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工程_一期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情况报告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635823 上传时间:2017-04-25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工程_一期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情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工程_一期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情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工程_一期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情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工程_一期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情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工程_一期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情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工程_一期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情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工程_一期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情况报告(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工程一期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情况报告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第一标段项目经理部2013 年 6 月 10 日目 录第 一章 工程概况 .11.1 工程地理位置 .11.2 工程结构 .11.3 工程规模 .1第二章 软基处理加固要求 .42.1 软基处理试验区加固要求 .42.2 试验区外软基处理加固要求 .4第三章 施工监测与检测方案 .63.1 监测项目内容 .63.2 监测测试方法及原理.63.2.1 表层沉降观测 .63.2.2 孔隙水压力观测 .83.2.3 分层沉降观测 .103.2.4 地下水位观测 .

2、123.2.5 深层土体位移观测 .133.3 检测方法 .153.3.1 平板载荷试验 .153.3.2 标准贯入试验 .163.3.3 圆锥动力触探 .173.3.4 静力触探试验 .183.3.5 十字板剪切试验 .193.4 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报送 .193.4.1 监测初始值测定 .193.4.2 监测数据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 .203.4.3 监测报表的内容及报送时限 .21第四章 施工工艺介绍 .224.1 施工流程描述 .224.2 施工工艺流程图 .224.3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244.3.1 围堰及护岸工程 .244.3.2 陆域形成工程 .284.3.3 软基

3、处理工程 .31第五章 软基处理加固效果分析 .465.1 试验区软基处理加固效果分析 .465.2 试验区外软基处理加固效果分析 .475.3 软基处理加固效果结论 .48第六章 原材料送检情况 .49第七章 工程质量自评情况 .50第八章 工程安全管理情况 .51第九章 小结 .53广 东 新 中 国 船 厂 有 限 公 司 小 虎 岛 造 船 基 地 一 期 工 程 第 一 标 段 施 工 情 况 报 告第 1 页 共 53 页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工程地理环境广东新中国船厂有限公司小虎岛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第一标段工程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小虎岛北端,东侧紧挨广州华润热电煤码头、煤堆场及

4、输煤栈桥;南侧紧靠广深港客运专线隧道,至华润热电厂厂区约 700m,至已建的小虎二桥约 2km;西临小虎西水道,与黄阁镇隔江相望;北临大沙水道(始点为浮莲岗水道及沙湾水道交汇处的八塘尾) ,距离规划的珠三角外环高速公路莲花山大桥(中线方案)约 1km,码头前沿回旋水域距大沙主航道最小距离有 428m,距离广州港出海航道约 4.6km。 1.2 工程结构本工程包括围堰工程、陆域形成工程(疏浚、吹填)和软基处理工程(含软基处理试验区) 。围堰:东围堰 AD 部分堤顶标高为 +3.5m,DF 部分堤顶标高为+4.0m;南围堰施工标高为+3.5m;西围堰 QL 部分施工标高为+3.5m,LJ 部分施工

5、标高为+4.5m;北围堰施工标高为+4.5m。围堰采用充填砂袋砂斜坡式结构,局部再施打塑料排水板加固;港池疏浚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挖除,挖泥船抓泥到泥驳上,泥驳运输到指定的卸泥点卸除。疏浚后高程区为-7.7m,区为 -9.0m;而陆域形成则采用外购砂回填,回填标高+4.5m;在陆域回填形成后再进行软基处理,软基处理采用深层井点降水+强夯施工工艺(部分区域还需要进行分级堆载),软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 120150kPa。最后场平标高面为+3.0m。1.3 工程规模本项目为一期工程的第一阶段工程,包括护岸及围堰工程、陆域形成工程(疏浚、吹填) 、软基处理工程(含软基处理试验区)等。主要内容包括有陆域形成面积 29.49 万m2(包括 2.8 公里的围堰) ,软基处理面积约为 27.5 万 m2 (其中包括有试验区面积,试验区面积原设计为 30231m2,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调整为 28569m2),水域疏浚约 23.4 万 m2,总疏浚量 57.59 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