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二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350981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卷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模拟试卷二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3.本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为 90 分钟。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1、 诗经氓是( C ) 。2、 “信誓旦旦”一语出自下列哪篇作品( D ) 。3、班固汉书艺文志认

2、为,汉代乐府诗的采集始于( D ) 。A 汉高祖时期 B 汉文帝时期C 汉景帝时期 D 汉武帝时期4、 陌上桑中“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表现了少年( A ) 。5、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所用的表现手法是(C)。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出自杜甫的( B ) 。 7、韩愈的( C )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8、杜甫的( C )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咏怀古迹C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D 前出塞9、 拟咏怀的作者是( A ) 。10、王勃滕王阁序:“雎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是指著名诗人( B ) 。 A 恋歌 B 伐

3、木者之歌 C 弃妇的怨诗 D 怀人诗A 兼葭 B 离骚 C 短歌行 D 氓A 为美倾倒 B 打扮自己 C 彬彬有礼 D 年轻气盛A 对比 B 夸张 C 比兴 D 反衬A 望岳 B 春望 C 月夜 D 登高A 杂说 B师说 C 祭十二郎文 D 进学解A 庾信 B 阮籍 C 左思 D 班固A 谢朓 B 陶渊明 C 谢灵运 D 鲍照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1、下列成语出自诗经氓的有( AD ) 。12、下列作家,属于“建安七子”

4、的有( CD ) 。13、南朝民歌西洲曲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有( ACD ) 。14、楚辞中屈原的作品有( ABCD ) 。15、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通过色彩突出视觉感受,以制造战斗氛围的诗句有( BCD) 。 A 报君黄金台上意 B 黑云压城城欲摧C 塞上燕脂凝夜紫 D 甲光向日金鳞开三、 【判断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正确的填 T,错误的填 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16、 关雎一诗出自诗经中的周南 。 ( T )17、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出自离骚 。 ( T )18、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两句诗

5、的作者是曹丕。 ( F )19、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属于志怪小说。 ( F )2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互文。 ( T )21、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中最长的一首艳情诗。 ( T )22、 宿建德江的作者是王维。 ( F )23、与左传 、 国语相比较, 战国策更具文学色彩。 ( T )24、 唐风集的作者是杜荀鹤。 ( T)25、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为唐代词人之冠的是温庭筠。 ( T )四、 【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个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26、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 ( 秋以为期

6、 ) 。27、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 ( 中心如醉 ) 。28、行行重行行, ( 与君相别离 ) 。相去万余里, ( 各在天一涯 ) 。29、迢迢牵牛星, ( 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 ( 札札弄机杼 ) 。A 夙兴夜寐 B 祸起萧墙 C 门庭若市 D 信誓旦旦A 曹操 B 曹植 C 王粲 D 孔融A 比喻 B 对偶 C 谐音 D 顶针A 离骚 B 天问 C 九歌 D 九章30、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 ( 越鸟巢南枝 ) 。31、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32、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3、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

7、风似剪刀 ) 。 五、 【简答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34、 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有何特色?晋楚城濮之战主旨:城濮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晋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一是君臣协力,上下同心。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不同意见,但大家的目标是共同的,故能经过讨论取得一致。不像楚国楚成王与子玉各执己见,互相掣肘,抵消了力量。二是晋国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瓦解敌军的联盟,使楚国陷于孤立;同时采取克制态度,“退避三舍”,后发制人,使自己处于理直的地位。三是晋国在交战时讲究战术,指挥有方,采用了避强击弱,佯败诱敌的巧妙战术。

8、四是晋国君臣的个人素养也起到了作用,晋文公谨慎稳重,谋虑周全,善于听取部下意见,知人善任。先轸、子犯等人克尽其职,富有见识,善于谋略,作战英勇。特色:1、本篇描写战争,不是孤立地描写战斗过程,而是把战争与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结合起来写,从而战事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战争胜负的原因。作者还借人物之口表达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军事思想,如“有德不可敌”、 “师直则壮,曲为老”、“少长有礼,其可用也”等等,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益。在具体描写战斗过程时,则能以简练的笔墨,逼真地传达出战场上的气氛,清楚地交代交战的过程。2、文中一些人物形象的描写也很有特色。35、简述初唐四杰诗歌的风格特点。答:他们对前程的追求,受

9、唐代蓬勃向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必然要求诗歌创作的言之有物与诗风的刚劲朴实。如杨炯在王勃集序指责以往诗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既是对王勃文学主张的介绍,也体现了他的创作观点。卢照邻则要求“开凿古人,独步九流”。骆宾王也有“ 比兴存乎国风” 、“必寓情于小雅” 的议论。所以,“四杰”的诗歌多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他们摆脱了空洞无物的虚套,面向现实人生。但是,“四杰”眼界相对狭窄,他们的诗歌只能表现个人生活的狭窄圈子,如写友情、亲情,写个人抱负志向,写遭受挫折的抑郁悲苦。不会关注到社会问题,没有重大题材。“初唐四杰”在当时诗坛上有杰出的贡献。他们在诗歌形式上继承了齐梁新体而有所推进,内容则比“宫体”

10、扩大了许多。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品格提高了。杜甫戏为六绝句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四杰” 的变革诗风,是处于朦胧觉悟阶段,是一个过渡。36、简析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答: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抑郁苦闷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世路艰难的感叹冲破阻力、积极用世的强烈追求37、说明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深刻内涵。答:“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塞战争由来已久,古往今来边塞战争的矛盾和问题也由来已久,表示历史的深度。 “龙城飞将”句,对今将军的斥责,作战无能还不恤士卒,呼唤李将军,渴望得到

11、边塞战争的胜利,结束“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局面,胜利而归,结束绵延已久的边塞战争,还边塞以和平。六、 【论述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38、词是怎样起源的?答:关于词的起源问题,前人有众说纷纭的解说,大约从三个角度入手:诗与词的关系、词的长短句样式之渊源、音乐与词的关系。从时间上往前追溯,前人则分别认为词起源于远古诗歌、诗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近体诗等等。词是配合隋唐之际形成的新音乐体系燕乐歌唱的歌词。中国诗乐结合的传统,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秦以前,那时流行的音乐,统称“雅乐” ,诗经中的作品就是雅乐流行时期的歌诗。

12、第二阶段是清乐,流行于汉魏六朝的音乐习惯上称之为清乐,“乐府诗”就是用清乐配合歌唱的歌词。第三个阶段是燕乐,燕乐出现于隋唐,是唐代文化艺术全面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历史进入隋唐之际,中国古代音乐出现了一个大融合、大发展与大高涨的历史时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音乐狂飙运动。这一运动,推进了诗歌的发展与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这一时期,古代称之为“胡乐”的西域音乐,通过友好往来,通过经商、通婚、宗教传播、建立武功等多种渠道,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内地,与传统的民间音乐相互交融汇合,形成了全新的音乐类型:“燕乐”。“燕乐”节奏鲜明,旋律欢快,色调丰富,乐曲演奏手段多彩多姿,善于表情达意。它吸引了许多民间乐工、歌妓直至文人、词客,他们一时技痒,便开始按谱填词,渐成风俗,日久天长,广泛传唱,最终形成了“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词是配合隋唐之际新兴的燕乐演唱的,那么,它的起源就不会早于隋唐。况且,中原人士对外来音乐还有一段适应与熟悉的过程,不可能立即为新乐谱词。结合敦煌石窟保存的早期“曲子词” 来分析,大约是入唐以后中原人士才开始为比较成型的燕乐谱写歌辞。因此,词应该是在初唐以后逐渐萌芽生长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