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6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3752764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6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6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6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6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6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6(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为共产党员、作为政协人,我们要靠得住,政治上绝对过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2017年广东省湛江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春秋中后期,在卿大夫家族内部,一些庶蘖小宗开始对抗大宗,并争夺权益,如鲁国的臧会跟臧氏大宗臧昭伯闹得势不两立,一怒之下臧会投靠了季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风气日趋败坏B传统宗法关系难以维系C贵族之间斗争激烈D小宗的经济独立性增强2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严氏春秋

2、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放映了()A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B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儒道思想互相借鉴与融合D百家争鸣的局面再次形成3吐鲁番地区曾出土若干份唐代租佃契约,上面写有田主、租田人和知见人,还有租种期限、租田数目和田租数额,田租有分成制和定额租制。这种租佃契约()A阻碍了小农经济继续发展B限制了地主对农民的盘削C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D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4唐初,宰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中书、门下两省先在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唐中宗继位后,宰相裴炎由门下侍中改任中书令,并将政事堂由门下省移到中书省。这一变化表明唐朝()A君主专制的加强B行政效率的提高C决策中心的转

3、移D中央集权的加强5咸丰以后,清廷极力向晋商派摊捐输,并给予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如1851年,晋商常通过捐输获得“诰封武德佐骑尉”。之后,常家捐输频繁,朝廷赏封不断。清政府此举旨在()A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C筹集洋务运动的资金D填补战争赔款带来的国库空虚6在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虽然以年轻士绅、知识分子为基础的国民党和进步党获得了多数席位,但是实力最强的北洋派系和 地方实力派却几乎没人参加选举。这一现象表明()A国内政治格局与选举无关B民主观念深入人心C选民素质制约了选举结果D文治传统影响深远7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19371945年,消费合作社在全部合作社中所

4、占的比例由0.4%上升到14%消费合作社主要承担粮食、食盐、火柴等日用品的专卖任务,每种商品价格均低于市价,差度在5.55%至58%不等。据此可知()A国民政府尝试过社会主义改造B消费合作社利于抗战时的经济稳定C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得以实现D国共合作影响到了国民政府的政策81956年陈云提出“三主三辅”构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是其补充;全国工农业产品主要是按照计划生产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在国家领导之下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而存在。该构想()A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B落实到随后的经济建设中去C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D加快了计划经

5、济体制的建立9罗马帝国初期曾明令禁止主任判处奴隶与猛兽搏斗:罗马皇帝哈德良废除了奴隶主把奴隶卖给斗兽场的权力;君士坦丁大帝将故意杀死奴隶与杀人罪同等对待。出现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B罗马国家的不断扩展C自然法理念的深刻影响D民主政治的逐渐发展101766年卢梭在法国受迫害而赴英国避难,其间帮助他的英国人休谟误会不断。休谟写成对卢梭休谟之争的真诚又简略的描述并在熟人间传阅,但这事很快就有私人事件演变为影响广泛的公共事件。休谟对此评价道:”一个私人事件,我只告诉一个朋友,竟能传遍王国,英国国王向法国国王宣战,也不会比此事更快成为话题。”这反映当时()A英法两国竞争激烈B法国

6、启蒙思想影响深远C英国人民缺乏理性精神D英国的公共舆论存在缺陷111985年莫斯科市长叶利钦听说某家肉店出售极其罕见的小牛肉,立刻去排队,终于轮到他的时候却被告知已经卖完了。他暗中观察仓库,却发现“小牛肉就放在那儿的一间屋子里,并准备从后门卸走。”这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负担因争霸而加重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明显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民众消费能力显著提高12冷战结束后,在阿富汗地区,英国不仅参与美国领导的反恐行动,而且投身以欧盟国家为主的维和行动。它所看重的不仅是该地区的地缘优势,还有石油资源。由此可见,英国维和行动的主要特点是()A紧随美国步伐B依然存在冷战思维C服从国家利益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7、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候,该城的规模很可能与中国的其他省城相去无几。11261138年间,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尽管兴建了大量房屋i,住房问题还是未能解除。13世纪中叶,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连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鲍南丁的笔录有时说到10层得房子,有时每座房子居住10户人家。 不管楼房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支付。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我们不了解房租的数额,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

