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3473542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康复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康复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康复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康复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一、调研基本情况(一)调研背景: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门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据有关方面曾对我国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现状做过调查,我国拥有13亿人口和6千万之多的残疾人,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5640人,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因此,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设,正是顺应社会民众健康、审美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意外伤害、疾病所致的残疾、手术后的恢复等在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等多方面的需求,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

2、市场广阔,就业前景更是可观。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国富民强,健康为本,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重视的程度,对健康和医疗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由治疗服务扩大到康复服务,国家提出2015年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学校为适应人民医疗观念的转变,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要求,组织力量对省内相关医院进行人才需求状况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专题调查,目的是为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课程设置、技能培训、课程改革等提供决策参考。(二)调研时间: 2012-2013-2学期暑假期间、2013-2014-1学期寒假期间以

3、及平时学院与医院交流期间。(三)调研对象:1、长期从事临床康复治疗技术的行业专家。2、临汾市内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含三级、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康复科主任或主管康复工作的负责人。3、临汾市内从事临床康复工作的一线大夫。4、我院康复专业毕业后从事临床康复工作2-5年的毕业生以及高职康复专业的实习生。(四)调研内容:1、以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依据,了解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规划要求。2、康复专业人员性别;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学历分布;康复治疗专业人员素质要求;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3、对三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五)调研方法: 1、进行资料

4、收集,深入了解临汾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2、采取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3、整理问卷信息、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形成调查报告。二、调研情况分析1、康复治疗人才发展现状及趋势:戴红、卓大宏教授根据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速度预测了康复治疗人才需求,依据我国三甲、二甲医院、康复中心实际开展康复医学工作现况,推算出我国目前实际拥有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为5640 人,我国康复治疗师总数现在约为0.4/10万人口, 2010年需要康复治疗师68910-74000名,康复治疗师存在较大人员缺口,社区康复治疗师配置尤为薄弱。2、对三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根据第

5、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了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及各类、不同等级的残疾人数,具体数据为: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分别为:视力残疾1263万人,听力残疾2054万人,言语残疾130万人,肢体残疾2472万人,智力残疾568万人,精神残疾629万人,多重残疾1386万人;各残疾等级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2518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人5984万人。按照国家2015年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康复治疗技术人员近五年全国需求量不低于10万人,卫生部规定,二、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须

6、配备24名康复医生,46名康复治疗师。卫生部标准,康复治疗师人数应为康复医师人数的2倍,本省二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量过千,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其康复治疗师的需求不言而喻,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重视的程度,对健康和医疗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那种多年来一直沿循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也正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和社会发展正朝着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走进社区,进入家庭,由院内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由临床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由治疗服务扩大到康复服务,这给康复但我国经过系统训练的康复治疗师,数量和质量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康复治疗专业教育仍然存在供不应

7、求的问题,几年前康复治疗正规的专业教育,基本还是一片空白,产出少,远远不能满足康复医疗市场的需要。通过调研表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生源有现有的和潜在的市场。3.三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需求分析(1)三级医院:三级医院设有独立康复科,其康复治疗分工明确,科室齐全,人才梯队合理有序,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三级医院康复科中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的人员学历中,本科生占47.8%,大专为19.5%,男女比例为:1:1.54,其中80%的三级医院认为其缺乏康复治疗人才,90%的三级医院认为高职康复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好、社会需求量大,90%的三级医院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康复治疗技术学生能适应临床的需要,由此可见:三级医

8、院在目前还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的一个方向。(2)二级医院:二级医院的康复通常和针灸、中医等共为一个科室,针灸理疗科、中医康复科、中医理疗科等,多由以前的针灸推拿科转变而成,其康复治疗分工较为简单,治疗多侧重于针灸、推拿、物理因子治疗等,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二级医院康复科中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的人员学历中,本科生占56%,大专为25%男女比例为:1:1.13,其中80%的二级医院认为其缺乏康复治疗人才,100%的二级医院认为高职康复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好、社会需求量大,80%的二级医院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康复治疗技术学生能适应临床的需要,由此可见:二级医院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的一个方向。(3)

