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__广播电视综合知识

上传人:爱****馆 文档编号:636332 上传时间:2017-04-2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__广播电视综合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__广播电视综合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__广播电视综合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__广播电视综合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__广播电视综合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__广播电视综合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__广播电视综合知识(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综合知识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1政治理论知识(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也即何者为本原。第二,思 维能否认识存在或精神能否反映物质。2.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世界的物质性:运动是

2、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无条件、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物质运动 的客观规律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 规律为实践目的服务。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在人类意识产生和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意识活动具有调控性和指导性;作为意识活动重要内容的人的心理对人的生理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5.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是指

3、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2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发展是指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和变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发展的 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待世界;第二,唯物

4、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世界;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否认矛盾的存在。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 (2)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提示了事物变化的状态。量变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 质向另一种质的突变。量 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3)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的道路。8.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物质世界只有成为人们实践的对象,才能成为人们认识的对象;认为

5、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9.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来源只有一个,即客观世界,获得真理的根本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 实践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是真理的惟一标准。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 检验真理就是看主观认识是否与3客观实际相符合;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惟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10.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方式的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1.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谋

6、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文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首要生产力。劳动组织和管理、科学技术也属于生产力的范畴。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整个生 产关系的性质和特征。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

7、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4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其中

8、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 产力是不断发展的。 13.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家,是伴随着 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是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这种国家就其阶级本质来说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本质,即国体,表明社会各 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的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个方面。国家的对内职能除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外,还有组织管理社会经济和公共事物的职能。国家的对外职能主要是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14.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有关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等观点、理 论的总和,以及表现在人们的社会感情、情绪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社会心理。15.

9、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从质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作用;对人民群众在认识中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以不同的方式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16.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它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特 别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也高度重 视人的

10、发展,强调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取向。社会的进步,既是社会财富增长的过程,也是人的全面 发展的过程。 (1)社会财富的积累和5人的劳动能力发展的关系。 (2)劳动者自身的发展和劳动者对社会财富占有的关系。 (3)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17.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有效性和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用价值和价值既对立又统一。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

11、劳动是人们根据劳动目的,使用不同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采取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以生 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抛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既对立又统一。18.货币: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包括五方面: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19.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其价值来进行,遵循等价交换、自愿让渡的原则。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其作用是通过商品价格的运动表现出来的。20.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是指由劳动者生产的、被资本家无

12、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生产有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都要靠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实现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物质技术基础不同,从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21.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再生产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前者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后者指生 产规模扩大的生产。 622.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从价值方面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资本的价值构成。从物质方面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它 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

13、术水平决定的,这种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之间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就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要以单个资本的增大的前提。23.相对人口过剩: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总资本中可变资本部分相对减少,从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妇女儿童要求工作以及小生产者、中小资产家破产,又使劳动力的供应增加。结果必然使大量工人失业,形成相 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流动形式的过剩人口;二是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三是停滞形式的过剩人口。 2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

14、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而且还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他们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加 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大机器工业时期以后,从19 世纪初叶开始,每隔若干年爆发一次的一种周期性经济现象。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最一般表现,是商品买卖脱节,商品积压。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即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的周期

15、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中间所经历的时7间,便是一个再生产周期。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资本主义再生 产周期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经济危机的作用和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危机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大破坏和各种矛盾的加剧。另一方面,危机又是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强制性调整方式,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调节机制和调节手段。26.两大发现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 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是唯物史观 在1845 年1846 年与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 (2)马克思的第二个

16、发现是剩余价值学说 资本论,第一卷于 1867 年发表。27.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两个相互衔接的阶段,又是当前世界上同时共存的两种基本社会制度,正确认识和处 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成败。社会主 义作为代替资 本主义的更高的社会形态,一方面要继承资本主义 和整个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作为自己继承前进的基础和出发点。另一方面,又必须揭露和批判资 本主 义的问题和弊端,克服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性,建设比资本主义更高的人 类文明,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 不仅是历史的继承和取代关系,而且在社会主义最终 取代资本主义之前,彼此又长期并存,相互 间是一种共处、竞 争的关系。 要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首先,必须了解和研究资本主义,提示其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其次,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进资金、技 术和人才,学习现代化生产的经营 、管理 经验,掌握世界经济和社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