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_PID控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6354579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__PID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三章__PID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三章__PID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三章__PID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三章__PID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__PID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__PID控制(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数字控制器模拟化设计,张媛媛,2,参考文献,王正林.过程控制与Simulink应用刘金琨.先进PID控制MATLAB仿真,3,第一节 模拟控制器与数字控制器,在数字控制系统中用数字控制器代替模拟控制器。控制过程如下:首先通过模拟量输入通道对控制参数进行采集,并将其转换为数字量,然后送入计算机后按一定的算法进行处理,运算结果由模拟量输出通道转换为模拟量输出。并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被控对象,以达到期望的控制效果。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计算机就充当了数字控制器的角色。,A/D,控制规律计算程序,D/A,执行机构,被控对象,被控量,检测装置,给定值,反馈量,计算机,-,4,数字控制器的必要性,1

2、、模拟控制器难以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2、计算机具有分时控制能力,可实现多回路控制。3、计算机除实现PID数字控制外,还能够实现监控、数据采集、数字显示等功能。,5,计控系统的两种看法,计控系统是混合系统。计算机信号是离散的,被控对象的信号是模拟的。被控对象、A/D、微机、D/A构成的系统;该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模拟量,可以将该系统近似看成是一个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可以用拉氏变换来分析。D(s)是较正装置(模拟控制器)的传递函数;G(s)是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微机,D/A,被控对象,输入,输出,A/D,6,微机、D/A、被控对象、A/D构成的系统;该输入和输出又都是数字量,所以该系统又具有离散

3、系统的特性,可以用Z变换来分析。Zoh(s)是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G(s)是被控对象传递函数;D(z)是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7,设计数字控制器的两种途径,在一定条件下,将计控系统近似看成模拟系统,用连续系统的理论来进行动态的分析和设计,再将结果变成数字计算机的算法。这种方法叫模拟化设计方法,又叫间接设计法。把计控系统作适当的变换,变成纯粹的离散系统,用Z变换等工具进行分析设计,直接设计出控制算法。这种方法叫离散化设计方法,又叫直接设计法。,8,模拟化设计方法的特点,模拟化设计方法可引用成熟的经典设计理论和方法。但在“离散”处理时,系统的动态特性会因采样频率的减小而改变,甚至导致闭环系

4、统的不稳定。只是一种近似的方法。参见自控书。,9,模拟化设计方法(间接法)的基本思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样频率足够高),将系统看成是连续的模拟系统,用已知的连续系统的设计方法(根轨迹法,频域设计法等)设计一个闭环控制系统的模拟控制器D(s)(校正环节),数学工具是拉氏变换。然后再用本章介绍的离散化方法将D(S)离散化为D(z)。该法对采样频率的要求比较严格,仅适用于一些慢变信号的控制,否则误差比较大。,10,设计假想的连续控制器D(s) 选择采样周期T 将D(s)离散化为D(z) 设计由计算机实现的控制算法 校验,模拟化设计方法(间接法)的步骤,11,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步骤,1.设计步骤的

5、第一步:假想的连续控制器D(S) 以前,我们在设计连续系统时,只要给定被控对象的模型,期望的性能指标,我们就可以设计了。因此,我们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找一种近似的结构,来设计一种假想的连续控制器D(S),这时候我们的结构图可以简化为:已知G(S)来求D(S)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频率特性法、根轨迹法。,12,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的三个基本要素为:模型、性能指标和容许控制。 如果是时域性能指标,如上升时间、调节时间(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5%内所需的时间)、超调量、阻尼比、稳态误差等,可采用根轨迹法校正;或转换为频域性能指标,由频率特性法校正。如果是频域性能指标,如相角裕度、幅值裕度、静态误差系数、谐振峰

6、值、闭环带宽等,一般采用频率法校正;或转换为时域性能指标,由根轨迹法校正。实际上,工程技术界多习惯采用频率法。,13,2选择采样周期T,香农采样定理给出了从采样信号恢复连续信号的最低采样频率。计控系统中,一般由零阶保持器H(S)来实现离散信号恢复为连续信号。零阶保持器将对控制信号产生滞后。因此,采用间接设计方法,用数字控制器去近似连续控制器,要有相当短的采样周期。,14,第二节 离散化设计方法一、差分变换法,把连续校正装置传递函数D(s)转换为微分方程。再用差分方程近似微分方程。为了便于编程,离散化一般只采用后向差分法。一阶后向差分:二阶后向差分:,15,例3-1,16,离散化设计方法二、零阶

7、保持法(阶跃响应不变法),基本思想:保持离散化后的数字控制器D(Z)的阶跃响应序列与模拟控制器D(S)的阶跃响应的采样值相等。D(Z)是和零阶保持器、模拟控制器D(S)乘积的Z变换相同。,17,例3-3,18,三、双线性变换法 tustin,它是将s域函数变换到z域的一种近似方法。由Z变换的定义知道运用级数展开式得到取 因此,和,于是,19,总结采样频率对设计结果有影响,当采样频率远远高于系统的截止频率时(100倍以上),用任何一种设计方法所构成的系统特性与连续系统相差不大。随着采样频率的降低,各种方法就有差别。按设计结果的优劣进行排序,以双线性变换法为最好,即使在采样频率较低时,所得的结果还

8、是稳定的。其次是后向差分。以上各种设计方法在实际工程中都有应用,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20,4由计算机实现D(z),数字控制器D(Z)的一般形式为下式,其中nm,各系数ai,bi为实数,且有n个极点和m个零点。,U(z)=(-a1z-1-a2z-anz-n)U(z)+(b0+b1z-1+bmz-m)E(z)上式用时域表示为: u(k)=-a1u(k-1)-a2u(k-2)-anu(k-n) +b0e(k)+b1e(k-1)+bme(k-m),21,5校验,控制器D(z)设计完,并求出控制算法后,须代入到计算机控制系统检验其闭环系统的特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一步可由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字仿真计算来

