韩国灭亡后必将另起事端,另起事端必定要趋向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标,趋向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标必定不去找楚国和赵国。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越大山跨黄河,穿过韩国的上党去进攻强大的赵国,这是重复阏与那一仗的失败,秦国一定不会这样的。如果取道河内,背向邺城和朝歌,横渡漳水、滏水,与赵军在邯郸郊外决战,这就是知伯那样的灾祸,秦国又不敢这样做。进攻楚国,要取道涉谷,行军三千里,去攻打冥阨关塞,走的路太远,攻打的地方太难,秦国也不会这样做的。如果取道河外,背向大梁,右边是上蔡、召陵,与楚军在陈城郊外决战,秦

15、国又不敢。所以说秦国一定不会进攻楚国和赵国,更不会进攻卫国和齐国了。韩国灭亡之后,秦国出兵的时候,除去魏国就没有可进攻的了。秦国据有郑国故地,得到垣雍城,决开荧泽,水淹大梁,大梁必定失陷。从前,秦国在河西晋国故地,离大梁有千里之远, 有黄河及高山阻挡,有周与韩把它隔开。自从林乡一战到现在,秦国七次进攻魏国,五次攻入囿中,边境城邑都被攻陷,文台被毁,垂都被烧,林 木被砍伐,麋鹿被猎尽,国都接着被围。秦军又长驱直入大梁以北,东边打到陶、卫两城的郊外,北边打到平监。丧失给秦国的,有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几十个大县,几百个名都。秦国还在河西晋国故地,离大梁一千里的时候,祸患就已经如此了,又何况让秦国灭了韩国,据有郑国故地,没有黄河大山阻拦它,没有周和韩隔开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