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课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习题:15 《短文两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3490607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课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习题:15 《短文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名校课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习题:15 《短文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名校课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习题:15 《短文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校课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习题:15 《短文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课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习题:15 《短文两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短文两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狡黠()诘难()咬文嚼字() 滞碍()阐证() 统chu()ln()加 吹毛求c()hu()然贯通2下面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傅采纶理欣然忘食咬文嚼字B滞碍怡神狂妄自大因小失大C死抠澡饰寻章摘句孜孜不倦D统畴文彩娇揉造作高谈阔论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B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C刚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代表和委员们,在座谈会上高谈阔论,表现出对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4(南京中考)按要求修

2、改下面的观察日记。月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1)第句中量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2)第句啰嗦,应改为:_(3)第处标点不当,应改为:_来源:学优高考网(4)第句有语病,应改为:_5下面一段话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

3、成性格。”来源:学优高考网观点:_论证方法:_6(重庆中考A卷)一位同学读了培根的谈读书,做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你帮他在处分别填上一个句子来概括后文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句式不限)读书价值颇多: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_: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_: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武威中考)读书莫忘做笔记汤欢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手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

4、。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

5、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方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来源:学优高考网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

6、容易寻到”。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

7、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

8、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选自人民日报)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来源:gkstk.Com来源:gkstk.Com8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9“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这句话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10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A学者、作家读书时必须做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B时代在进步,做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最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

9、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12培根的谈读书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既生动又形象,鲜明有力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你使用其中一种写法写一片段,谈一谈你对读书的看法。【课文片段在线】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写法分析】句运用比喻论证,论证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语言表达具体形象,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

10、。句采用对比论证,用“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而深刻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书。采用比喻论证,比喻要恰当;采用对比论证,对比双方及对比角度要明确、统一。【参考答案】1xijijiozhchn筹滥疵豁2.B3.A4.(1)张(2)我以前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3)句号(。)(4)谁能说蜘蛛不厉害呢!5.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采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分别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6.读书重在运用,读者善愚有别读书讲究方法7.“读书莫忘做笔记。”或“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

11、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8.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手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是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9.放在文中第段最合适。因为第段讲的是温习笔记的重要性。这句话所说的正是温习笔记之事,与第段内容一致。10.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顾颉刚、钱钟书、蔡元培等人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读书莫忘做笔记”的观点(或“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具有说服力。11.B12.【例文】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才能将枯燥的生活变得鲜活,将遥远的过去变得亲近,将理想擦得熠熠生辉,将梦想拉得触手可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