9、验证。如果满足设计要求,则设计结束,否则应修改设计。,22,第三节 数字PID控制器设计,PID控制器(按闭环系统误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进行控制的调节器)自20世纪30年代末期出现以来,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它的结构简单,参数易于调整,在长期应用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应用计算机实现控制的系统中,PID很容易通过计算机语言编程实现。由于软件系统的灵活性,PID算法可以得到修正和完善,从而使数字PID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普适性。,23,在实际工业控制中,大多数被控对象通常都有储能元件存在,这就造成系统对输入作用的响应有一定的惯性。另外,在能量和信息的传输过程中,由于管道和传输

10、等原因会引入一些时间上的滞后,往往会导致系统的响应变差,甚至不稳定。因此,为了改善系统的调节品质,通常在系统中引入偏差的比例调节,以保证系统的快速性。引入偏差的积分调节以提高控制精度,引入偏差的微分调节来消除系统惯性的影响,提高动态响应速度,这就形成了按偏差PID调节的系统。其控制结构如下图所示。,24,模拟PID控制器的微分方程为 :Kp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KI为积分系数;KD为微分系数。,25,用离散的差分方程代替连续的微分方程,积分:微分:离散化后的PID控制式:,式中:Ki=KpT/Ti称为积分系数, Kd=KpTd/T称为微分系数,26,位置式PID控

11、制算法,在采样周期足够小的前提下,上式可以很好地逼近模拟PID算式,因而使被控过程与连续过程十分接近。编程时,可先将Kp,KI,KD求出,预先存入内存。每次的输出结果和过去的所有状态有关,内存占用过大。且计算时对误差error(k)进行累加。控制量u(k)对应的是实际位置偏差,当位置传感器出现故障时,u(k)大幅度变化,其导致执行机构的大幅度变化,损害被控对象。将PID算法实际编程实现时,考虑采用它的递推形式。,27,增量式PID控制,当执行机构不需要控制量的全值,而是其增量时,由位置式可以导出增量PID控制算法。增量型控制算式具有以下优点:(1)计算机只输出控制增量,即执行机构位置的变化部分

12、,控制算法不需要累加,因而误动作影响小;(2)在k时刻的增量输出u(k),只需用到此时刻的偏差e(k)、以及前一时刻的偏差e(k-1)、前两时刻的偏差e(k-2),这大大节约了内存和计算时间;,28,比例调节器:最简单的一种调节器,控制规律:u(t)=Kp*e(t)+u0 其中,Kp为比例系数,u0是控制量的基准,也就是e=0时的控制作用(比如阀门的起始开度、基准的信号等)特点: 有差调节,只要偏差出现,就能及时地产生与之成比例的调节作用,具有调节及时的特点。比例系数大,则稳态误差减小;但过大的比例系数,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29,30,积分调节,控制规律:其中,KI为积分速度。U(t)取决于

13、对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增加,该项增大。即使误差很小,积分项随时间增大将推动控制量u(t)增加,减小稳态误差,直至为零。特点:无静差控制。增加了极点,提高了型别,可消除稳态误差。稳定性变差。积分引入了-90度相角。,所谓积分作用是指调节器的输出与输入偏差的积分成比例的作用,31,比例积分调节,综合了P、I两种调节的优点,利用P调节快速的抵消干扰的影响,同时利用I调节消除残差。控制规律: Ti 为积分时间。 可以利用积分时间来衡量积分作用所占的比重,积分时间越大,积分作用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亦然。增加的极点,提高系统的型别;增加的零点,改善动态性能。,32,微分调节,特点:(1)只有当误差随时间变

14、化时,微分控制才能对系统起作用。(2)放大高频噪声。,33,比例积分微分调节,比例控制能迅速反应误差,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从而减小误差,但比例控制不能消除稳态误差,KP的加大,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 积分控制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只要系统存在误差,积分控制作用就不断地积累,输出控制量以消除误差。因而,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积分控制将能完全消除误差。积分作用太强会使系统超调加大,甚至使系统出现振荡; 微分环节能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并能在偏差信号值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加快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减小调整时间,同时可以减小超调量,克服振荡,使系

15、统的稳定性提高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34,PID调节器对阶跃响应特性曲线,35,第四节 数字PID控制算法的改进一、防止积分整量化误差的方法,(举例)某温度控制系统,温度量程为0至1275,A/D转换为8位,并采用8位字长定点运算。设KP=1,T=1S,TI=10s,e(k)=50,如果偏差e(k)50,则uI(k)1,计算机就作为“零”将此数丢掉,控制器就没有积分作用。只有当偏差达到50时,才会有积分作用。,36,1.扩大计算机运算的字长,提高精度。2.当积分项小于某个值时,让积分项单独累加,直到溢出为止,即大于预先设定的值时。将溢出值作为积分项的偏差值去参与运算。余数保留,作为下一步累加的基数。,防止整量化误差的办法:,37,二、积分饱和及其防止方法,在数字PID控制系统中,当系统开、停或大幅度变化给定值时,系统输出会出现较大偏差。经过积分项累加后,可能使控制量超出范围。这种现象叫做“积分饱和”。实际控制量为执行机构的饱和值,出现较大超调。思路:当偏差较大时,PD控制;当偏差较小时,PID控制。,38,防止积分饱和的方法:1、积分分离法,基本思路:在偏差较大时,取消积分作用,以使积分和不至于过大。在偏差减小到某一定值之后,再接上积分作用,以消除静态误差。这样就可以既减小超调量,改善系统动态特性,又保持了积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