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3490242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自查我局不存在应列未列单位账户、账簿的各类财政性资金,不存在套取财政性资金设立“小金库”或隐瞒、转移、私分国有资产和财政性资金等问题。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基础知识(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高可二黍许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越国以鄙远 先帝不以臣卑鄙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都是假如没有、如果没有。A 许:答应/表约数,大约;B亡:灭亡/逃跑;C鄙:边界/见识短浅。词义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包括词义扩

2、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其还也 以其无礼于晋B、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C、 良曰:“长于臣”。 以其无礼于晋C、因人之力而敝之 马之千里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所以:的原因。A其:语气词,表商量语气,还是/代词,指代郑国。C于:介词比/介词,对于。D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兵旦暮

3、渡易水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旦暮,早晚,指很短的时间。B非常,不寻常/程度副词。C穷困:处境困难,不得志/贫穷。D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接待客人的主人/请客的人。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句子与“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沛公安在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给下列各句或成语选择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防民之口,甚至防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4、复还失其所与,不知A战国策国语左传史记B史记国语战国策左传C史记战国策左传国语D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学生熟悉课本内容,了解成语的来源。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B. 组织上与他谈话以后,他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歧路上越滑越远。C.许世友将军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是个暴虎冯河的常胜将军。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讳莫

5、如深:紧紧隐瞒。A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C错误。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而且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B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不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C诗人非常善于用朴实的语言来绘景写情,从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D参加这项比

6、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是“该诗不仅”。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或“同时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也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D“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矛盾。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科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烹饪王国”,这是因为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在古代汉语里,“烹”作“烧煮”解释,“饪”是“煮熟到适当程度”的意思。“烹”和“饪”组合在一起,意为“烧煮熟食物”。“烹饪”一词的意

7、思表明,烹饪是从人类学会控制与使用火开始的。 有关烹饪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国烹饪方法是由少渐多,技艺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的。烹饪产生之初,人们的饮食水平极其低下,所谓烹饪就是用火直接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例如“烧”,与现在烹饪意义中的“烧”有所不同,它不用任何烹饪器,直接把兽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烧至全熟或半熟,是一种最原始、最简便的烹饪法。与“烧”同时的,还有“烤”,也不借助任何烹饪器。此后,又产生了“石烙”“石烹”两种烹饪法。在陶制烹饪器出现以前,这四种烹饪法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烹饪水平有所提高,烹饪方法也逐渐增多。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炊器,这时大都已

8、经具备,如陶鼎、陶甑、陶釜、陶罐、陶盆之类。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住房遗址中,曾发现过灶坑,是用来做饭的。另外,在掘地为灶的同时,人们还制造出了可以搬动的陶灶,如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陶灶,有两耳,可以提拿搬动,结构科学,使用安全,可供多人炊用。 考古发掘出的商周时期的炊器,多属蒸煮之器。可以认为,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以煮蒸食物为主。郭宝钧在中国青铜器时代一书中,考证了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他认为:“殷周熟食之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在煮蒸两种烹饪方法之中,煮法又产生于蒸法以前。 有些学者认为,现在烹饪术中最重要而又常见的方法炒,在先秦时期尚未发明。然而,考古资料证明,炒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1923

9、年在河南省新郑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王子婴次之炒炉”,据考古工作者鉴定,就是一种专作煎炒之用的青铜炊器,其形状类似长方盘,上面刻有“王子婴次之炒炉”字样。它的质地也比较薄,很适合作煎炒使用。在先秦文献中,也不乏炒菜的记载,如楚辞大招中的“煎鰿臛雀,遽爽存只”,说的是在锅中放少量的油,等油热后,将食物放入,然后翻炒至熟。与此相印证的是,在先秦的楚国区域内也相继出土了一些可作煎炒之用的器具,如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出土一个炉盘,制作十分精美讲究,盘的两边还有青铜质的环链提梁,如同现代的炒锅。另外,在1979年4月,江西靖安也出土一件自铭为“炉盘”的铜制器具,形状和曾侯乙炉盘大体相同,其时代

10、比曾侯乙墓要早一百多年。这些都说明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了专作煎炒之用的炊具,人们已经开始运用煎炒之法进行烹饪。不过,当时的炒法,不如现代的技艺高,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同时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即便如此,它对后世中国烹饪技艺的发展和提高,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烹饪探源,有删改) 8下列关于中国早期“烹饪”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烹饪出现于人类学会控制与使用火之后,根据“烹饪”在古代汉语里的意思,对火的控制与使用是烹饪产生的基本前提。B作为一种烹饪法,“烧”最初是直接把兽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烧至全熟或半熟,这与现在烹饪意义中的“烧”是有区别的。C在烹饪产生之初,不管是“烧”“烤”还

11、是“石烙”“石烹”,都不借助任何烹饪器,而直接用火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D在新石器时代,用于烹饪的简单炊器多已具备,并产生了坑灶和陶灶,可见当时烹饪水平的提高和方法的增多。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宝钧认为殷周时期烹饪方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其根据恐怕是考古发掘出的殷周时期的炊器多属蒸煮之器。B1923年在河南新郑出土的青铜炊器“王子婴次之炒炉”,是证明炒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这一结论的重要依据。C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和江西靖安出土的两件炉盘表明,楚辞大招中“煎鰿臛雀,遽爽存只”的记载确有其事。D炒法虽然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技艺不如现代的高,因为当时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

12、的区别,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制烹饪器出现前,应只有“烧”“烤”“石烙”“石烹”四种烹饪法,其他烹饪法是陶制烹饪器产生后才出现的。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烹饪水平的提高和烹饪方法的增多,新石器时代如此,先秦的其他时期应该也是如此。C在不断提高的烹饪水平的推动下,先秦时期的炊器,经历了从无到有、种类由少到多、制作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D有些学者错误认为炒法在先秦时期尚未发明,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能证明炒法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的相关考古资料。【答案】8、C9、D10、C【解析】8、试题分析:以偏概全。根据原文,不借助任何烹饪器,直接用火烧烤动

13、植物以供食用的是“烧”和“烤”,不包括“石烙”“石烹”。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强加因果。“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不是先秦时期炒法“技艺不如现代的高”的原因。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0、试题分析:条件与结果关系不成立。先秦炊器的发展由不断提高的烹饪水平推动的说法错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古诗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14、。”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为连敖,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