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专题辅导讲义(经济常识部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348554 上传时间:2017-09-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高考专题辅导讲义(经济常识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07年高考专题辅导讲义(经济常识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07年高考专题辅导讲义(经济常识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07年高考专题辅导讲义(经济常识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07年高考专题辅导讲义(经济常识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高考专题辅导讲义(经济常识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高考专题辅导讲义(经济常识部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年高考专题辅导讲义(经济常识部分)考题预测分析:一、经济常识在高考中的考查情况1、分数、比例在本学科中是最高的;2、考点分布相对集中在一、二、四、五、八课;3、考试形式是组题式的并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二、2006 年经济常识考点的变化1、体现了理论、体制创新的成果;2、由“是什么”拓展为“怎么做”;3、体现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和“以人为本” 的执政理念;4、考点几乎是为高考热点量身订做的。三、复习中常见的问题梳理知识,缺乏迁移;平均用力,缺乏重点;知识零散,缺乏体系;思路不清,缺乏逻辑;理解考点,缺乏时效;事理脱节,缺乏联系;轮次偏多,缺乏层次;追求进度,缺乏落实。

2、四、考试的特点主题式设计;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呈现;综合性分析;多层次能力。命题特点:1.背景材料时政化。客观性试题题干所提供信息简洁明快,包容量大,体质角度新颖,层次性强,跨度大,对考生逻辑思维要求高。2知识运用综合化。 试题要求考生,有的是对局部或某一侧面进行描述,有的是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运用。试题设计思路有两个特点:一是时代性。试题采用新材料,提出新问题,立意高,时代感强烈。二是综合性。试题用三个设问,将哲学常识与经济常识的有关考核内容有机整合,切口小、起点低、跨度大、落点高,渗透性强。3能力要求多样化。 政治题目具有“低起点考查基础知

3、识,高要求考查运用能力”“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特点。题目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题目例举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要求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对所提供的材料和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评述,这种分析和评述不是简单地罗列现象,而是抓住内在联系、本质、规律,在综合和归纳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结论。 考查的重点是由单纯的理论运用转变为运用理论的同时更突出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考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适应能力和分辨力才能发现试题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思路,比较正确地回答问题。反之,就只能照搬基本观点,功夫没少费,效果却适得其反;考生必须全面把

4、握所学知识,特别是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注重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注意加强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的培养,包括比较方法,综合与分析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的培养,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卷点反映的情况看,不少考生,因审题不仔细,将两个问题已并回答,造成失误。从这里得到启示,要培养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要从审题开始。4素质考核全面化。 命题趋势:从宏观上看,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1)以人为中心,研究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和规律。 (2)以问题立意,把握单学科、多学科兼容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固有的逻辑特点。

5、(3)以能力为目标,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4)以问题为途径,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 从微观上看,高考试题体现考试的目的,使考核内容的载体。近几年的命题走向告诉我们,立意高,情景新,设问巧是试题编制的三大特点。立意是试题的核心,是情景和设问的统帅和灵魂。没有立意,情景和设问就失去了主旨和方向。现行高考试题将会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进口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住房贷款”、“银行利率下降” 、“人民币汇率”、“信息产业化”、 “近代化、现代化”、“三农问题 ”、“科学发展观”等。 对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认识和评价:在解

6、答非选择题时,考生除认真审题,明确试题的中心问题外,还要下笔书写答案。具体地说,必须做到:完整准确、层次分明地表述答题所用的理论知识;对材料(包括文字、图表、漫画、数据等)的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概括归纳出理性的认识,并加以分析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紧扣材料,分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要注意避免三种倾向:一是一味地堆彻理论知识,把题目提供的材料抛在一边,漫天撒网,“理论一大套,实际沾不到”;二是一味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缺乏说明力;三是观点与材料互相游离,没有有机结合,导致观点与材料“两张皮” 的现象出现。 五、关于“整合”的构想课堂态度:

7、拿来的审视的;课堂视角:平面的立体的;课堂内容:单一的多元的。六、整合课堂教学内容高中学习的经济学常识,既是提高中学生素质的基本常识,又是高考的要点常识。参加高考的同学和辅导高考的政治老师,对这部分常识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第一是把握知识体系,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第二是把握提高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三是把握重点、难点、热点,注重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这三个关键又是有机联 系在一起的整体。驾驭高中经济学常识,既要站在高山山巅鸟瞰全局,又要深入微观快速正确解答每一道具体问题。1.教材知识的整合2.教材与素材的整合说明:1.教材知识的整合抓住教材知识的运行主线;分析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重组教材知识的呈现顺

8、序;构建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抓住学科主线:(经济常识)经济是建立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在各环节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重构教材知识:(经济常识)基础环节;生产环节;分配环节;交换环节;消费环节。基础环节: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商品、货币、价值规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即市场机制(市场的优点)和宏观调控(市场的缺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搞市场经济的原因;特征)。生产环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的市场主体: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者、劳动者、投资者。三大产业: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分

9、配环节: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国民收入分配;财政和税收;银行与储蓄。交换环节:市场、市场竞争;商品服务市场;世界市场;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消费者的权益。消费环节:生产与消费;消费内容、目的、水平和结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另: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外汇与汇率、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结论:分析经济活动时,对内必须放在第一位,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分析;对外必须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分析,即经济活动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2.教材与素材的整合教材知识辐射热点;热点素材辐射教材知识。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0、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温家宝总理 2004 年 2月 21 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构建应该是 2007 年政治高考最重要的时政背景,解决经济、社会和人的一切问题都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所以,全面理解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有助于我们做好

11、2006 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提高得分率。复习经济常识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把握经济常识一、掌握基本理论,明确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性和完善哪些制度。经济常识基本理论包括三大部分:商品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体说来,商品和商品经济理论部分包括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包括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二、综合解读各个经济环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 的思想要求,优化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1、优化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完善分配结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国民收入的分配要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柱作用。4、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以

13、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5、改善人民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通过经济发展,逐步增加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增加文化消费的比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在公共消费中,科学预算,保证财政支出合理有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6、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三、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弊端,规范各种市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激发广大人民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形成有利于创业的环境和保障,从而促进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增加。 1、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企业的发

14、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靠科学管理,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证企业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健康发展,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2、坚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要依法行使劳动者的权利,忠实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自觉发扬主人翁精神,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3、培养 “纳税人 ”意识。作为纳税人,应把为国纳税引以自豪,将自觉纳税看成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在依法纳税的同时,还应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以国家主人翁

15、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4、树立科学消费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主导着商品服务市场,应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履行作为市场主体的义务,同时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既要适度消费,又要勤俭节约;既要重视物质消费,又要重视文化消费;既要满足自身需要,又要提高消费质量,树立科学生态观。考点热点结合点的梳理: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

16、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2.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什么重要意义? (1)原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2)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