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六9_6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提升作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3589499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六9_6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提升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六9_6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提升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六9_6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提升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六9_6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提升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六9_6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提升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六9_6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提升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高考预测第九部分生物与环境三十六9_6生态环境的保护课时提升作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为共产党员、作为政协人,我们要靠得住,政治上绝对过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生态环境的保护 (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是()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解析】选C。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这些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人口的急剧膨胀占用了大量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2、,植被面积减少,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加剧,故B不符合题意;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可以缓解人口增多带来的粮食压力,故C符合题意;人口的增长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最终导致植被被大量破坏,使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故D不符合题意。2.(2017石家庄模拟)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发生赤潮的水体中生物全部死亡【解析】选D。赤潮

3、是生活污水和含有N、P的工业废水流入海洋后使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发生赤潮的海水中某些藻类过度生长,使水面形成藻层,且藻类释放的毒素能毒杀鱼虾和贝类等,并使水体产生恶臭。封闭的海湾内,由于污染物不能被稀释,更容易发生赤潮。发生赤潮的水体中有大量的浮游藻类以及分解者,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死亡。3.(2017南昌模拟)下表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1%20%丧失栖息地32%60%生物入侵17%12%其他原因20%8%A.外来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

4、地丧失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解析】选B。由表格信息可知,鸟类生存受到的主要威胁是丧失栖息地,而栖息地的丧失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哺乳动物生存受到的威胁主要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外来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通过该表不能判定是什么生态系统。4.(2017邯郸模拟)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解析】选C。通过转基因技术等可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但也可能会带来一些

5、安全性问题。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且长期使用某种化学农药也会导致病虫害的耐药性增强。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无废弃物生产,有利于保持可持续发展。湿地面积大量减少,会导致其蓄洪防旱等功能的减弱。5.(2016江苏高考)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解题指南

6、】解答本题的关键点:(1)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能降解农田中的农药。(2)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了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6.上世纪末以来,三江源地区部分冰川和雪山逐年萎缩。人类活动加速了该地区生态

7、环境恶化的进程,草地大面积退化,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冰川和雪山逐年萎缩与温室效应有关B.若不进行保护,该地区水源涵养功能会急剧减退C.人类活动会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群落演替D.源区中草地、湿地的直接价值远远超过了其间接价值【解析】选D。温室效应会引发气温升高,冰川和雪山融化;草地、森林等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草地退化、植被被破坏会导致该源区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源区中草地、湿地的间接价值远远超过其直接价值。7.(2017聊城模拟)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

8、描述及其所属层次不相符的是()选项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描述层次A班上同学中,有人是双眼皮,有人是单眼皮遗传多样性B美国纽约市的居民中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物种多样性C江苏境内除有平原外,还有丘陵、湖泊和沼泽等生态系统多样性D校园中既有开黄花的菊花,也有开红花的玫瑰等物种多样性【解析】选B。眼皮性状中的双眼皮和单眼皮属于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属于同一物种,不属于物种多样性;平原、丘陵、湖泊和沼泽属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菊花和玫瑰是不同的物种,属于生物的物种多样性。8.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的掠夺性采伐和环境的破

9、坏,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龙血树对人类具有直接价值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D.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禁止人类对龙血树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解析】选D。龙血树产生的树脂可加工成名贵中药,这是它的直接价值,A正确;人类的掠夺性采伐和环境破坏造成龙血树大量减少,B正确;现代生物技术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C正确;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并不是绝对禁止人类对龙血树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错误。9.(2017昆明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动植

10、物资源和它们的基因B.模仿蝙蝠发明雷达,这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建立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措施D.酸雨、沙漠化、水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项错误;模仿蝙蝠发明雷达,这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项错误;建立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可加强对生物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措施,C项正确;食品安全不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D项错误。【知识总结】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基因(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体现生物多样性)(

11、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相对的: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外,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合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10.(2017湛江模拟)自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图甲为某清洁水体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此时间段内水体中好氧型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类似于图乙中的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461()A.曲线A B.曲线BC.曲线CD.曲线D【解析】选D。有机物轻度污染后,好氧型微生物繁殖能力增强,数量随之增加,水体中有机

12、物因消耗而减少后,好氧型微生物繁殖能力减弱,数量随之减少。【方法技巧】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处理污染水体、土壤常借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特别关注微生物代谢类型与环境的关系。(1)自养型微生物处理无机物污染,如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重金属污染等。(2)异养型微生物处理有机物污染,如生活污水、农药等。(3)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处理环境污染时要保证充足的空气,通常采用搅拌、通气等措施。(4)异养厌氧型微生物处理环境污染时要保证厌氧环境,通常采用密封池底沉积物等措施。11.(2017南宁模拟)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3、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462()A.导致水草(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爆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甲组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将有利于修复【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解析】选B。本题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知识。A项正确,由于藻类爆发,浮在水面上遮挡了阳光,导致水草(沉水植物)因缺少阳光而死亡;B项错误,藻类刚爆发时,因经过一天光合作用,水中的CO2浓度下午较早晨低,

14、故水体pH在早晨较低;C项正确,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项正确,投放的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可通过捕食藻类限制其数量,大型挺水植物可通过竞争阳光等资源抑制藻类爆发。【延伸探究】题目中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大量的藻类由于遮挡阳光造成水草死亡,从而使水中氧气含量减少,最终浮游动物和鱼类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死亡。12.(能力挑战题)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农业生产,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

15、。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白脸猴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这是出生率高的缘故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因为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导致其种群内的生物忽然灭绝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解析】选B。本题给予一定图文信息,考查栖息地破碎对白脸猴种群的影响。若栖息地范围较广,则种内斗争不激烈,个体生存机会增大;种群越大,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能力越强,种群维持时间越长,一般而言,种群维持时间的长短与出生率高低无必然相关性;种群小,变异类型少,遇到不良环境容易被淘汰;栖息地的破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易错提醒】本题易对“种群大小与种群维持时间的关系”分析不清而错选。错误地认为出生率高导致维持时间长而不选B项,对种群太小容易灭绝原理理解不深刻而错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13.(12分)海珠湿地公园是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广州市的“南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