9、社区医院: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我国, 55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病率为2. 57 % ,60 岁以上为3. 46 % ,65 岁以上为4. 61 %。慢性病发病率与人口老龄化直接相关,目前我国60 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1 亿,并以年均3 %速度增长。目前我国60 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 % , 65 岁以上的老人将达1 亿人。按照国际通用标准, 这就属于人口结构老年型国家, 或者叫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将使慢性病、老年病发病率进一步上升。康复医学服务对象范围之广、数量之多, 只靠在医院治疗康复是远远不能适应群众的需求,必须依赖于社区康复,由此可见:社区康复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最大市

10、场。(4)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2014年,全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每7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约有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2006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显示,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其中农村乡镇敬老院29681个,总床位89.5万张,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养老院、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中,必不可少是康复治疗人员,所以养老院和福利院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德尔一个重要方向。(5)各级医院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排位第一(占70%)的是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技能

11、水平),第二(占65%)的是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第三(占55%)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基础理论;第四(占50%)是吃苦耐劳精神;最后是计算机和英语应用。(6)各医院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认为重要课程:解剖学、疾病概要、运动学、康复机能评定、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临床康复学;认为必要课程:物理学、生理学、言语疗法、康复工程等。 三、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1. 医院康复治疗工作方向岗位一:物理治疗工作任务分析:在医院康复科从事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工作;在正确的康复机能评估下运用关节松动术、肌力和肌耐力训练、平衡、协调、牵引、按摩、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引导式教育、呼吸排痰

12、训练、医疗体操训练等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治疗;掌握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掌握各种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知识:康复评估知识:熟悉康复科常见评定方法,根据疾病特点选择正确的评估工具和量表进行功能评定,掌握各种物理因子的特性和治疗作用。康复计划制定知识:根据疾病的具体特点制定康复近期目标、长期目标,熟悉不同疾病预后状况。康复治疗知识:熟悉各种物理因子疗法和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安全治疗知识:掌握治疗过程中的防辐射、防电、防烧伤等知识及安全防范措施。技能:康复评估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残疾分类、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

13、步态检查与分析、心肺功能测定、四肢功能评定、平衡能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熟悉神经电生理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心理和精神残疾评定及感认知能力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等主要内容,学会常用评定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完成康复目标的制定康复治疗能力:掌握关节活动技术、肌力和肌耐力训练、平衡、协调、牵引、按摩、神经生理学疗法以及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等治疗方法,并能根据疾病的具体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病历书写能力:掌握治疗记录的书写方法。治疗器械使用能力:根据治疗要求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具有异常情况应变处理能力。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交流能力和服务意识,了解和避免医患

14、纠纷相关知识。其它相关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能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论文书写能力。素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学生能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注重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对人民健康与生命负责的职业道德;有仁爱之心;遵守法律与公共道德、组织管理能力。对应的职业标准或资格证书要求:对应的职业标准为毕业一年后参加由国家组织的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可获得康复治疗士资格。根据工作需要还可以向上获得相应的职称。教学分析:围绕上述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可开设课程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康复机能评定、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物理疗法、言语疗法、临床康复学等课程;授课内

15、容的确立紧紧围绕岗位需要和国家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教学方法多采用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或项目教学及角色扮演、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岗位二:作业治疗工作任务分析:在医院进行作业治疗工作;熟悉作业治疗内容;掌握作业活动分析方法;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能正确选择治疗性作业活动;利用生产性作业活动进行职业训练;正确选择辅助用具,进行生活环境改造。知识:作业评估知识:熟悉作业活动分析内容。通过活动分析准确获得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生产能力和休闲能力等。作业治疗知识:掌握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评定方法、结果和预后的关系;治疗性作业活动的项目,

16、选择项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在训练中的注意事项;掌握生产性作业活动的内容,选择生产性活动的原则,职业训练的原则和方法;环境改造的目的和具体的改造方法。安全治疗知识:掌握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护安全防范措施。能力:作业活动分析能力:通过活动分析、行为分析等准确获得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生产能力和休闲能力等,充分收集患者的病史,进行综合分析,为作业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作业治疗能力:能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正确作业治疗方法。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训练方法,能够根据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性作业活动和生产性作业活动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并提出改进治疗措施;能够完成家居环境改造和辅助具选用能力。治疗病历书写能力:掌握治疗记录的书写方法。治疗器械使用能力:根据治疗要求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