8、限定房租是沉重的负担。摘编自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材料二 当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度,并且这个过渡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宅缺乏”的时期。 一方面,大批农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发展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来;另一方面,这些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正当工人成群涌入城市的时候,工人住宅却大批拆除。 在一开始就作为工业中心而产生的城市中,这种住宅缺乏现象几乎不存在。例如曼彻斯特、布莱得弗德、巴门一爱北斐特就是这样。 相反,在伦敦、巴黎、柏林和维也纳这些地方,住房短缺曾经具有急性发作的形式,且现在多半还像慢性病似的存在

9、着。摘编自恩格斯住宅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宋杭州出现住房紧张现象的背景及对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概括西方住房缺乏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清名人分类统计表政治军事实业学术艺术革命党总计江苏1531159144浙江194136244湖南112733347安徽1085427广东75219福建633315广西1211813满洲(东三省)22263152四川44311直隶8210湖北511310总计108855432922292整理自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上表反映了晚清时期我国名人分布的多个规律。请概括出其中一个规律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10、(要求:准确、条理清晰、论述严谨)三、选做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15材料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并对孝廉进行考试。具体办法是由公府主考:儒生出生的考经学,文吏出身的考文书。公府考毕,再由尚书省复试。阳嘉新制被后人称为“试文之法”,它的亮点是“以文取人”。这次改革,是察举中出现弄虚作假而引发的。德行和吏能有可能由举主夸饰,考试却是一种先进的文官录用制度,可以有效地抑制类似的弊端。所以阳嘉孝廉考试之法,标志着传统选官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阳嘉之前,察举主要依赖刺史、郡守的个人举荐;而阳嘉之后,察举呈现出两个环节:一是州郡举荐,一是朝廷考试。仅能得到地方官举

11、荐并不能保证做官,被举荐者还须通过朝廷考试的环节。所以阳嘉之制,可以看成察举科举的过渡形态魏晋以下察举,考试环节越来越重,举荐环节越来越轻,“以文取人”最终主导了察举制,并进化为科举制。整理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1)根据材料,概括阳嘉新制的主要做法与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东汉阳嘉新制。【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16材料1948年1月,美国陆军部长肯尼斯罗亚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说,认为现在美国对日政策的目的,“不仅使日本本土独立,而且要在本建立起能够应对今后远东可能发生的新的极权主义战争的威胁,能够充分完成其防御性任务的强大而稳定的民

12、主政治”。这次讲演反映了美国政府,尤其是美国方,改变对日占领政策的企图。1948年2月,美国国务院下属的政策设计委员会主席凯南向国务卿马歇尔分别提交了一份报告指出,为了抑制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应该重新研究对日政策,该报告后来成为美国转变对日占领政策的主导性意见。10月,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促使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最终通过了NSC13/2号文件,该文件明确规定:停止对日本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政策。次年5月,国家安全委员会又通过了NSC13/3号文件,同意了陆军部关于停止远东委员会的职能和大幅度减轻日本赔偿的意见。这两份文件的签定标志了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正式转变。整理自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新编日本通史

1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政策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美国对日政策转变带来的影响。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德国工人党于1919年1月成立。9月希特勒成为该党政治委员会的第七委员。1920年3月,希特勒将该党改名为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希特勒的党一开始就与西里西亚、奥地利等等德意志民族主义政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还合并了德国社会主义党,并同鲁登道夫夫妇领导的种族主义运动结成联盟。直到1930年9月,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在政治舞台上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因素。1930年9月的国会选举,该党由原来

14、的12人增至107人。此后,他们便成为德国政治生活中最精悍的因素。希特勒鲁登道夫联盟在1923年11月9日的暴动中达到了顶点,这次暴动使希特勒认识到,组织暴动不能激起德国群众的热情,也不能得到有影响的受尊敬的集团支持。于是,他转而采取了“合法”手段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以完全合法的方式获得了政治。整理自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希特勒迅速崛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崛起给德国带来的影响。2017年广东省湛江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春秋中后期,在卿大夫家族内部,一些庶蘖小宗开始对抗大宗,并争夺权益,如鲁国的臧会跟臧氏大宗臧昭伯闹得势不两立,一怒之下臧会投靠了季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风气日趋败坏B传统宗法关系难以维系C贵族之间斗争激烈D小宗的经济独立性增强【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主要原因”切入,结合宗法制进行思考【解答】联系所学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