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3474839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自查我局不存在应列未列单位账户、账簿的各类财政性资金,不存在套取财政性资金设立“小金库”或隐瞒、转移、私分国有资产和财政性资金等问题。专题七 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导语:碳和碳的氧化物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在北京中考试卷中的各种题型都可能涉及,约占6分左右。题型的特点是:碳和碳的氧化物这部分知识通常与很多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考查。题型涉及广泛,选择题和填空题都存在,选择题主要考查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等;填空题(主要在基本实验题中和实验原理分析题中考查)的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也常与气压变化等联系在一起。解题策略:注重审题,将关键词画圈,考查二氧化碳的制取时要注意实验操作和装置的

2、连接顺序;考查二氧化碳性质时要注意实验的过程变化,气压变化引起的倒流现象等;考查一氧化碳的用途时要注意尾气处理和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等。 专题教学策略: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考查难度不一,在探究性实验和实验原理分析题中难度较大,所以教学过程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效教学。专题复习流程:第一步,教师重点阅读专题导语和学习目标、方法突破三个模块,课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选试题,明确授课流程。第二步,指导学生填写必备知识模块,可以是学生填写老师纠错,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知识,先复习再练习。第三步,基础过关后,根据题型分类来指导学生做题,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学生修正并标识,总结易错点、重难点等记录在

3、我的记录空间,以备课后复习。第四步,选取相关练习题来强化训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限时训练。特别是简单题,一定要提高正确率。第五步,回顾总结,可以是没有掌握好的概念、化学方程式,也可以是做错的题目。例如,根据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的综合习题可以总结浓硫酸的吸水性、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澄清的石灰水(试剂均足量)检验CO2等知识点。最后留出课后作业,作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留30分钟到40分钟的题目。学习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3.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一氧化碳的性质。方法突破:1.常见题型a选择

4、题:常考溶液的组成和溶解度曲线b填空题(生活现象解释题、生产实际分析题等等):常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2.解题要点 CO2不是空气污染物。CO2在自然界不断循环,是氧气的间接来源。由于CO2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只是影响环境,不能算污染。CO有剧毒,在做实验时,应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用煤等含碳燃料燃烧时,一定保持室内通风,防止CO中毒。应用探究的形式考查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时,不但要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还要能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再结合题中所给的信息,才能得到正确答案。通常实验会涉及两气体的重要化学性质:CO的还原性、CO2与碱溶液的反应,同时也涉及了CO2和CO混合气

5、体的检验与分离和除杂的综合知识。注意灵活运用知识解题。3.必备知识(课本知识)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碳的活性大大增强。可燃性:碳在氧气中 :C + O2 点燃 CO2碳在氧气中 :2C + O2 点燃 2CO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用于装饰品 ,切割玻璃、 。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润滑性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石墨炸弹等。活性碳吸附性常用木炭与活性炭做吸附剂。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CO和CO2的化

6、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 ,焦炭用于 ,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 。a.常温下的稳定性强b.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c.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二氧化碳的制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a.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 ,制气体时则用 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

7、 ,制气体时则用 的发生装置。b.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有毒) 用 密度比空气 用向 排空气法 CO2 用向 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 用向 排空气法c.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不能用浓盐酸( ),不能用稀硫酸(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验证方法: 。 验满方法: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 二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化学性质:a.一般

8、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b.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 ( 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 。一氧化碳a.物理性质:无色,

9、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b.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c.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 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 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 的火焰。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 火焰。鉴别: 可燃性的气体: (不可根据火焰颜色)(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高温 H2 + CO)还原性:CO+CuO 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

10、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除杂:COCO2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 CO+CuO Cu+CO2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高温CaO+CO2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检验: 。)自然界中碳的循环及应用a.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骸被生物分解、动植物呼吸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的光合作用c.利用了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做灭火剂。CO2能与NaOH反应

11、,解释NaOH溶液露置空气中变质现象。CO2能与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利用这一反应检验CO2或Ca(OH)2溶液。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冶炼金属,并注意尾气处理。d.CO2、CO的性质与功用、危害关系物质性质功用或危害CO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地表热量不易散发温室效应加剧干冰升华吸热 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把CO2和H2O转化成糖光合作用、大棚内气体肥料通常条件下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灭火CO可燃性,燃烧产生热量重要气体燃料跟血红蛋白极易结合缺氧中毒题型分类:题型1:碳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例1.(2016门头沟区二模)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和下列化学实验原理最相似的是()A吸附 B溶解 C

12、过滤 D结晶练习1: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它是一种透明的良好导体和最薄、最硬的纳米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B硬度较大C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为白色固体题型2:二氧化碳的制取例2.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按要求装好仪器;向漏斗中注入盐酸;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A B C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实验步骤是:按要求连好制取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向反应器中加入石灰石、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气体然后验满即可,所以顺序为与C选

13、项相符合。练习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固体B将鼻子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C将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D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题型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例3.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禁止使用煤等燃料;禁止乱砍乱伐;开发氢能源;利用水力发电;种植花草树木A B C D练习3: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循环体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气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A B C D题型4:碳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